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实现乡村孩子自由的情感表达 | 第 1890 期
十月末,北方已进入深秋。风吹拂着万物,昨日一片青葱的树林仿佛被这风一下刷黄,叶子也随风告别枝头。我们穿梭在河南平坦的田地旁和甘肃蜿蜒曲折的山峰间,欣喜地采摘着这片土地上的“诗歌”果实。
刚从云南出发抵达河南的夜晚,空气中夹杂着几丝凉意,让我们不禁颤栗起来。但在第二天走访正式开始后,不论是意外放晴的天空,还是学校热情的老师与孩子们,都给我们带来了阵阵暖意。
在这次豫甘之行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很多有趣的表达,也见到了诗歌在教室和校园原本的样子。
“成熟”是什么样子呢?
车穿过一片平坦的农田后,我们抵达了河南走访的第一所学校——向阳小学,同时它也是此次走访行程中的我们走入的第一所“诗歌校园”。刚下车来,吴景阁老师怯生生但又期待地走近我们询问道:“是不是‘是光’的伙伴们来啦?”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吴老师热情地邀请大家进入校园。接着,教室窗子、走廊过道探出了一个个可爱、好奇的小脑袋,微笑地望着我们。
刚进入校园一会儿,一张熟悉的脸庞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几天变冷了,不然前不久和昆明一样暖和呢。”闫海洋老师便说着迎上来。两个多月前,闫老师前往云南昆明参加了“是光”第三届种子教师成长营,结营时我们依依不舍地说着再见。两个月后,果真又再次相见了。
闫老师带着我们逛了校园。在进校门的第一个展板,贴满了孩子们的诗歌作品,看着孩子们可爱的字迹和有趣的表达,我们的心里也暖暖的。走过展板后,校园长亭边一棵石榴树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闫老师走近石榴树,随手摘下了一个石榴送给我们。随后我们来到了学校操场后的农场。农场里有数十只小羊、大鹅、鸳鸯,旁边的田地里还有几亩绿油油的蔬菜。闫老师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孩子们亲手播种、浇灌长大的。
万物在这个季节,都在成熟,植物是这样,逐渐肥硕的家禽是这样,那么人的成熟是什么样子的呢?上课铃声响起,闫老师带着孩子们开启了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
“人会长高,会逐渐有皱纹,年龄也会变大。”孩子们积极回应、表达着他们眼中人成熟的模样。成熟对人会带来一些改变,孩子们很细心地观察到了人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那么,有没有什么事情,是成年了也不改变的呢?”闫老师接着问道。此时同学们都陷入了思考,发言的声音渐渐小了。闫老师见状,立即转换为河南乡音,以同学们更熟悉亲切的口音鼓励孩子们大胆说,只要说出来、写出来就是对的。此时,几位孩子也同样用河南话回应着:“长大也要爱读书,要乐于助人,要保持想象力!”
闫海洋老师的诗歌课堂
在闫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对人的成熟中的变与不变,有了丰富的讨论。
孩子们向我们分享零食
课后交流时,闫老师告诉我们,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曾经“成熟”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是让他们变得沉默寡言,不吭声。而现在,借助写诗的方式,孩子们更愿意去表达了。是呀,在诗意的表达下,“成熟”的样子更丰富了。
我们和闫海洋老师还有孩子们
“当你老了”会发生什么?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这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在诗歌中描写的人年老后的模样。对于孩子们来说,衰老似乎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但在《当你老了》一课中,老师们带领同学们去观察、理解衰老。
在河南的单立娟老师的课堂上,单老师通过播放歌曲、男女同学分声朗读等形式,带孩子们进入情景。“除了人会变老,还有什么也会变老呢?”单老师问。
单立娟老师和孩子们讨论“还有什么也会变老呢?”
“玩具车会变老、星星也会变老。”同学们展开想象,积极地举手说道。
在讨论完这一问题后,单老师鼓励孩子们动笔写下心里话,当某人/某物,老了,你会怎么做呢?同学们齐刷刷地打开会发光的诗歌本,一笔一画地描绘着自己对衰老的理解。
在最后的小诗分享环节,同学们都很踊跃,纷纷举手想分享自己的表达。而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小男孩李致远,虽然每次都会举手,但举起的手总是蜷缩在耳后。
我们鼓励他大胆站起来,把手举高。于是,他被单老师看到。接过扩音器的他,在班上分享了自己刚刚创作的小诗,“母亲当你老了我会为你走过最后的一段路/我会为你看看儿时的公园/为你煮上儿时你和我最喜欢的面/回想着儿时的秋风/回想着你的温暖/回想着那个秋天。”在他朗读完自己的小诗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李致远同学分享自己的小诗
在这首小诗中,虽然没有多么华丽的词句,但在致远质朴的语言里,我感受到致远对妈妈的爱,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妈妈。离开家在外工作的我,好像也很久没有和妈妈一起吃饭了,或许,下次回家,我也可以为妈妈煮上一碗面条。
孩子们的诗歌中,总能产生这样一种神奇的纽带把作者和读者连接起来,让我们透过这些可爱的句子,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在诗意中彼此分享。
我们和单立娟老师班级孩子们迎着阳光留下合影
“当你老了”,还会有怎样的故事呢?在甘肃的甘虎菊老师所带的孩子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演绎和表达。
当甘老师问到:“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你老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坐在第一排的一位小朋友,拿出一根道具拐杖,驼着背缓缓从座位走向讲台,生动地展现了他想象之中年老的样子。
甘虎菊老师班级孩子演绎年老的样子
关于会面临衰老的对象,在甘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房子、树木、家人、猫咪、小狗,甚至还有文具盒。
当听到有孩子说出“文具盒”时,甘老师给予了这位小朋友及时的鼓励。在孩子的眼里,文具盒不再只是默默躺在课桌一角的物品,它陪伴着孩子度过学习生活的日子,褪色变旧不仅意味着它被用了很久,也是文具盒“老了”的象征。
在诗歌课上,还有很多这样的情景,让孩子们打开了观察世界的多种视角,用更加平等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一切,表达心声。
下课后,我们和甘虎菊老师、孩子们齐喊“我们是光”
老去,是万物生长发展的规律,但年岁的增长并不意味活力的丧失。在我们走访途中,河南的王莉莉老师向我们及教体局领导、学校老师们在见面会上分享了她与“是光”的故事。
莉莉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因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如今仍在校内教孩子们写诗。六年来,通过诗歌,她与孩子们有了更紧密的联系。莉莉老师带领着孩子们,用诗配画、拉拉书等形式丰富诗歌表达的载体,让孩子们爱上了写诗。并且,莉莉老师也将孩子们这些年的创作成果,以图片、视频的形式细心地珍藏在手机里,光是孩子们的小诗存图,在莉莉老师的手机里就有七千多张。
莉莉老师为我们分享存在手机里的小诗
在莉莉老师的带动下,学校所在的片区有更多的老师加入了“是光”,老师们都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保存着孩子们的表达,或是编辑成诗刊,或是把小诗记录在书签上,当一样样精美的诗歌存档放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仿佛透过文字,看到了当地无数可爱的小诗人们。
我们翻阅
孩子们的诗集
和当地支持“是光”的
领导、老师们合影
秋天的村庄里有什么?
绕过一座座蜿蜒的山峰后,我们抵达了甘肃的第一所“诗歌校园”所在地——坪垭中心小学。
早在我们打车前往学校途中,我们的项目教师,坪垭中心小学的陈武红校长多次期待地询问还有多久到学校。在抵达校门后,只见陈校长和几位学校工作人员欢喜地跑过来,给我们戴上了哈达,并连声说道“扎西德勒”,为我们送上藏族风情的祝福。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跳锅庄舞
秋天的村庄里有什么呢?在王水军老师上《秋天的村庄》一课时,他非常细心地修改了课件,插入了当地特色的花椒、荞麦花等的图片,带着我们走进了坪垭的秋天。
王水军老师课堂上,孩子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拼秋天环节中,王老师期待孩子们利用自己带的信物,编一个秋天的故事,并且不能透露出所描写故事的地点。同学们前后排为一组,合力编出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并非常大方活跃地举着小手,期待与老师同学们进行分享。
有一位男生起来分享了小组合作编写的秋天的故事,故事中写到村里的一棵大树。当他坐下后,同学们纷纷兴奋地猜测着故事发生的地点。
有的同学自信地说到:“这肯定是发生在我们七村的故事。”
“不对,是六村,六村村口有一棵大树。”另一些同学反驳道。
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中,我们看得出他们都对自己生长的乡土有着深刻的印象,会很自然地将诗歌课的内容与自己所处的环境联系在一起。我们课程在设计之初,也期待着诗歌课不仅能成为孩子们表达内心的窗口,也希望孩子们在表达中,进一步认识自己所生长的地方,自豪地讲述家乡故事。
孩子们编排着秋天的故事
在课后交流中,陈校长和王水军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学校“诗歌教室”、“诗歌校园”的建设成果。不论是在走廊还是教室内,都有非常丰富的诗歌展示,很多小朋友的诗歌纸,还被细心地裁剪成多种形状,贴在展板上。
学校走廊里的诗歌展板
现在坪垭中心小学有专有诗歌教室1间,并举办多次诗歌相关的活动,营造出良好的写诗环境,让孩子们愿意“表达自己、感受世界”。王水军老师告诉我们,未来,学校还将打造诗歌长廊,让孩子们的表达以更多元的形式被更多的人看到。
和王水军、陈武红老师以及孩子们合影
在我们每次走访听完课后,都会给孩子们发一份小问卷,了解他们对“是光”的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在问卷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是光’我永远会记得你,即使你老了,我也老了,我们也互相喜欢,互不相忘。”
这次豫甘之行,确实有太多难忘的瞬间——是诗歌课上,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是课后交流时,老师们欣喜诉说着的师生改变;是教室一角整齐收藏着的小诗集......
这些都是我们在这个深秋收获的感动,期待和老师孩子们的下一次的相遇。
感谢渑池县教育体育局对“是光诗歌”的长期关注与支持。
感谢所有项目地相关部门领导及学校的校领导对“是光”工作的支持:
吴传钰、方丰章、王保臣、任元明、王杨、王强、陈武红、刘斌、查成夫、马彦飞。
感谢所有参与听课、访谈活动的“是光”教师:
闫海洋、吴景阁、李珍珍、庞华、单立娟、王莉莉、吉慧芳、李猛、李小静、李慧、黄金华、王水军、张晗、杜鹏、甘虎菊。
(排名不分先后,按走访顺序排序)
感谢你们在乡村播下诗歌的种子。
文字| 一米
摄影| 心怡 小熊
视频| 荷包蛋 心怡 哲雨
本期编辑 | 馨文
校对 | 小“鑫”光
审核 | 田田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公众号如需转载或使用文章
请在对话框后台输入“转载”,联系授权
Read More
[项目地走访日记] 《泡桐,杨树,平原上的小诗人 | 项目地走访日记》
[项目地走访日记] 《寻找藏在稻香里的诗意 | 项目地走访日记》
[项目地走访日记] 《爱,在群山中成诗 | 项目地走访日记》
关于我们
昆明市呈贡区是光四季诗歌青少年服务中心(简称“是光诗歌”)是国内首家且规模最大的乡村诗歌教育公益组织。从2016年10月开始,“是光”通过为当地教师提供诗歌课程包和培训,解决乡村孩子缺乏心灵关注和情感表达渠道的问题。截至2023年10月,“是光”已经服务中小学2400余所,170000余名孩子有了人生的第一节诗歌课。
支持我们
↓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是光”月捐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