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清华办事,校园里遇到一些参观的游客。有俩妈妈让我帮她们拍个合影,听口音是湖南老乡,就顺便聊了几句。
她们的娃一个高二,一个五年级,俩妈妈对我一脸羡慕:
——“北京孩子太幸福了,400多就能上清华!我们湖南孩子600分也上不了湖大!”
——“是啊,蛮不公平的,北京的200多分都能上大学了,所以说投胎是技术活。“
听得我是一脸尴尬。
想了想,还是给她们打假了一下这种毫无根据的瞎话。都是有娃的,不能这样困在信息茧房里啊…
其实不仅是她们,在小红书上这样的言论,一翻一大把。
但实际上,北京普通高中一本率不到20%,想上一本,得是年级前几名。
就连海淀六小强家长各种看不上的垫底211北工大,热门专业录取线都在630以上。
2024北工大在京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
而今年北京630分以上的考生,是5783人,约占全部考生的10%。
换句话说,娃要上北工大还不错的专业,得是那拔尖的前10%才行。
当然,北京高考是有优势的,相对其他省市,普通本科录取率高,但高分段竞争难度远超高考大省。
还是说今年,北京考生55936人,清北在京录取率是千分之八,意味着高考排名至少是423名以内才有戏,那就是688分。
多难考啊!!
还有一大拨人呢,虽然他们知道北京录取分没那么低,但觉得北京高考试卷特别容易。
真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啊!
北京卷所有科目的出题形式,都狠狠踩在了国家教育的大方向上:创新和综合素质提升。
根本不是靠刷题能解决的好吗!
就说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内容不少,里面不少隐形知识,没有阅读量的累积很难拿高分。
再说数学,区分度很大,如果以90-100分为要求,能达到的人是大多数(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中位数成绩99分)。但想要拿高分,没有创新应变能力,没戏。
英语就更不用说了,北京卷比全国卷,难!得!多!
实践了才有发言权,所以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把两套卷子都做了一遍。
以阅读理解为例,全国卷读着很轻松,做题也很快。难度更高的C篇和D篇,稍稍有点学术性但还是很好懂。
C篇讲的是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在理解力和学习效果上的差异。D篇是公民科学家记录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利用观察数据的优点和局限性。
但是北京的阅读C和D篇明显就难多了,一方面是词汇难度大了,句子长了,而且聊的主题非常专业,也不那么好懂。
C篇讲的是“模拟假说”这一概念,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强调其潜在的科学启发作用。D篇探讨了早期人类的道德规范及其与现代社会规范的联系。
说真的,翻译成中文都不太好懂。对孩子的通识学科知识深度、理解能力、认知水平要求都非常高。
当然做题不需要全看懂,能理解关键词句,加上做题技巧,也是可以解决的。
我给翻译成了中文,看起来也是挺考验人的
但这恰恰说明,对学生的通识学科知识深度、理解能力、认知水平、解题技巧、词汇量的要求都很高。
想靠教纲要求的高考3500词,在北京英语高考卷里想拿高分没戏。如果希望130分以上,需要6000词以上的词汇量。
相比全国卷多年来一如既往偏应试的风格不同,北京卷更注重实际能力的考察,更偏原版。
而别的科目也是一样,生物创新大题一下就会把分差拉开,只会背知识点的,可能连大题都读不明白。
所以那些说北京卷容易的,我只能说,网上打嘴炮可比考试做题轻松多了。
客观来说,无论是拼成绩,还是拼能力,北京娃的综合水平,确实是要强过不少省市的(教育发达的包邮区也强悍)。
好比热议的全国英语教材改版。
北京娃尤其是海淀娃,真没多少发愁的,因为基础好,教材再改,都不在话下。
这是我娃五年级校内的阅读理解,我大概看了下难度,应该是在初三水平。
让AI分析了一下,说是欧标B1水平
也就差不多是PET
但这份阅读理解的难度,对于我娃和他大部分同学来说,是可以轻松拿捏的。也就是说,读懂、题做对,没问题。
从娃的笔记可以看出,基于这个前提,老师在帮他们做更细致的语义分析、句式讲解,学习从句长难句等更深的内容。
但这不是超纲,是因材施教。
因为语言学习不比其他学科,家长对语言学习规律和启蒙有科学的认知,原版书读上来,该陪伴陪伴,该找课找课,娃水平就不会差。
我关注的几个海淀教育博主,自谦家里普娃吭哧半天也就是初二考个PET。但实际上,PET已经是高考难度了(但现在高考难度整体都在提升,PET应该不太够了,北京高考更是绝对不止这难度)。
其实相比一味鸡娃,家长掌握方法,能把握信息差,有判断力,更重要。
而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高考不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必然出口,高考的本质是筛选。不同要求的学校,各自筛选出相应人才。
这也是为什么有39所985都在搞强基计划,一半以上的学生进入这些学校,走的不是纯高考路径。
11月23日,北大招生办官微发布2025年
“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招生简章
同一天发布的还有“数学英才班”招生简章
当然,并不是非要进入名校才能有美好未来,相比之下,成人比成材更重要。
比起讨论如何成材,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让孩子成为思想健全,三观板正,温暖包容,又靠谱有原则的人。
但扎心的是,在北京进入名校的孩子,大部分都具备这样的特质。
恰好在网上刷到个今年上北大的孩子,虽是个体,但其实很有代表性: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说北京孩子有多牛,北京题有多难。而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客观的看到事实,缩小信息差。
其实不管题难还是简单,都是和本省的竞争,因为大学招生是按省来分配名额的。但进入学校、进入社会后,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线的。
所以,打破信息茧房,客观看待趋势,理性了解社会环境和发展,全面评估后,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成长的方式。
最后一点碎碎念:
我娃周末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竞赛,考的是他没有系统学过,但一直很感兴趣 的Python.
基本算是裸考,出来后我问他考得咋样,他说题目不难,但答题是借鉴自己在机器人和C++上的知识,底层逻辑一致,成绩什么的不知道,不过题目还挺有意思。
加上前段时间娃参加了WRC世界机器人大赛的两场比赛,我们全家都获益匪浅。
再结合12月2号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新通知。
几件事叠加,我还是有很多新想法的,会陆续写文章分享,也打算在期末考试结束时,请专业老师一起,给大家做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学习的讲座,有规划、有路线科普、有课、有答疑。希望能帮到更多读者。
但在这之前,我的重点,是和顶级儿童文学杂志——《十月少年文学》一起,打造了一个面对8-13岁孩子的世遗北京文学和思辨寒假营。
以中轴线、有完整的阅读和写作课,就在中轴线上的十月文学院里上。同时也会带着孩子们从鼓楼,到故宫,再到天坛,用风趣而含金量极大的互动式讲解,和孩子丈量老北京。
我会给孩子们新闻思辨,还有北京市特级语文老师、教材编写者、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给孩子们讲课。
但只有年后的一期,因为要凑齐这些老师的时间,真的太难了。
我在十月文学院给孩子们讲课
我们还给孩子们拉了书单,也会在营里带着孩子一起精读、讨论,结合实地行走,思辨讨论和创作。
这是我和《十月少年文学》的老师们,策划了很久的事,我们希望能帮助孩子们解决阅读和写作问题,但又不给他们上课的压力,让他们在欢笑和头脑风暴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中,有所收获。
优秀作品还会选登在《十月少年文学》上,也希望能就此挖掘到文学新星,出版社和各位老师,也会全力托举。
时间大致在2月5号,为期一周的单飞营,这个月会定下来细节,等我具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