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的朱靖环,我在30号(麦客江湖)组,组长是陈红敏,组员有介百永、贺超、李淼淼、丁晓义、廖平安、李长辉、黄建华、陈士强、王黎明、王洪亮、张正斌、聂小军、张双喜、蔺瑞明、柳斌辉、蔺怀龙、申晴、赵焕丽、吉木斯、陈清正、许雁、姜立雁、范新有、刘晨旭和潘玉辉老师。
本人所在课题组于2020年开始对小麦叶锈病进行研究,包括种质材料的抗性鉴定和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现将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一、小麦叶锈病及其危害
二、小麦叶锈病抗性特征及评价标准
三、74份小麦种质的叶锈病抗性鉴定
表1 74份小麦种质材料的抗性表现
注:I: 免疫;NIM: 近免疫;HR: 高抗;MR: 中抗;SR: 慢锈;MS: 中感;HS: 高感。
综合两地鉴定结果(表1),74份品种(系)中免疫和近免疫品种各有一份,分别为zhb003和份黔兴麦1号;高抗品种(系)3份,占4.1%,包括zhb027、西农511和襄麦46;中抗品种(系)7份,占9.5%,包括D42、S1510、S1618、浙华1号、扬15-133、满江红和后辽麦;慢锈品种(系)23份,占31.1%,包含扬麦158、Y608、扬麦12、小麦Z8、宁麦1529、宁1526、金运麦4号、襄麦21、S1554、S1570、宁资麦16306、宁15219、华麦1095、17扬辐17、S1507、16S127、Y905、安农1589、淮麦22、紫麦19、DP34、中植4号和漯麦D107。中感品种(系)17个,高感品种(系)22个,各占23.0%和29.7%。以上结果中,抗病材料占47.3%,共有35份。
四、74份小麦种质抗叶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
利用15个已公布基因的连锁标记(表2)对74份小麦材料进行了鉴定。从结果(表3)来看,全部材料均未检测出Lr9、Lr10、Lr19、Lr20、Lr24、Lr28和Lr38基因。我们着重对35份抗病材料的基因组成进行了分析。在这些抗病材料中共检测出8种抗叶锈病基因:Lr1、Lr21、Lr26、Lr34、Lr37、Lr46、Lr47和Lr67。其中Lr47和Lr67的分布频率最高,在全部抗病材料中均可以检测到;其次是Lr34,分布频率为97.43%,仅慢锈材料Y608中不含Lr34;Lr37和Lr21分别占91.48%和88.57%;Lr1仅在满江红种可以检测到。基因聚合数目最多的品种(系)为华麦1095、西农511、紫麦19、中植4号、漯麦D107和满江红。抗性最强的zhb003含Lr21、Lr46、Lr47、Lr34、Lr37和Lr67基因,黔兴麦1号含Lr21 、Lr47、Lr34、Lr37和Lr67。对比同类基因组合的材料推断两者抗性可能还受其他抗病基因的影响,另外两者抗性差异可能与Lr46有关。以上所述含有抗叶锈病基因的品系均可作为抗病品种改良的良好抗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