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内容简介
随着明后期营兵制的推行,大凉山边缘地区以“番夷”为主体的营屯聚落出现,并呈现出浓厚的族群文化特色。入清后,这些营屯聚落随土司的招立被纳入国家体制,但直到乾隆晚期,其聚落形态、权力格局和风俗文化等方面依然与周边汉族聚落有很大的不同。清中叶以后,随着移民的大量到来、保甲的编设、文教的推广,以及民族间的交流、互动,营屯聚落日益融入周边社会,在形态上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具有高度国家认同感的营屯聚落得以形成。
讲座内容简介
随着明后期营兵制的推行,大凉山边缘地区以“番夷”为主体的营屯聚落出现,并呈现出浓厚的族群文化特色。入清后,这些营屯聚落随土司的招立被纳入国家体制,但直到乾隆晚期,其聚落形态、权力格局和风俗文化等方面依然与周边汉族聚落有很大的不同。清中叶以后,随着移民的大量到来、保甲的编设、文教的推广,以及民族间的交流、互动,营屯聚落日益融入周边社会,在形态上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具有高度国家认同感的营屯聚落得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