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男童,腹部囊性包块,盲端与脐部间见条索状低回声带,你会诊断吗?

健康   2024-11-06 19:19   江苏  


来源:超声学习沙龙整理

病例来源:超声眼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小超人


病例简介:

患儿,男,13岁,反复腹痛一周,门诊超声检查发现中腹部一囊性包块,大小约52x20x27mm,边界清,囊壁似肠壁结构,包块一端与小肠相连续,另一端为盲端,盲端与脐部间见一条索状低回声带,连接两者。包块内见液性暗区及不均质低回声团,CDFI:囊壁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包块一端与小肠相连续)

(盲端与脐部间见条索状低回声带)


超声诊断:考虑梅克尔憩室,手术证实。


梅克尔憩室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痛、便血等。Meckel憩室常因继发肠套叠或异位胃粘膜形成溃疡而继发出现腹痛、便血症状而就诊。无并发症的Meckel憩室一般难以诊断,可因阑尾炎等于外科术中发现。


在胚胎正常发育情况下,第6~8周卵黄管开始自行闭塞纤维化,以后逐渐萎缩形成一连接脐与中肠的纤维索带,并逐渐从脐端开始吸收退化,最后完全消失。如果在卵黄管吸收退化过程中发生障碍,卵黄管的脐端已吸收退化,而肠端卵黄管残留未闭合时,则形成麦克尔憩室。


憩室一般位于距回盲瓣60cm以内。约有50%含迷生异位组织如胃黏膜和胰腺组织,以胃黏膜最多,可腐蚀憩室和其周围组织,使其发生溃疡出血与穿孔。憩室也可因本身扭转、蛔虫或异物进入而发生梗阻、急性炎症、坏死和穿孔。

临床症状:

出血:迷生胃黏膜分泌盐酸及胃蛋白酶腐蚀憩室黏膜产生溃疡,占20%~30%,多见于2岁以内婴儿,表现为患儿突然出现大量无痛性便血。
肠梗阻:占25%~40%,因肠套叠、肠扭转、腹内疝等引起梗阻。

憩室炎:占14%~34%。脐周或右下腹痛,伴有恶心呕吐。腹部检查发现右下腹或脐下有压痛和腹肌紧张,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阑尾炎相似。
憩室穿孔:占25%~50%。憩室的炎症和溃疡均会导致憩室穿孔,为剧烈腹痛、呕吐和发热,腹部检查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


超声表现:

①典型的梅克尔憩室的超声表现为右侧腹脐水平以下探及形态异常的酷似肠管回声的结构,一端是盲端,另一端与肠管相通,张力较低,壁厚3-7mm,呈完整的肠壁分层状回声,其黏膜回声较正常肠壁增厚和增强更明显,壁上可探及血流信号。

②当憩室内出血或感染时,无回声内可出现絮状或细小点状弱回声。

③当憩室扭转坏死时,憩室囊壁回声不明显,可变薄,伴周围软组织回声增强。

④当憩室穿孔时,可表现为肠管间的杂乱回声团块,回声不均质,团块中央可见无回声区。

⑤当憩室并发肠套叠时,可在肠套叠的包块内见到高回声的憩室黏膜及皱折的肠壁等。


鉴别诊断:

梅克尔憩室需要与肠重复畸形、肠系膜囊肿、大网膜囊肿、急性阑尾炎进行鉴别。

①肠系膜囊肿及大网膜囊肿:属于淋巴管畸形囊肿,其囊肿壁菲薄、光滑,囊腔内可有纤细的分隔光带。

②肠重复畸形:肠重复囊肿的囊壁与肠管壁类似,内层为高回声的黏膜和黏膜下层,外层为低回声的肌层,其黏膜层回声没有梅克尔憩室囊肿的强,动态观察可见部分囊壁蠕动。 

③阑尾黏液性肿瘤:阑尾黏液性肿瘤常表现为右下腹的冠状或类圆形无回声包块,常位于回盲部。

④急性阑尾炎:无便血,阑尾外径增粗,最大外径>7mm,周围肠系膜回声增强。


当在肠管间见到黏膜回声增强的囊性包块时,我们首先应考虑梅克尔憩室,若为梅克尔憩室引起的肠套叠,该肠套叠经水灌肠不能复位。

手术治疗:

对于术中偶然发现的无症状憩室,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只要全身及局部情况允许,即应切除,因为肉眼判断有无异位组织并不可靠。有并发症者必须手术治疗,且大多需急症手术。


一般有两种手术方式:

1、憩室切除术  多采用楔形切除法,适用于憩室基底窄,回肠无明显病变者。应注意将憩室完整切除,否则颈部或基底部残余的病变或异位组织将致并发症复发。

2、回肠切除端端吻合术  

适用于:①病变累及回肠壁,致回肠壁狭窄,肥厚,水肿或坏死者;②基底部出血或穿孔者;③基底异常宽大或直径超过肠腔者。


近年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本病的报道较多,适用于腹腔粘连轻,憩室基底较窄者。因创伤小,可作为诊断不明确者的探查手术方式。

预后:无症状者术后并发症少,死亡率几乎为0。有症状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10%~25%,死亡者多为延误诊治的婴幼儿。因此,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必要时积极行剖腹探查术。


更多儿科腹部超声知识,主编推荐

《实用儿科腹部超声诊断学》

点击下方图片参与团购

原价156元,团购价124.8元

点击上方图片,参与团购

【广告】




更多超声好文尽在↓↓↓



超声学习沙龙
欢迎关注超声学习沙龙,您身边的超声加油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