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每一位家长
在课程开始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当提到儿童性侵害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你的潜意识里,是不是觉得“这离我太远了!”你再仔细想想,真的远吗?你的身边,真的没有发生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事件吗?据报告,2020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8岁以下)案例332起,受害人数845人的案例78起,占比23.49%;受害人5人以上的案例38起,占比11.45%;受害人10人以上的案例17起,占比5.12%;平均每起案例受害儿童2.55人。
未成年人因年龄小、涉世浅、心智不成熟,极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一旦遭受欺凌、性侵害,将带来终身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1.男孩子不可能遇到性侵
【案例】邻家哥哥性侵我:被害人小杰(6岁,化名)自幼父母离异,与父亲一同生活,因父亲与邻居为多年好友,因此小杰认邻家阿姨为干妈,邻家哥哥李勇(21岁,化名)时常带其玩耍。一天,李勇替小杰父亲送小杰上幼儿园,其将小杰带到一栋荒废的房子里,强行脱光小杰的衣服,性侵达数分钟,事后交代小杰不要告诉爸爸。当天晚上,小杰父亲在帮小杰洗澡时,发现其肛门红肿,追问之下小杰才说出实情。
事实上,男孩无论是受到同性性侵还是异性性侵,比女孩更难以被发现。而受到性侵害的男孩,心理上的伤害往往比女孩更大。这也提醒社会各界,在做预防性侵害教育时,面向的对象不能只是女童,家长也不能因孩子是男孩就认为“高枕无忧”。
2.性侵只会针对大点的孩子
【案例】2015年1月,福建南平有一个6个月大的女婴,她的父母正在补办婚礼,这时候,她的堂叔来把她抱走了,说是抱出去玩,但抱回来的时候,嗓子都哭哑了,纸尿裤也不见了,下体还往外渗着血。然而,孩子的父母以及几乎所有人,都没往性侵方面想,把孩子抱到医院清洗完下体后,才发现孩子处女膜破裂,阴道撕裂。这个孩子,被她的远房堂叔性侵,最后,法院以狠褒儿童罪判决其五年有期徒刑。
这个孩子,才六个月。而上海公布过一起案例,最小的受害孩子仅有两个月。所以,防性侵不能只是针对大点的孩子。
3.性侵孩子大都是陌生人
【案例】家长的朋友作案:广东省惠州市一名9岁幼童被50岁朱某带往镇上某旅馆开房,该幼童父母发现后报案。女孩称“叔叔”多次对她进行了性侵,并且威胁不要告诉家长。这个“叔叔”,是孩子父亲的朋友。
【案例】同村人作案:有一起系列案件,发生在广西省兴业县。一名13岁留守女童从11岁开始,至少遭到16人摧残,被性侵至少50次,查明身份的犯罪嫌疑人中有14人为中老年人,年龄最大的70多岁。这些人,全是同村人。
在对儿童进行防性侵安全教育时,一定要特别重视针对熟人性侵的防范措施。同时要告诉孩子,虽然身边绝大多数人是好人,但不论年龄、性别、职业,也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旦有人做出不正常的举动,就要及时防范和应对。
4.性侵者会用暴力
【案例】广州市民政局民向组织管理局稍查处原处长李某用钱、购物卡、充、Q币、买iPad等诱骗猥亵男孩。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被察觉,孩子也一次次被性侵。
事实上,性侵者不一定都会使用暴力,有时候,他们会利用贿赂、诱骗、关爱等手段。因此,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无论别人打你还是给你买东西,如果他接触了你的隐私部位,或者让你去碰他的隐私部位,看一些裸体照片、视频等,一定要及时告诉家长。
5.孩子能远离被性侵的环境
大量性侵儿童案件的发生,与大人的“谈性色变” 不无关系,总以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认为孩子能远离被性侵的环境。事实上,你没有办法让孩子时时刻刻都处于远离各种伤害的“真空”中。为什么不早点让孩子明白,在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可能伤害他们的人。父母可以模拟各种生活场景,来和孩子讨论遇到疑似性侵危险的情况下如何应对。孩子9岁左右时,父母就可以开始给孩子讲解相关法律了。生活中,儿童遭遇性侵的几率并不比碰到交通事故低,所以防性侵教育与交通安全教育同样重要!
1.不轻易把孩子交给除家人以外的人照看,对照看孩子的人要充分了解。
2.无论多忙,都细心观察孩子的异常反应:变得胆小,爱哭,忽然不喜欢上学,忽然害怕和父母亲热等等。
3.妈妈在给孩子洗澡或洗衣服时,要经常不露声色地检查孩子下身及内衣裤。
4.幼童是最易被性侵的群体,防性侵教育也应从2岁时做起。不要担心听不懂,2岁左石是孩子认知世界的黄金年龄,他们能明白并记住的东西远超过家长的想象。
5.防性侵教育是持续的。就像交通安全知识,你会反复讲很多次,还要时不时考考他们,防性侵教育也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