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养了一只猫,我每次去的时候总忍不住要逗她家的狸花猫。猫咪长得头圆身壮,一身灰白相间的皮毛油光发亮,一看就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它还有一件超爱的玩具,是一条红布做的鱼。它拱着布鱼追跑,还不时凑近,细细地闻着这条鱼,似乎很期待这条鱼真的能够活过来,成为它的美餐。我故意把鱼丢出去,它立刻撒开腿去追鱼,但每次都被我抢先一步拿走。
这么弄了几次后,它就不再追。当我把鱼放回它的身边时,突然它伸出了一只「猫手」钩住了布鱼。我再企图扔布鱼时,猫爪就跟着抬起来,牢牢地钩着布上的纤维,怎么也甩不开。
我看向猫咪,它竟然眯着眼睛斜躺到地上了,满脸写着得意,仿佛在说:小样!看你怎么再使唤我?那种尽在掌握的得意劲儿,带着说不出的傲娇感!
那一瞬间,一人一猫,我竟然成了被掌握的那个。看来不仅是人,连动物都是需要掌控感的。得到掌控感,也就意味着得到了内在的安全感以及拥有一切的满足感。
她是一名工业产品的设计师,感觉自己完成的所有项目都像是一坨屎,根本不想再去看一眼。她希望把控好每一处细节,但作品总是不尽如人意,所以一次次地把原先的设计推翻,重新创作,以致于拖延了工作进度。
我坐在她的对面,能感觉到非常深的无力感,仿佛陷入了泥潭之中无法自拔。
终于在她又一次的推翻重来后,我对她说:不如试试放弃对呈现完美作品的要求吧!允许你的作品有所瑕疵,这样或许你的痛苦会减轻些。
她当时张了张嘴,低下头,又猛然抬起头,说:「不行,我做不到!」她表情痛苦,同时又带着一丝气愤,我知道她对于我让她放下掌控这件事生气了。
掌控感是让她确认「自己是好的」的唯一证明,如果失去这个证明,她将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但是我却要让她放弃,我是多么地不理解她啊!
▷《我们由奇迹构成》
事后,我反思自己当时的处理,确实是有问题的。我的无力感实际上就是对她在极度焦虑、恐慌情况下的反移情。
人是生活在意义之上的生物。每一个生活着的人,甚至动物,都需要对于自身和外界有一定的掌控感,才能确认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和价值。
当掌控感忽然消失的时候,那些关于自身价值的证明也一齐消失了,而那些早年经历中的那些关于「糟糕、无能、蠢」的感受又会占据人的核心体验中,对自己的痛恨就无可避免了。毕竟,谁会相信一个又笨又无能的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爱呢?
既然掌控感对于一个人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要不要像抓住布鱼的猫一样,牢牢地钩住它呢?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已经在这么做了。
当我们批评孩子不好好完成作业的时候,当我们制定工作计划的时候,当我们和伴侣争论今天谁洗碗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身处掌控中。
这无可厚非,问题出在:有的时候,我们的掌控感过度了。我们太急于把自己不好的部分「扔」出去,于是不知不觉中超过了能够自洽的限度,变成自我苛责。
▷《我们由奇迹构成》
成长中的「痛」时刻提醒着自己:你做得还不够好,你还不够尽力,你还不够聪明,这些来自外界的责备令我们把掌控感愈来愈放大,放到生活的每个方面中。于是我们越掌控,越焦虑;越掌控,越挫败。
幸好,对自我的关爱可以平衡这种对于掌控的失衡感。我很喜欢《我的阿勒泰》中张凤侠说的这段话:
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是不是?
它讲了一个关于生活的哲理,即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值得被欣赏,是值得被爱的。完成作业的我很好,即使是做错了几道题的我也很好,奔跑玩耍的我很好,摔了一跤痛哭的我也很好。
这种对于自我关爱的态度,能够安慰我们备受折磨的心灵,唤回自我的价值感,调节我们「用力过度」的掌控欲。
我个人对于自我关爱的体验是: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会经过焦虑、不甘、失落,到接受、自我同情,并拥有新的觉察,认可自己的价值。
最后问一句,如果你是那只拥有布鱼的猫,你会怎样对待你的布鱼呢?
▷《我们由奇迹构成》
关于咨询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