【聚沙成塔】10月29日活动回顾,听听小伙伴怎么说

文摘   2024-11-13 09:00   上海  
跟大家汇报下10月23日发出推文【听“何以敦煌”讲解,做敦煌的“供养人”】后,大家聚集起来的给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捐款的情况。
目前一共统计到:
捐款共36人次,捐款金额合计4,938元。
捐款直接进基金会账户;我这边是根据大家捐款后发给我的支付截屏 and/or 捐款证书登记的,所以大家如果支付捐款了,务必请记得发给我登记一下。
非常非常感谢顾颖和于洁两位小伙伴,除了自己捐款之外,还做志愿者协助我统计捐款和协调看展事宜。
11月讲解安排在推文底部。具体参与安排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11月去了敦煌,把这张我很喜欢的照片送给你们

从藏经洞附近眺望北区石窟


下面是10月29日一起去看"何以敦煌展"的小伙伴的感想,很开心我的讲解对大家有帮助,也感谢大家为敦煌捐款的心意(以下内容按收集时间排列)~~



“在听讲解前,先走马观花看了一遍。“何以敦煌”的布展不是按照时间来的~看起来有些跳跃、凌乱,对小白不是很友好。顾老师很细心的为大家准备了时间轴,我们带着表格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记记写写,对每个时期的特点,各时期之间的传承、变化有了个大致印象。结合之前共读的书籍,小白收获很大!”
—— 张赛赛 


原本对这个展期望值不高,但是事实证明,事先做功课和现场的专业讲解,大大提升了观展体验和收获。
根据顾老师的推荐,提前阅读了《敦煌:众人受到召唤》,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在现场看到诸如285窟、以及常书鸿、欧阳琳等名字的时候,感受到了链接。因此也在临摹壁画的部分花了最多时间。从线条和色彩中,体会到敦煌的美,并共情到几代敦煌研究者的热爱。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幅临摹壁画!”
—— 于洁 
 

“还是觉得时间有点儿短,没有看够,但复制品的好处就是可以观看细节且可以做风格比对。顾老师最后提供的那个仰视看佛像的角度非常绝,把自己以前看的书里的说法具象化了。
还是觉得时间有点儿短,没有看够。壁画的展品和题材非常丰富,复制品的好处就是可以观看细节。这个展是挺需要讲解的,比如怎么看待壁画的修复问题,差异是什么;石碑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对于研究的意义以及考古价值等。顾老师做了时间树,对展品归纳很有帮助,对不同时期的风格对比也很有帮助。顾老师最后提供的那个仰视看佛像的角度非常绝,让我与礼佛的古人产生了共鸣。这种观看角度,没有人提醒,是不会去尝试的。
p.s. 如果工作日能成团,我就请个假过来再听!”
—— 简语 
 

一次共读的现场教学。此次“何以敦煌”观展,像是一次斗室共读活动的敦煌专题现场温习和教学观摩。我一边听着顾老师的讲解,一边细看,脑海里不时想起斗室共读《空间的敦煌》、《看见敦煌》里的片段,一会儿浮现巫鸿老师关于敦煌洞窟壁画的空间的描述(“认知洞窟的手段来自观者自身——这次是通过他的运动,而导引运动的则是洞窟的空间结构”,一会儿想到谢成水老师关于敦煌壁画的构图(“中国绘画透视应为高远、深远、平远、视外远等五种)、线条(“线加线”、“线即是笔,笔即是线”、“线领导于色,色服从于线”)、色彩(唐代富丽堂皇色的彩色绘画世界中所形成的中国传统的色彩语言)的种种描述。欣赏临摹壁画作品的时候,看到作者名字,又让我脑海中浮现起《敦煌:众人受到召唤》中那些熟知的名字,和他们背后的故事。
一次与敦煌莫高窟的连结。展陈中一幅幅临摹作品,让我们得以非常真实而近距离地欣赏壁画的美妙绝伦。之所以能完美地展现,想必正是敦煌守望者们作为画者,与千年前一个个洞窟画师们在跨越时空中一次次的沟通、交流、理解,从相识最终到相知的过程。而我则在参观中,通过这些作品,也得以又一次拉近与敦煌莫高窟、与敦煌文化连结的距离,仿佛相知也更近了一点。
2个半小时,还是有点匆忙,很多来不及看。
ps:好像还得再去一次展"
—— 许静 


即使看过几本书,听过几场讲座,也看过几个展,莫高窟仍是那个远在3000公里之外,熟悉的陌生之地。这次跟着顾老师参观《何以敦煌》展,引导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洞窟;按照顾老师提供的时间轴,梳理解读不同年代的洞窟特色;让我感觉离它又近了一些。

狭小的洞窟中,满窟的经变和千佛壁画环绕下,仰望慈眉善目的佛、恬静婀娜的弟子塑像,想象虔诚的僧侣、信徒在其中修行的感觉;
各个年代的藻井,或质朴或绚丽不同的时代色彩、或简单或繁复不同的年代纹饰,看见历史的传承和艺术的更迭;
精美的细条展现了古代匠人的艺术审美;残破的塑像烙刻着西方探险家掠夺的印记;临摹复原的壁画、洞窟展现的是一代代莫高窟守护者们呕心沥血,与古人对话,予你我共鸣,跨越千年,血脉相通的灵魂。”
—— 懿沁 


"10月26日跟随碎玉斗室顾老师参观了《何以敦煌》特展,通过顾老师的两个多小时的讲解,让我通过不一样的视角去了解敦煌。尤其是了解了临摹壁画背后的故事以及各位画家的传奇经历,真是大开眼界!"
—— 胡新 


“六字真言碑,出土于莫高窟第61窟,也是元代著名碑刻;碑身上额阴刻“莫高窟”三字,碑身中央刻四臂观音像,观音像周围刻有梵文、藏文、汉文、西夏文、蒙文、八思巴文共六种文字的“六字真言”——是国家一级文物
昨天顾老师提到发音,我回去查了下,蛮有意思
碑文的发音:
【唵(o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
—— 逸悠悠 


“敦煌一直是我心中的念想,上海也有过数次关于敦煌的展览,这次的精妙之处在于有很不错的复制窟。可惜时间太短,周末客流还是密集,所以没能细细观看。顾老师做了不少功课带展,非常感谢。

我女儿是学艺术的,她觉得展线有点乱,所以要有一定知识储备才能不白看,希望这个展在艺术史和艺术性方面可以有更多介绍就更好了。
顾老师给我们梳理的看展时间轴很有帮助~~”
—— 张昱肇 


“加入共读群,跟着顾老师和书友们一起看与敦煌相关的书籍,是我计划敦煌之旅前的知识储备。这次参观《何以敦煌》大展,在顾老师的带领下,两个小时一晃而过,感觉意犹未尽。顾老师介绍了许多细节和知识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于东西南北方向的一个判断,听了老师的介绍,豁然开朗,让我这个找不着北的人有了方向感。还有许多细节方面的介绍,如画面中缓慢飞行的飞天,唐僧、悟空和白龙马等等。非常感谢顾老师和志愿者们辛苦付出
p.s. 两块砖上精美的花纹让我联想到了方糕”


—— 章浩佳 



“大家因为敦煌而聚在一起,这就让人欣喜。
我对敦煌了解不多,只有一次偶然的机会见过几个壁画。最初是被壁画的色彩吸引,至于敦煌是做什么的、为什么有这些壁画完全不晓得。想着未来还会有机缘去了解吧。
10月26下午我们去看只此敦煌展,顾老师给我们做了好多讲解,让我可以知道专业的人看敦煌的角度,除了色彩以外,我看到了更多。哈哈我还是没有分清朝代和洞窟,只记住了零星的东西。关于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佛朝向清晨的第一缕光。关于原来敦煌是用来修行和朝拜佛的。(关于这部分应该是我持续感兴趣的点)。原来飞天也是要干活的!还有中心塔柱上面有一个佛但是有很多菩萨。虽然我刚刚开始了解,听说某些专有名词,但是我和敦煌的缘分应该还会继续,等待她的下次召唤~~”
—— 王丽 


“顾老师导览很棒👍🏻敦煌替大家做事,文化遗产属于全体国民,自然大家应该付费保护好的。也感谢顾老师这么些的推广和付出。”
—— 吴敏敏 
 

“敦煌小白,周六的雨天,抛夫弃子,跟随一群热爱敦煌的小伙伴,听着顾老师专业又接地气的讲解,一头扎进“何以敦煌”。两个多小时时光里,我借由几代敦煌守护者的笔触细读敦煌,感受到千年敦煌带来的优美。千年的敦煌的延续得益于一群的守护者热爱与坚守。而我因书进展,观展看书而更爱敦煌,是何等的幸运!
和顾老师一起看展,犹如手持辟众神器,眼里只有敦煌,不见人从众。十分感谢!”
—— 邓刚 


11月【聚沙成塔】活动报名继续中。
讲解时间安排:
  • 我自己能安排去讲解的时间是11月29日(周五)和11月30日(周六)下午;
  • 如果大家希望其他时间,可以在报名表里写上,如果人数足够多的话,可以联系其他几位有爱的老师来讲解;
  • 如果时间都不行,在展览结束后我给参与聚沙成l鹅塔的小伙伴们在线讲一次~~


对了,这次收到了四位老师的联系,愿意参与“聚沙成塔”免费来讲解,虽然暂时还没开出更多的场次,但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心意,万分感恩 ~~ 
期待大家向周围宣传,邀请更多人来听讲解,来听的人多,可以成行的场次就多啦~~

近期关于敦煌的一些推文

敦煌36记之四十五【2024年的番外之五: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甘肃部分)】
聚沙成塔:听“何以敦煌”讲解,做敦煌的“供养人”
【何以敦煌】来自守望者的观展指南
【斗室协办的交大讲座】“何以敦煌”,守望者和你说(也是斗室的敦煌50场之20)


本文撰写贡献

参与”聚沙成塔“活动,到”何以敦煌“展的现场听讲解的众位”供养人“

本文排版

本文作者顾健,为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2018年的第一期成员,曾在敦煌学习和公益服务共40余天,并于自2018年起,与“碎玉的斗室”众多志愿者一起,组织系列讲座《敦煌50场》,迄今已近20场。

碎玉的斗室
我的梦想是\x26quot;to empower\x26quot;. \x0d\x0a通过和你们分享事业和生活中获得的智慧,为挣扎在五斗米和理想之间的人们增添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