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芒来小姐 编辑:碳水化合物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看过一句话:爱会流向不缺爱的人。
我这位来访者的心声,简直是这句话的映照。
她谈了恋爱之后,总是各种“作”。
会对男友炫耀有人追她,试探他的反应;
会各种闹脾气耍任性,来测试男友的爱。
不到半年,男友就受不了,提出分手。
她很后悔,想挽回,但对方很快有了新女友。
有一阵子,她每天都会翻那位新女友的朋友圈。
看她晒美食、晒风景、晒心情,觉得这是一个很明媚的女孩。
她陷入了深深自卑。
“像我这种在缺爱环境里长大的人,根本比不上她。
她那么好,我那么差,跟她比我就是个笑话。”
来访的话,让我很心疼,但也无奈地觉得:
缺爱的人,内在就像破了洞的水壶一样,无论得到多少关爱,都感觉不到自己被爱着。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缺爱的人,在关系里确实更吃亏。
越是渴望被爱,越容易把周围的人吓跑。
可缺爱的人,难道这辈子就没法得到爱了吗?
不是的。
旧金山大学教授Jim Taylor在文章《培养人际关系的8种观念》里,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
缺爱,并不代表你作为一个人不值得被爱。
而是在提醒你,人际关系里,你缺乏一些正确的感知。
能不能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全在于能不能改正感知。
我从他的文章里,提炼出了3种缺爱的人应该培养的正确感知。
分别是——
综艺《再见爱人3》,有一幕特别扎心:
张硕做完手术,女友王睡睡每天给他擦屁股换药。
但轮到王睡睡生病了,高烧39度。
他竟然说:“让工作人员管你吃药吧。”
然后当甩手掌柜,和朋友出去喝酒。
还有一次,王睡睡输液,想让他帮忙插一下吸管。
他很不耐烦,插完,还反过来指责她:
“我做都做了,你就不要计较我的态度了。”
旁观的嘉宾都被张硕的操作气到了。
王睡睡也说:“我的乳腺结节都要被他气出来了。”
可即使如此,她还是不愿意离开张硕。
不但如此,还对他掏心掏肺的好。
花大半个月工资,给他买喜欢的吉他;
记录下相处点滴,做两个人的爱情手账。
而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执着于一个点:
不相信自己不被爱了。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有时候,在一段关系中,明明感受不到爱了。
但有人仍然不肯相信。
为了证明男友的爱,各种拧巴作死;
为了留住老公的爱,掏心掏肺付出。
明明自己也觉得很累,但就是停不下来。
其实,这种行为背后有一个潜台词:
“我不愿意承认,我是不被爱的。因为一旦承认,就说明我缺乏价值。”
图片来源:pexel
所以无论张硕对她有多糟糕,王睡睡都会给他找台阶下。
“他其实是爱我的。”
哪怕旁人看的一清二楚,知道张硕对王睡睡并没有那么用心。
她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是不被爱的。
然而,不被爱真的代表没价值吗?
并不是。
在Jim Taylor看来,主流文化给人们灌输了一种不良观念:
我必须足够优秀,我才是有价值的。
我必须付出够多,我才是有价值的。
我必须有人爱,我才是有价值的。
然而,真正的价值来自自我,而不是我们对爱的认知。
认为“不被爱就没价值”,便会用讨得爱的数量,来支撑自信和自尊;
认为“不被爱也有权利被尊重欣赏,因为我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
那么,我们就不需要用“爱”作为天秤,来衡量自己几斤几两。
而是以轻松自洽的姿态,在关系里自然地做自己。
这样一来,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安全感和力量感。
这样得到的关系,也才会是健康、积极、支持的关系。
有句老话叫做:怕什么来什么。
越是害怕不被爱,越是容易被爱拒之门外。
但深入探究,你会发现这类人并非真的容易被拒绝。
而是因为对拒绝特别敏感,被说“NO”就会特别受伤。
我之前有位来访,暗恋一位男神,但不敢表白。
她形容自己有“表白羞耻症”。
一想到告白可能被拒绝,就无比羞耻。
由此滋生出一种不太合理的认知:
“对暗恋的人要藏好心思,千万不能表现出我喜欢他。
如果被他发现我的真实心情,那就太丢脸了。”
这种认知,使她在对方面前非常僵硬谨慎,本来可以融洽相处,结果各种不自在。
别说表白了,她连好好跟对方聊天都做不到。
原本就很弱的自信,因此几乎清零。
Jim Taylor把这种容易受打击的心情,称为“拒绝个人化”。
它是指:是否被接受,反映了我作为一个人的价值;
一旦被拒绝,就说明我作为人的价值一无是处。
拒绝个人化,其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
第一次告白被拒,我们都会感到挫败,怀疑自己是不是没魅力;
第一次遭遇分手,我们都会感到受伤,害怕自己从此孤身一人。
包括我在内,其实大家都有过这样的阶段。
然而,即使感到受伤、迷茫、尴尬,我们仍然觉得自己是有优点的。
再遇到好的聊天机会、好的交友时机,我们还是会鼓起勇气再次尝试。
这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只要抱有这份自爱,拒绝个人化就不会留下心理阴影。
而来访之所以那么害怕被拒绝,是因为她对“被否定”抱有太大的羞耻感。
“我刚刚那句话是不是不太自然?真想挖个洞钻进去”;
“我要不要试探一下他的心意?不行,被发现就太丢脸了。”
大家发现没有?她想了太多的“我”。
而缓解被拒绝痛苦的方式,其实是想明白一件事。
拒绝这件事,很大程度是关于他人,而不是我。
他不喜欢我,关乎的是他的喜好。
他不想和我出门,关乎的是他的需求。
和我本人没多大关系,更无法影响到我的个人价值了。
当我们明白这一点,就会更加的自洽与冷静。
接着慢慢积累成对“拒绝个人化”的免疫力,从而形成一种更加坚韧的认知:
无论有没有被拒绝,我都值得爱。
除了恐惧不被爱、害怕被拒绝。
缺爱的人,还可能曾被深深的伤害过。
所以在关系中,不敢冒着二次伤害的风险,袒露脆弱。
热播剧《装腔启示录》里,男女主角都是大城市白领。
他们对彼此很好感,但谁都不肯先敞开心扉。
大半夜,男主因为思念,跑到女主家敲门。
见到人了,却表现出一副“我只是想跟你暧昧,并不喜欢你”的样子。
女主被他的态度激怒了,她心底很希望跟他在一起。
嘴上却说:“别跟我暧昧了,我要换个人玩玩,对你腻了。”
一对情投意合的男女,都为了掩饰真实心情装腔作势。
玩套路、斗心机,摆出一副强大的姿态,来保护自己不受情伤。
然而,隔绝了痛苦,其实同时也隔绝了幸福。
就像曾经溺过水的人,不敢下水,偷偷伸一只脚试试水的温度。
曾经失恋、受伤过的人,面对爱情这片湖,也只敢在岸边周旋。
羡慕湖中成双成对的幸福,却不敢争取。
我有个朋友,年近50,一直没有结婚。
20岁出头时,他谈过一段长达10年的恋爱。
分手后痛苦了很长时间,一直不敢再进入一段关系。
我们给他介绍过不少条件不错的姑娘,有几个他觉得不错。
但接触几次后,姑娘们吐槽他:
“明明是他约我,又突然说有急事,放我鸽子”;
“上周聊得好好的,这周态度一下冷淡下来。”
“他这个人忽冷忽热的,给人感觉不太可靠。”
问他到底怎么想的,他含糊其辞的告诉我们:
自己想谈恋爱,又怕受伤,就装出一副很冷淡的样子;
想结束寂寞,又怕被抛弃,就用各种方式试探姑娘的心意。
结果,人家觉得他不够真诚,不愿意深入了解他。
他自己也因为高度防御外界的心态,始终很孤独。
这种防御,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感知,会隔绝我们和外界的情感链接。
Jim Taylor认为,敢于暴露脆弱的人,其实更容易开始一段健康的关系。
因为他们的潜在动机是:无论关系里发生什么,都相信自己会没事的。
这份信任,让人觉得被真诚以待。
被真诚对待的人,也会更愿意回馈真诚。
双方都真诚以待,关系才真正递进,建立真正深刻的联结。
而暴露脆弱的同时,也展示了一种防御程度低的生活态度。
相比全副武装保护自己,这种态度让人显得更加和善、亲切。
就像那句话说的:告诉全世界“我的伤口是什么”,等于在向世界展示你是谁。
当你展示真实的自己,也给了自己和别人一个走进彼此机会。
这种自我绽放的能量,会吸引对的人积极进入你的生活。
同时,帮助我们更加积极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最后,如果你想摆脱缺爱的困扰,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花费1.9元来试试我们的3天“心理倾听训练营”。
它能够教会你合理地利用“倾听”这项咨询技巧,去听到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去听到他人的想法,更好地沟通,促进关系和自我成长。
3天主要学什么?
第一天:理解自我并且自我觉察,进行自我引导和自我调节。
第二天:倾听他人,涉及亲子教育、夫妻沟通、职场交际。
扫码获取试听链接
(完整课程需大专以上学历)
写在最后:
哲学家梭罗说:“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认知高度决定幸福程度。”
不被爱、怕拒绝、怕受伤,这些都是原始而本能的认知。
经过自我成长提升,变成一种更加高级的感知:
“不被爱也有价值”;“被拒绝也没关系”;“用真心换真心”。
处理关系的态度,因为内在更新换代,会跃迁到新的维度。
感知优化了,困境也会有所松动。
所以,即使半身伤痕,依然不要让错误的感知占据大脑。
身心都接受一种更正确的活法,爱就能照亮、疗愈我们的生活。
图片来源:pexel
心理爱好者考证/副业推荐
可从事心理行业,可增加额外收入
可成为有执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人才
↓戳图,添加老师咨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