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大实话”,会毁掉一段关系

情感   2024-12-30 12:01   广东  

点击“预约”冷爱老师直播
和冷爱老师一起提问、互动~

今天是冷爱问答第2070期,今天的故事来自《视频号直播提问》,标题对应本专题:女主母亲既想省钱,又想去海南,这种“既要又要”的行为让女主不耐烦。那句“走路去”,看似直白,实则刺痛了母亲的情绪,母亲会愤怒或委屈,容易爆发争吵,毁掉一段关系。如果你喜欢今天的问答,欢迎点赞、评论、分享告诉我哟。

01

关键词:与母亲的关系 代际传承

问:上周,我为妈妈和孩子订去南方的机票,但我妈妈的姐姐(我的大姨)觉得机票太贵,提议坐火车。

那趟火车不仅需要转三次车,还要花费一天多的时间。我坚决反对,因为孩子也需要同行,而折腾的行程会让孩子受苦。妈妈却说她是在为我省钱。

于是我生气地回她:”你可以选择不去,或者走路去。”她没有回应。

后来,我意识到她的态度可能受到大姨的影响,她既想去南方,又想维护节约的形象。我感觉她既要又要。

于是,我戳破了她的矛盾点,但这让她更加委屈和不满。

我的母亲常年抱怨过去的经历,尤其是关于我父亲家族的事情,比如她曾经被婆家如何对待。

我小时候会同情她,但长大后,我逐渐感到厌烦。

我觉得她在受害者角色中停留太久,总是强调仇恨和悲情,这让我无法共情,甚至感到压抑。

在激烈争吵中,我把压抑许久的情绪爆发出来,直指她的问题,说她是“怨妇”、“变态老太婆”。

我愤怒用手指着他的脸说:“够了!你把你所谓的仇恨跟我说了三十几年了,想让我和弟弟都生活在你的仇恨里吗?你就是个变态!

你每次说为了我才不和我爸离婚,我才不接受,如果为了我好,也可离婚带我一起走!”

她却下跪向我道歉,试图用这种极端行为打破我的愤怒。但我没有接受,转身离开房间。

那次争吵发生在孩子面前,他目睹了我和母亲的激烈冲突,包括我们互相下跪的场面。

抱着他哭,对他说我也是个小孩,我也需要安慰理解温暖。我和孩子就抱着一起哭。

恢复了些情绪,孩子说你也可以跟冷爱打电话,这样的心情会更好些,我听了又哭了起来。

我感到深深的愧疚和痛苦,害怕这样的家庭模式会影响到孩子。我想改变这样的局面,但觉得无能为力。

答:在这段故事中,女主的情绪反应包含了多个层次:对母亲的愤怒、对孩子的愧疚以及对自身成长环境的不满。

一,对于母亲。

1不要急于戳穿对方的矛盾。

女主提到母亲既想省钱,又想去海南,这种“既要又要”的行为让女主不耐烦。

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关系模式:对方在情绪和实际需求之间左右为难。而女主急于戳穿对方的矛盾点。

女主说的那句“走路去”,看似直白,实则刺痛了母亲的情绪。母亲感到自己的好意和努力被否定,所以愤怒或委屈。(标题出处)

在这样的场景中,我们不要直接戳穿对方的矛盾,而是试着先理解对方的情绪。

比如,可以换种方式说:“妈,我知道你是为我着想,但我确实更希望您坐飞机,您和孩子都轻松一点。”

这种表达不仅缓解了对方的情绪,也传递了自己的关切。

2看见对方背后的复杂考量

在旅行安排中,女主妈妈的行为并不是单纯的“节约”。她需要在“为大姨考虑”和“接受女主安排的机票”之间做选择。

而这种选择常常让女主感到里外不是人:如果接受女主的好意,大姨可能会觉得不舒服;如果支持大姨的想法,女主又会感到被忽视。

理解妈妈的处境后,女主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是一种“被夹在中间”的压力。

女主可以尝试这样表达:“妈,我发现您其实挺为难的,既想照顾大姨的想法,又不想让我为钱操心。

这点我理解,但您也可以告诉我,您觉得怎样更好?”

3、看到受害者模式的形成

母亲反复诉说过去的痛苦,并不是她刻意要停留在悲情之中,而是因为她的创伤未被真正处理。

她的重复诉说是一种潜意识的“求助”,希望有人看见她的伤痛,接纳她的不堪。

女主对她这种模式的反感,源于她的诉说让女主感到压迫。她不仅在复述创伤,还无意中将这些情绪转移到女主身上。

这种“未被看见的创伤”带来的情绪传递,是很多家庭问题的根源。

母亲可能永远不会改变她的“受害者模式”,但女主可以改变对她的看法——

试着看到她的痛苦和局限,理解她的行为背后并不是恶意,而是未被满足的需求。

她的表现,也许只是她尽力适应生活的一种方式。

二,对于自己。

1、愤怒是一种保护机制

当女主爆发出“怨妇”、“变态老太婆”等词语时,这既是对母亲长期行为的不满,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女主通过愤怒来划清界限,试图摆脱被情绪压迫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愤怒本身并不是问题,它是保护女主的方式。真正需要处理的,是愤怒背后未被表达的情感。

比如,女主其实是被母亲的负面情绪裹挟了太久,想要自由和轻松,却不知道如何说出口。

2、建立情绪边界

面对母亲的情绪传递,女主需要学会建立情绪边界。以下方法可能对女主有所帮助:

减少情绪评判当妈妈开始讲述过去的痛苦时,不要急于反驳或评判,而是试着用中立的态度听她说。

设置界限当女主感到无法承受时,可以温和地表达:“妈,我现在有点累,能不能改天再聊这个?”

寻求外部支持如果母亲的情绪传递让女主压力过大,可以尝试让其他家庭成员或专业人士介入,分担一些情绪处理的任务。

但不要找孩子,因为孩子还很小。大人都难以消化的情绪,让孩子去承接,其实对孩子来说是很沉重的。

孩子是聪慧的,对女主说“你可以给冷爱打电话”。其实就是给女主指了一个方向——寻求专业的帮助。

3、关怀自己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女主的内在小孩可能也积累了许多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女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照顾自己的内在需求:

情绪日记记录自己的情绪波动,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内心的感受。

我们团队整理了关于如何写情绪日记的资料,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公号菜单栏发送关键词:情绪日记,获取电子资料。

自我疗愈当情绪来袭时,试着对自己说:“我看到你感到愤怒(或悲伤),这很正常,我在这里陪着你。”

对于孩子。

1代际传递。

情绪是家庭中的“击鼓传花”女主提到母亲的情绪传递到了自己身上,而自己又将情绪传递给了孩子。

这种“击鼓传花”的模式在很多家庭中存在。解决的关键是,如何让情绪在自己这里被接住,而不是继续传递下去。

当女主和母亲发生冲突时,孩子的情绪可能会受到影响。女主可以在事后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消化情绪,比如说:

“刚才妈妈和外婆吵架了,妈妈有点激动,但这不是你的问题。妈妈现在好多了,也希望你可以放心。”

2、树立榜样。

女主要给孩子树立健康的情绪处理榜样。比如,当孩子看到冲突时,告诉他“情绪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处理它”。

在情绪爆发后,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刚才有点失控,但我会慢慢学着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多创造正向体验:多和孩子一起经历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让他感受到家庭中的爱与支持。

每一次情绪的波动,都是对内心需求的提醒;每一次关系的冲突,也都是探索更健康互动方式的机会。

通过理解母亲行为背后的痛苦,设立清晰的情绪边界,以及学习如何接住自己的情绪,是女主在为自己和孩子创造一个更加温暖与和谐的情感空间。

祝福女主。



主创团队 | 冷爱 方赏 茜茜 惠生

END

博主简介:潘升,笔名冷爱,情感畅销书作者;二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副会长。

提问冷爱|请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或公号菜单栏【连接冷爱】-【问冷爱提问】

商务合作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关注置顶多点在看不迷路

冷爱
情感导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担任湖南省以及广东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擅长解决告别单身、关系经营、情感挽回、自我提升等情感类问题,著有《冷爱问答》等数百万字原创高质量专栏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