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北:“景漂”8年,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
2016年,在去景德镇陶瓷大学的绿皮火车上,洛北看着车窗外,写满“釉”和“瓷”的店铺招牌不断向她招手。从广州坐了一宿的火车抵达南昌,中转换乘又花费半天时间,终于抵达景德镇站,她的大学生活就此开启。面前的这座小站,在近一年多时间里,是洛北求学归家的重要一站。
彼时景德镇只有景德镇站一座客运车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是景德镇人走出家门的重要通道,也吸引不少外地人乘坐火车前来感受千年瓷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2017年12月底,衢九铁路开通,景德镇北站投入运营。洛北放假回家终于有了动车,虽然时间上缩短了,但需要在南昌换乘,连续转车经常把她弄得筋疲力尽。特别是春运客流高峰期,转车时间仅有10分钟,洛北拎着沉甸甸的行李,从这个站台飞奔到那个站台换乘,赶上车时已经气喘吁吁。
2020年大学毕业时,洛北选择留在景德镇开展岩彩艺术创作。作为从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的学生,这里有完备的陶瓷生产体系、不同领域的艺术大师,留下来是顺理成章的。
2023年底,杭昌高铁全线贯通。景德镇北站开行去往广州、深圳的“G”字头动车组,不仅旅途时间大幅缩短,还省去了中途换乘的疲惫。“漂”在景德镇,她和家乡的距离仿佛越来越近。
想起2016年坐着绿皮火车赶来景德镇的疲惫,洛北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如今,年仅28岁的她举办过画展,还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终于成为“靠爱好能够养活自己”的人。
2025年元旦,洛北的作品在杭州展出,她将参展物料打包发完快递后,给自己购买了一张景德镇北站去往杭州西站的高铁票,比自己的作品更快抵达了目的地。
魏魏:围绕游客需求打造消费场景
与洛北大学毕业后顺理成章留在景德镇不同,河北人魏魏说他的“景漂”生活与他2023年夏天在景德镇的一次旅游经历有关。生性爱自由的他喜欢这里的松弛感,小城旅游的火爆和浓厚的创业氛围让他内心萌生了在景德镇开咖啡馆的想法。
“景德镇本身就有网红城市的潜质,加上这里交通便利,深受年轻人喜爱。”魏魏介绍,2023年底杭昌高铁全线贯通,来他店里消费的长三角游客大幅增加。从杭州出发最快不到2小时的车程,吸引不少人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周末旅行。
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的傍晚时分,来自各地的旅客乘坐高铁抵达景德镇北站后,径直奔向市内各景区和网红打卡点,开启一场奇幻之旅。
陶溪川文创街区各条主干道上陆续支起了帐篷,上百个摊位间人潮涌动。游客们走走停停,忙着挑选旅行纪念品;街区中央的水景广场倒映着高高的烟囱,吸引来往人群打卡,好不热闹。市集文化火爆的背后,网友们调侃“没有人能空手离开景德镇”,不少旅客在返程高铁上开始秀出自己的“战利品”。
得益于便利的交通条件,越来越多像魏魏这样的外地人选择来景德镇投资兴业,围绕游客需求打造消费场景,开咖啡馆、酒吧、民宿、网红书店……丰富而有特色的旅游及配套产品,让每位游客都能在景德镇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依托陶瓷以及其他多元载体,无数年轻人的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开花。
今年4月份,魏魏从景德镇北站出发,坐高铁3个半小时便抵达上海虹桥站,前去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咖啡展会。
魏魏的咖啡馆因客流好、品质佳、有创意,生意相当红火。如今,他已在景德镇开了三家咖啡馆,一家茶馆。景德镇对他而言,已经是第二故乡。
非遗传承人肖海波:高铁让他由“漂”到“定”
与接受专业院所培养的学院派不同,粉彩青绿山水的非遗传承人肖海波是在传统师徒制中打杂起步,一点点磨炼心性开始创作的。
谈到景德镇火车站里的四幅陶瓷壁画《昌江帆影》《十里春风》《古阁临风》《庐山骏马图》,肖海波回忆:“学徒的时候,我不止一次赶到车站,买一张最便宜的票,只为进站后细细观赏,反复临摹。”老一辈艺术家的匠心,使得一幅幅气势宏伟、细节清晰、山水秀丽、栩栩如生的艺术瑰宝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永恒的记忆。
在师傅的口耳相授中,肖海波坚持着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工匠精神”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得以薪火相传。
学有所成后,他也成为别人的老师,被聘请到浙江义乌等地指导创作。有了孩子之后,他便决定不走远。作为江西吉安人,他曾想过回到家乡继续创作。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景德镇,这里瓷器生产制作的低成本和完整的产业链,对他而言仍然是最优选。景德镇到吉安不到两个小时的高铁行程,让他安心创作的同时,也可以做到说走就走,回家也更方便。
现在坐高铁去吉安或者南昌,他仍然会在景德镇北站的两幅瓷板壁画前驻足欣赏。《丝路瓷魂》《碧海青花》两幅壁画生动揭示了景德镇在古代“一带一路”中的重要地位。一“镇”虽小,联通世界。作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千百年来,景德镇的瓷器远销海外,名扬天下。如今,在高铁的助力下,新时代“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东风更劲,“china”这张亮丽的名片必将传得更远,擦得更亮。
下一步,肖海波计划把妻子和孩子接到景德镇一起生活。在景德镇由“漂”到“定”,他希望可以找到属于自己及家人的一方天地。
唐赐:在路上永远是创作的灵感来源
学艺术出身的“景漂”们会流露出某种创作上的坚持,拥有二十多万粉丝的网红博主唐赐是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她不愿意将自己创作的艺术品供货给分销商或者买手店,她更想直接卖给客人。宣传的照片也都由她本人拍摄,必须统一,“每件作品都要有我的风格”。
作为传统造像方向的创作者,除了塑形、绘画、上釉……连续伏案几小时的工作外,她还需要不断地向外跑,跑去河南、跑到山西,去传统的寺庙、佛院、石窟里采风。出行打开了她的视野与眼界,也为她带来了创作的灵感。
“寻访的路上很辛苦,还好现在高铁越来越便利。”唐赐说。乘坐大西高铁列车,在三晋大地开启一场古城漫步,这里有古朴的街巷、精美绝伦的文物古迹。坐着高铁开启一次又一次的外出写生,她仿佛跨越了时间与空间,感受古代造像之美并融入艺术创作中。
每次坐高铁出发,她都首选靠窗的位置。有次从湖北坐高铁去往山西,一路从南走到北,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转移,低山缓岗的丘陵地区变为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四四方方的车窗就像相框一样,随着列车驶动,定格窗外流动的风景。她用手里的画笔,细细将它们用心记下。
而在风景秀丽的黄山西南麓,有一片被自然与人文双重宠爱的净土——如诗如画的宏村。每年,有很多像唐赐这样在景德镇读书的学生前往这里采风写生。杭昌高铁开通后,黟县东站投入使用,去往宏村、西递等地更加方便。乘坐高铁来往于两地,大大缩短了学生们路上花费的时间,有更多精力完成灵感创作。
千年瓷都的强大“瓷”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来,青春血液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生机与活力。高铁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带给“景漂”便捷的出行体验,也为瓷都带来更多机遇。
你想体验瓷都文化吗
这个周末就出发吧
↓↓↓
高铁
让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感慨
“漂”在景德镇,别有魅力!
“游”在景德镇,不虚此行!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