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发疯文学”盛行,风靡全网。
语序混乱的短句、夸张无厘头的话语、峰回路转的结尾,搭配着各类神经兮兮的表情包,传递出一种富有冲击感、抓狂感及独特微妙的幽默感。
其实,“发疯”的背后隐含着当代人的精神焦虑。
有数据显示:96%的人都有焦虑的事情,其中54%的人每天都在焦虑,焦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导致很多人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萎靡不振。
“宣泄情绪、缓解焦虑”成为了大家内心迫切的想法。
恰好“发疯文学”应运而生。从心理学上看,它是一种自我表达,通过夸张诙谐的话语来表达烦恼、苦闷等强烈情感,帮助个体将内心的情绪直白地宣泄出来,从而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的积累,从压抑的现实生活中获得短暂喘息的空间。
但是,“外耗”“发疯”都是加了引号的,外耗并不是莽撞、不顾他人的感受。
真正的外耗是当面对困境和压力时,不将问题一股脑地归咎于自身,不在内心进行艰难无谓的挣扎和消耗,造成更多消极情绪的堆积,这样不仅不会治/愈,反而会致郁。
外耗的目的绝不能是伤害他人,而是给“自己松绑”。
艺术无疑是一种贴切、安全、柔和的疗愈方式。在艺术的海洋中坦荡且合理地「发疯」,为内在躁动的灵魂找到安放栖息的居所。
艺术本身的力量,可以让内心的杂乱情绪,变得富有节奏和秩序。 ——美国音乐家Stephen Sondheim
01
02
第一天:体验戏剧
第二天:体验童话
第三天:体验音乐
第四天:体验艺术
第五天:直播体验
03
5位业内一流权威导师带你入门
每天课后习题助你输出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