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杨国庆:王良实《秋吟》中的田园赞歌与生活哲思

文摘   文化   2024-09-05 07:13   湖北  



请关注↖“楚文学”



2024年第115期

总第1218期


稻粱满畴

诗意盈秋

——王良实《秋吟》中的田园赞歌与生活哲思


杨国庆



     

  在阵阵秋风飏起,天气渐渐转凉的时候,诗人王良实写了一首“秋吟”:

  一夜秋声忽转凉,依依岸柳暮斜阳。

  天边雁阵飞何处,野外浮云落异乡。

  朵朵山花开烂漫,盈盈燕子任翱翔。

  高登且莫悲今古,放眼田畴满稻粱。

  这可以说是稻粱满畴,诗意盈秋——是田园赞歌与生活哲思的诗意表达。秋风不仅带来了一丝凉意,更唤醒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稻粱满畴”的景象,不仅是对秋天丰饶的直观描绘,更是诗人对自然恩赐与生活本质的颂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秋日画卷。首句“一夜秋声忽转凉”,便将读者带入了秋意渐浓的氛围中;而“天边雁阵飞何处,野外浮云落异乡”则勾勒出一幅广阔而寂寥的秋日图景,让人感受到自然的辽阔与生命的迁徙。然而,诗人并未停留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上,又通过“朵朵山花开烂漫,盈盈燕子任翱翔”展现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与自由之态。

  “稻粱满畴”四字,不仅展现了秋日田园的丰饶景象,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在王良实的笔下,稻粱不仅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对辛勤耕耘与生活本质的颂歌。诗人以“高登且莫悲今古,放眼田畴满稻粱”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豁达,以及对眼前丰饶生活的珍惜与感恩。在《秋吟》中,王良实将自然的美、生活的真与内心的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他以诗为笔,描绘了一幅幅秋日的田园画卷,同时也抒发了对生活哲思的深刻感悟。在“稻粱满畴,诗意盈秋”的主题中,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丰饶与美丽,更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心灵归宿的追寻。也将田园赞歌与生活哲思展现得淋漓尽致。

  《秋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景致以及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怀。“秋吟”二字简洁而富有深意。"秋"字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季节,而“吟”则透露出诗人是在吟咏秋天,表达对秋天的感悟和情感。这个标题如同一个窗口,让读者一窥诗人对秋季的细腻观察和内心世界。“一夜秋声忽转凉”描绘了一夜之间秋风乍起,带来了凉意,暗示季节的突然变化。“忽转凉”三字生动地表现了秋天到来时的迅速,以及与夏天的明显不同。“依依岸柳暮斜阳”:表现了傍晚时分,斜阳映照下柳树依依的姿态。“依依”形容柳条随风轻摆的样子,充满了柔情与不舍,“暮斜阳”则点明了时间,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宁静的氛围。“天边雁阵飞何处”,诗人仰望天边,看到雁阵南飞,不禁思考它们将飞向何方。这不仅是对雁阵的描绘,也隐含着对生命迁徙和归宿的思考。“野外浮云落异乡”:表现了浮云在异乡的野外落下,象征着离别与漂泊。浮云的飘忽不定与“异乡”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知的探索。“野云落异乡”这句诗中,“野云”指的是自由飘荡的云,“落”意味着降落,“异乡”则是指陌生的地方。整句的意思是形容自由飘荡的云降落在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可以引申为诗人对漂泊无定、身处异地的感慨,或者是对某种自由而无所归依的状态的描绘。在诗歌中,这样的意象往往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朵朵山花开烂漫”,诗人笔下的山花盛开,烂漫而美丽,展现出秋天依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朵朵”形容花开得繁多,“烂漫”则形容花开得灿烂。“盈盈燕子任翱翔”:描绘了燕子在空中自由翱翔的情景,“盈盈”形容燕子轻盈的姿态,“任翱翔”则表达了燕子的自由和快乐,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高登且莫悲今古”,诗人劝慰自己或他人,即使登高远望,也不要为古今变迁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和现实的变迁时,保持乐观和豁达的态度。“放眼田畴满稻粱”:诗人将目光转向田野,看到稻粱满目,一片丰收的景象。这不仅描绘了秋天的丰收,也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希望。“放眼”表达了诗人的开阔视野,“满稻粱”则象征着生活的丰盈。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慨,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每一句都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秋天之中,感受到季节的美丽与生命的韵味。

  《秋吟》通过意象之美展现了秋天的美雅景致。首句“一夜秋声忽转凉”通过“秋声”和“忽转凉”的描绘,传达了秋天夜晚的宁静和温度的变化,营造了一种季节更迭的氛围。“依依岸柳暮斜阳”中的“依依”形容柳树随风轻摆的姿态,“暮斜阳”则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宁静画面,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幅秋天傍晚的优美画面。“天边雁阵飞何处,野外浮云落异乡”通过雁阵的飞翔和浮云的降落,表达了一种迁徙和漂泊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秋天天空的辽阔和变幻。“朵朵山花开烂漫,盈盈燕子任翱翔”中的“朵朵”和“盈盈”赋予了山花和燕子生动的形象,山花的烂漫和燕子的自由翱翔展现了秋天生机勃勃的一面。最后一句“放眼田畴满稻粱”通过“田畴”和“满稻粱”的描绘,传达了秋天丰收的喜悦和大地的富饶,给人以希望和满足的情感。“田畴满稻粱”在诗中象征着丰收的景象,田畴指的是广阔的田野,稻粱则是指稻谷,这里用来形容秋天田野里稻谷成熟、丰收的情景。这句诗传达了一种大地富饶、农民辛勤劳作后获得回报的喜悦之情。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自然美,还蕴含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受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通过这些细腻的自然描绘,诗歌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的宁静和对自然循环的深刻理解。

  《秋吟》描绘的场景中,还给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命力的感觉。

  诗的开始通过“一夜秋声忽转凉”和“依依岸柳暮斜阳”等描绘,营造出一种秋天特有的宁静氛围。同时,“天边雁阵飞何处,野外浮云落异乡”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对未知的探索,引发读者对季节变换和生命迁徙的思考。接着,“朵朵山花开烂漫,盈盈燕子任翱翔”则展现出秋天虽然凉意渐浓,但大自然中依然充满生命力和自由的景象。山花的烂漫和燕子的翱翔让人感受到即便在秋日,万物依旧展现着它们的活力与美丽。最后,“高登且莫悲今古,放眼田畴满稻粱”则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传达了即便面对历史的更迭,也要保持乐观,珍惜眼前丰饶的景象,给人以希望和满足。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让人在感受到秋日特有的宁静和忧伤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生机与自由,以及丰收后的满足与希望,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和鼓舞。

  为了更好地表现诗歌的美好内容,诗人在诗中还运用了一些隐喻和象征的艺术化手法。诗的开头“一夜秋声忽转凉”中,“秋声”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而“凉”则不仅描述了天气的变化,也象征着诗人对时光无情的感慨。“天边雁阵飞何处,野外浮云落异乡”中,雁阵通常象征着迁徙和离别,浮云则隐喻着无常和漂泊。“朵朵山花开烂漫,盈盈燕子任翱翔”,山花的烂漫象征着生命力和自然之美,而燕子的自由翱翔则隐喻着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放眼田畴满稻粱”中,“田畴满稻粱”直接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但也象征着劳动的成果和生活的富足。这些隐喻和象征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时间、生命和自然循环的深刻思考。

  从而,诗歌中显现出通过一系列细腻而优美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意境之美。“一夜秋声忽转凉,依依岸柳暮斜阳”中,秋声的凉意与岸柳的依依相伴、斜阳的渐落,共同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秋日黄昏图,营造了季节变迁的感伤与自然界的和谐并存。“天边雁阵飞何处,野外浮云落异乡”以雁阵和浮云的远行与降落,隐喻了生命的迁徙与漂泊,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远方和未知的思索,增添了诗的深远意蕴。“朵朵山花开烂漫,盈盈燕子任翱翔”中,山花的烂漫与燕子的自由翱翔,展现了秋天里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和自由精神,与前文的忧伤形成对比,体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力之不息。“高登且莫悲今古,放眼田畴满稻粱”以广阔田畴上的满目稻粱,象征着丰收的喜悦与生活的富足,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当下美好景象的珍惜。通过这些丰富的意象,诗人展现了秋天从寂静到生机、从感伤到希望的多层次意境,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哲思,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意境空间。

  特别是“高登且莫悲今古”这句诗能给读者很深刻的启示:让人感到,当你站在高处远眺时,不要为古今的变迁而感到悲伤。这显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历史的长河和时间的无情时,保持一种宁静和乐观的心态,不被过去的悲欢离合所困扰,而是要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这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深刻洞察。“高登”象征着超越日常生活的境界,站在高处可以让人的视野更加开阔,心灵也更加超脱。这种位置不仅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世界,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提升,让人能够更好地思考人生和宇宙的宏大主题。“今古”则代表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延续,它涵盖了从古至今的所有时代,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更迭。通过这个词汇,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类在时间长河中位置的思考。“高登且莫悲今古”这句诗鼓励人们在精神上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不被历史的沉重和时间的无情所困扰,而是要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珍惜当下,积极向前。这是一种鼓励人们追求心灵自由和内在平静的哲学思考。

  “高登”和“今古”的关系,还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深刻洞察。“高登”象征着超越日常生活的境界,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世界,而“今古”则代表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延续。通过“高登且莫悲今古”这句诗,诗人鼓励人们在精神上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是要珍惜当下,积极向前。这种关系强调了在面对时间的长河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乐观,不被过去的悲欢离合所束缚,而是要活在当下,拥抱未来。

  为了营造清丽雅秀的意境,诗人还精心描绘了表现自然之美的“燕子”、“杨柳”、“稻梁”等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宁静、萧瑟之美。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充满生命力的意境。这些意象可以被解读为对新时代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隐喻和歌颂。杨柳的依依、燕子的自在翱翔,以及田畴上的满目稻粱,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富饶,也象征着社会的安定与繁荣。诗人借由这些意象,传达了对国泰民安、山河锦绣景象的赞美,体现了对和谐社会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解读赋予了自然景象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内涵,使诗作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更是对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歌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秋吟》中的意象和意境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还蕴含了深层的文化和哲学意义。杨柳的依依象征着柔美和坚韧,燕子的自由翱翔代表着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而丰收的田野则是对勤劳和自然恩赐的赞美。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富饶的社会景象,隐喻了人民在新时代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繁荣昌盛。通过这些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中保持传统美德和积极生活态度的重视,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美好愿景。

  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写秋天的美景,抒发各自的赞美秋天的多种情怀。如宋代白玉蟾的《秋吟》中有“香篆孤烟袅,灯龛寸火微。梦和明月冷,心与白云飞。”的句子,表达了秋天夜晚的宁静和诗人的闲适心情。宋代黄庚的《秋吟》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情感,如“芦花零落点汀洲,白鹭飞边泊小舟。水落渔矶风露晓,残荷数点冷擎秋。”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之美。宋代卫宗武的《黄山秋吟》中写到“铮然梧叶响敲风,凉月疏星秋正中。万顷水花浑老尽,一簪醉日倚残红。”通过梧桐叶和秋月的描绘,传达了秋天的凉意和宁静。宋代苏泂的《秋吟》有“凉稻翻翻卧满畦,壶浆相劳各相携。村南有底连绵雨,一夜船高树叶齐。”反映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和乡村生活的宁静。这些诗歌不仅捕捉了秋天的自然美景,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宝贵财富。

  而王良实作为当代诗人,创作《秋吟》时在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美学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和个人的创新视角。传承传统文化文脉,结合新时代的秋色进行了创造与创新。在保持古典诗词格律和韵律美的同时,使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加贴近当代读者的语言习惯。诗人将传统的秋日意象与现代社会的情感、思考相结合,探讨现代人对自然、时间和生命的感悟。通过对传统文化符号的重新解读和创新性运用,诗歌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传达出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意义。通过这些方式,《秋吟》不仅能够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的文脉,还能够展现出创新性和时代性,使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秋吟》不仅是一首描绘秋天自然之美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哲思和人文关怀的佳作,通过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使得这首诗在传承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同时,也展现了现代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理解和表达。

  具体说来,《秋吟》在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文脉上,主要体现在:一是显现出传统意象与现代视角的结合,诗中使用了许多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岸柳”、“雁阵”、“浮云”、“山花”和“燕子”,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描绘秋天的典型元素。王良实通过这些传统意象,勾勒出一幅幅秋日的自然风光,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二是显现出情感与哲思的交融,“高登且莫悲今古,放眼田畴满稻粱。”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豁达情怀,更蕴含了对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诗人鼓励人们在面对历史的变迁时,不要沉溺于悲喜,而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欣赏眼前的丰收与宁静。三是显现出语言的创新与时代感,虽然《秋吟》采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但在语言运用上,王良实却展现了创新的现代感。如“一夜秋声忽转凉”直接而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突然来临,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体现了现代汉语的表达特点。四是显现出人文关怀与社会现实的反映,“放眼田畴满稻粱”,这不仅是对秋天丰收景象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安定、人民丰衣足食的渴望与赞美,体现了诗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人文关怀。通过这些方式,《秋吟》不仅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传统,更在形式、语言、主题上进行了创新,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现代视角的融合,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一次创新尝试。

  与此同时,《秋吟》更是蕴含了深层的哲学含义,主要体现在对自然与人生、时间与永恒的深刻思考上。诗中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哲思。例如,“高登且莫悲今古,放眼田畴满稻粱。”这句诗鼓励人们不要为历史的变迁而悲伤,而应以开阔的视野欣赏眼前的丰收与宁静,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规律、超越个人悲喜的生活态度。此外,诗中对季节更迭的描写也隐含了对生命循环和宇宙秩序的哲学感悟。通过这些诗句,王良实不仅赞美了秋天的自然美,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中还蕴含了并展现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循环和宇宙秩序的哲学感悟。例如,诗中提到的“天边雁阵飞何处,野外浮云落异乡”,在表达对生命无常和迁徙的思考,而“朵朵山花开烂漫,盈盈燕子任翱翔”则是对生命活力和自由的赞美。通过这些诗句,诗人不仅赞美了秋天的自然美,也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主管:红安县文联

  顾问:(以姓氏笔画排列为序)

  王辉淼  江长深   孙雪丽   张际春  张楷良  金仕善

  秦   遥  倪先胜  徐绪敏   黄谷子  詹学群  谭   冰      戴水冰

  法律顾问:何清华14403201710145559

  主编:熊立功   副主编:吴秋生  张冬明

      视频号编辑:卢喜荣

  编审:李绍伦

  投 稿 须 知:

  1,原创首发作品优先发表;2,请作者提供个人简介、照片,经编辑审核推介;3,谢绝抄袭、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作品,文责自负;4,20元以上,70%的赞赏作为作者稿酬;5,驻《楚文学》选稿网络平台有搜狐网《作家视野报》;选稿报刊有《东坡文艺》《红安文艺》《红安文学》《铜锣诗词》;6,发表的作品,将择优在国家正规出版社结集出版。7,郑 重 声 明:《楚文学》所发各类文章,均系作者原创,各类媒体使用,须经作者本人授权同意,这里少数使用插图摘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8.收稿 邮 箱:465452749@qq.com



关注投稿




楚文学
搭建原创平台,推介健康文明向上的原创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