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位于中华艺术宫的敦煌大展《何以敦煌》开幕了。
国庆长假期间,我因为机缘巧合而去看了这个展,于是趁着记忆还未褪色,写下几条看展的心得,希望对想去看展的朋友们有些帮助。
一) 这个展值得去吗
1)官方说法:
“本次展览是‘展品类别多样,展出规模庞大,展示内容稀缺’的年度敦煌艺术代表性大展。”2)碎玉观点:
“何以敦煌”是近十年内的江浙沪的敦煌展中,展品的品质最高的展之一,确实可以当得起“大展”之名。p.s. 在这之前,上海这边曾有2015年喜玛拉雅美术馆《生灵的歌》、2018年徐汇艺术馆《敦和煌盛》、2019年宝龙美术馆《觉色敦煌》。这三个展,虽然展品构成和策展方式与《何以敦煌》都不同,但在我心目中都是非常值得回忆的敦煌展。
二) 展品中有哪些亮点
1) 官方主推的亮点:
汇集敦煌研究院馆藏展品共计168件套,多件重量级国宝文物是首次亮相上海,这将是有史以来敦煌文化艺术展品在上海最全面、最多样的展出,其亮点可以用“666”来概括:6件上海首展文物;6个复制窟;6件 “藏经洞遗书”。2) 碎玉观点:
除了官宣的666之外,还有几个重要亮点,愿大家在看展前知晓,比如:
i. 在“6个首展”中,1件(北魏刺绣)是“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之一”,另有4件是一级文物;ii. 在6个复制窟中,西魏285窟和元代3窟在莫高窟是不开放洞窟,参观复制窟是大部分人“走近”它们的唯一方式;iii. 呈现了85幅临摹壁画,这些临摹画作者均是著名的敦煌研究院学者前辈,包括:常书鸿、邵芳、董希文、段文杰、史苇湘、范文藻、霍熙亮、李其琼、万庚育、关友惠、常沙娜、谢成水等,绘画的线条功力深厚、赋彩深思熟虑,是这个展览中值得花很多时间细细品味的亮点;
iv. 展出了一个复制的西魏432窟的中心塔柱,虽然不是复制洞窟,但也挺有代表性(这个洞窟在莫高窟也不是经常能看到);v. 展出了一些不太常见的高清晰度的洞窟藻井整理图;vi. 展出了一件不常见的整体木雕的北宋时期观音雕像。
三) 观展路线
1)官方介绍:
这个展分为四个单元:1)丝路·敦煌;2)“石窟·净土”; 3)“遇见·藏经洞”;4)“坚守·传承”。2)碎玉观点:
在实地看展过程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单元十分简短,相当于“前言”和“后记”,实际上这个展的内容就是:第二和第三单元,即复制窟、珍贵文物与临摹壁画,以及藏经洞。3)展览的官方设计动线(见上图):
1- 先看一口气看完4个复制窟(45窟—285窟—3窟—320窟);2- 再看第一部分的临摹壁画和半开放的158窟复制窟;4)看展时需要注意的,我觉得有两点:
1- 在看展前,我们需要对敦煌特别是莫高窟、榆林窟的营建年代时间轴有一个清楚的把握,否则,如果看展品只是跟着动线而不关注年代的话,不同年代的洞窟和展品可能会在脑子里打架,搅成一团。
比如,复制窟按照展览顺序是年代错乱的:盛唐(45)— 西魏(285) — 元代(3) — 盛唐(320) — 西魏(432中心柱)— 中唐(158)—晚唐(17),如果是不熟悉敦煌的观众,可能会难以理解壁画和雕塑的风格变化。
【给公众号发消息“敦煌时间轴”(注意是发消息不是推文下面留言),获取我为本展定制的看展单pdf。你可以把它打印出来,带上铅笔,看一个展品、勾/写一下。】
2- 在看临摹壁画前,我们需要知道,存在三种不同的临摹方式 --- 【客观摹写临摹、旧色整理临摹、恢复原貌临摹】;这样才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临摹作品鲜艳完整,而有的则残缺暗淡。
- 旧色整理—在临本上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得形象完整同时又不失古香古色的风貌;
临摹壁画(恢复原貌临摹)428窟 舍身饲虎 by 董希文四) 其他(可提升看展感受的)贴士
1. 进入展厅前:
a) 双肩包会要求被寄存,所以可以背单肩包或者考虑带一个帆布包;b) 进入中华艺术宫之后千万不要上大台阶,因为上了台阶之后就错误地到达3楼了(敦煌展在1楼)。c) 官方导览人工讲解130元/人,8人起;讲解器30元;d) 在检票区外的服务台,记得去领取一张不算详细的导览图。
2. 进入展厅后:
a) 复制窟外有一些精彩的展板(洞窟的类别、开窟过程、造像过程、壁画的分类)对于理解敦煌很有帮助,建议在看临摹壁画展厅前至少先看一下。c) 出口处可以领取小牌子,用于临时离开后回来,因此可以出去上洗手间或吃饭什么的;有了出去补充体力的机会,喜欢敦煌的小伙伴可以在那边细细看一天;d) 主办方对于每天结束的时间非常人性化,虽然官宣是18:00结束,但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到18:30保安大叔都没有赶人。
五) 看展准备
1) 去之前可读的书:
我心里有很多书和纪录片可以推荐给大家,但这次我只推荐一本:《敦煌:众人受到召唤》。如果你读过了,可以重读一遍,温习那些在临摹壁画的展牌上一次又一次出现的名字。(点此跳转斗室2023年9月讲座《守望者的敦煌书单》 by 张泉、罗依尔、顾健,推文底部有视频回放链接)2) 时间规划:
据说这次有168件(套)文物,其中临摹壁画85幅。假设每幅壁画需要看1分钟,复制洞窟每个看5分钟,那么这已经是85+30=115分钟了,还没算上展板、展牌说明以及其他的七十多件展品。那么,你想好了吗?你是否打算每一件都看呢?
尾声
有人问:去过敦煌了,还有必要看敦煌展么?
我想回答说——敦煌就在那里,不仅仅在甘肃的酒泉市,还在讲述它的纪录片里和描写它的书里,还在重现它的展览里。等到某一天,当你与它邂逅,与它建立起某种联结,你就会发现——不需要问那个问题了。
本文撰稿、排版
本文作者顾健,为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2018年的第一期成员,曾在敦煌学习和公益服务共40余天,并于自2018年起,与“碎玉的斗室”众多志愿者一起,组织系列讲座《敦煌50场》,迄今已近20场。
斗室愿景
讲平凡故事
分享信息、知识和智慧
传播和推动生活中的美
在这里
有讲座、有导览、有资料
所有想要接近美的人们
都可以找到对艺术深入浅出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