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选择职业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这同时也是可以破坏他的计划、使他陷入不幸、甚至毁灭他一生的行为。
——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父母眼中最体面的工作有哪些?
孟子曾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如今的不孝也有三:“不考教资、不考公务员、不考研”。
在父母眼里,只要你不是公务员,哪怕你月入百万,也是不稳定;你要是进个事业编,就算月入五百,都觉得一切会好起来。
当兵,服役满12年转业,在我父母眼里觉得,军士转业到事业编,是进入体制内成本最低的一种职业。
很多军士选岗,看到单位名气大,就觉得岗位差不到哪里,有的觉得单位名气小,岗位就会很差,到底是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呢?
很多军士觉得地方提供的岗位不好,就觉得这是对自己安置的不重视,可你知道吗?来自农村,低学历的你,进入到县城或者乡镇一级政府分管的二级事业单位,是很多地方孩子梦寐以求的单位。如果不是服役12年,符合安置政策,你还不知道在哪个厂打螺丝,搬砖呢?
这不是鄙视,真正的鄙视是来自社会的阶层,和人性的考验。
小地方的职业鄙视链是这样的:公务员>事业编>个体小老板>大学生村官>合同工>打工者;
大城市的职业鄙视链是这样:高官>大老板>政府中高层>大企业中高层>小企业中高层>公务员>普通白领>个体小老板>打工者。
但这些标准到了父母眼里,就简单多了:除了体制内,其余全是打工的...
从表面上看,父母比较看着体制内,更深层次的却是体制带来的“伤疤”展示:社会地位、工作稳定性、福利保障...
除了享有正常收入以上的高福利和津贴,老人看病、孩子上学,在体制内还是有一些隐形的福利或者帮衬,有的也都免费。
领着医院发的高压锅,推着自行车,进去出来,人人都是白白胖胖高高兴兴。
毫不夸张的说,一人“得道”,全家跟着享福。
而这些也是很多军士,之所以选择转业的原因,即使月工资3000+。
欢迎点赞、转发,留言区评论!
看更多政策动态
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兵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