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味中药,上润肺,中健脾,下补肾,堪称国药之宝

文摘   2024-12-28 08:01   上海  

前两天,已经过了二十四节气里的白露。

这个时候,地气为湿,天气为热,用老人家的话来讲,是秋行夏令,意思是虽然到了秋天的时节,但还是夏天的气候。

这种气候,昼夜的温差往往是比较大的,人也容易生病,尤其是小朋友,一到开学季,感冒、发烧、哮喘的人是真不少,说到底,还是身体的抵抗力差。因此,这个时候的养生当以补益中气为主。

何为“中气”?

须知,五脏六腑之中,脾居于人体的C位,是故,我们这里说的中气,也就是脾气。

中医讲,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是我们的后天之本,也是气血生化之源。简而言之,脾气充足,气血生化有源,正气满满,人也就不容易生病。

我们讲过健脾的药材有好多,诸如最善健脾燥湿的白术,长于健脾益气的黄芪,还有可以健脾宁心的茯苓。然而,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说过了,食补是优于药补的。

因此,若是论及药食两用的佳品,莫过于山药。

你去看,山药细细长长的,深深扎根于泥土之中,最得土气。中医认为,五行中的土,与我们五脏中的脾一一对应,是故,山药得土气,而入脾经,不仅擅长补益脾气,同时兼具滋补脾阴。

好多人大病初愈,或者体虚久病,去看中医,开的方子里十之八九都会有山药,用的正是山药可以养脾胃而匡扶正气的功效。

还有,就是不少小孩子容易流口水,其实也是脾虚所致,这个时候吃点山药,或许会有不错的效果。

再来,我们常讲的秋燥秋燥,是因为初秋之际,秋风习习之中还夹杂着盛夏的余温,风阳化燥啊!好多人一道初秋,就止不住的干咳,正是因为燥邪伤阴所致。

是故,初秋不仅要补中益气,同时,也要滋阴润燥。

我们把山药的外皮刨去,就可以看到山药肉洁白剔透,古人就对山药作了非常全面的评价,说它“色像玉、香似花、甜如蜜、味胜羊羹”。中医认为,白色入肺经,味甘则善补,是故,山药可以滋补肺阴,它就像是一场久违的甘霖一样,润泽了我们干燥的肺经,起到养肺润燥的功效。

因此,我们说,到了初秋,若是出现了干咳、咽干、口干、鼻痒等干燥的问题,不妨考虑用上一点山药。若是干燥的厉害,比如还出现了便秘的问题,则可以在山药的基础上加用麦冬、玄参、生地黄,各药味等比既可,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增液汤。

山药不仅入脾经和肺经,它同时还入肾经,是滋补肾阴的常用药。

久负盛名的六味地黄丸中,就是用到了山药协同熟地一起滋补肺肾的阴虚。

在中医的认知中,肺和肾有着紧密的关联。和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能明白了

众所周知,肺在五脏六腑之中,位置最高,它就像是飘在天上的白云一般 ,云中不停的蕴积着水气,当水气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下雨,雨滴落下,一头坠进了湖里,便会融入其中。同时,随着太阳的升起,蒸腾湖泊,水气冉冉上升,重新回到云里,等待着下一次的降雨。

而我们这里讲的湖,正是我们体内的肾,肾主水啊!大家试想一下,若是肺阴虚,就好比云中没有了水气,久旱无雨,湖泊早晚会枯竭,身体从肺阴虚转化成了肾阴虚。而湖泊枯竭了,自然是没有水气可以回到云里,久而久之,肺肾两虚啊!

而山药同时入肺、肾经,既能润肺燥,又可以养肾阴,通过养肺阴而生肾精,通过养肾阴而润肺燥,相生相用啊!

值得一提的是,山药还是以补益为主的,因此,当体内有实邪,诸如风热感冒,或风寒感冒时,补益服用山药。



夹缝中的远志草
上海三甲医院主管中药师、肿瘤科临床中药师每天都会和大家分享一些中药和方剂在山为远志,落市为小草,心中有诗,自在远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