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A · 明星家庭的选择
申了纽大、罗德岛...
清一色STEM,全中!
罗德岛Pick我,大概源于我是奇奇怪怪的人。🤪
Hanyi
GRADUATION SIAer
录取院校与专业
纽约大学:Integrated Digital Media (IDM) MS -奖学金 $8,000/年
罗德岛设计学院:Digital + Media (MFA) - 奖学金$12,500/年
艺术中心设计学院:Media Design Practices (MDP) -奖学金 $20,000/年
普瑞特艺术学院:Interactive Arts M.F.A.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Interaction Design (MFA)
申请时间线
·2022年3月:开始准备作品集
·2023年11月:完成作品集
·2024年1月:完成文书
·2023年11月-2024年1月:申请递交
·2024年1月-2024年4月:拿到Offer
滑动查看→Hanyi同学取得的Offer
从全美Top30 UCSD毕业,
我为什么还要读研?
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我一口气读了俩专业,第一专业是认知科学,包含很多细分方向,其中之一便是偏传统的UX交互设计方向。
第二专业是Visual Arts,什么都会学,比如平面、摄影、影视、思辨设计、艺术史、电子艺术、油画、绘画等。
视觉艺术包含多个领域
别看课程很丰富,但其实综大的艺术专业有一个“通病”——太理论了,实践少!
这就导致我往往想法很超前,但落地起来比较难。譬如我在实习时,曾向老板提了一个竞争对手没有的方案,但老板觉得太冒险了,就给毙了。
所以,我想通过继续读研,进一步探索与实践,精进自己的艺术专业能力,以便未来在工作中更好地把想法落地。
另一方面,我之后想留在美国发展,如果读研的话,尤其是读STEM专业,能给我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而且研究生抽工作签的几率更高一些。
在国内“没朋友”的我
在美国找到了归属感
不怕你们喷,我自认为在国内是一个“格格不入”的人,和身边同龄人的想法、爱好都不同,无法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来美国后,由于大学社团活动非常丰富,连带着我的社交生活也大变样,比如射箭社团,就让我一眼“入坑”,每周都会花10个小时疯狂练习,有点不谦虚的说,凭借一点点天赋和努力,我的射箭水平还不错,甚至拿过美国全国射箭比赛的冠军。
射箭需要独自面对很多东西,比如面对自己的恐惧,坚持射箭让我对待生活更有勇气、从容自信。
射箭不仅让我找到了喜欢做的事情,更让我在与社团成员并肩作战的过程中,交到了很多很好的朋友,也了解到当地的文化,这是我之前没有体验过的“归属感”。
我还参加了观鸟社团,并为社团成员设计了衣服,看见他们穿着我设计的衣服,成就感满满。✌️
此外,我也办过展、做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实习,去过很多地方......
在这边呆的越久,越觉得这里更加包容的氛围适合我,加之国内超卷的环境,留美发展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但就像前面所言,想要更稳妥地留美,读研是第一步,于是我挑选了清一色的STEM专业,便开始备战作品集!
加州圣地亚哥,
是我的创作源泉!
不得不说,我的作品集里,充满了我本科专业、加州圣地亚哥生活的影子。譬如我的射箭社区APP项目,灵感便是我在射箭社团的经历。
Hanyi同学作品集,盗用必究
再如我那半真半假的《墙》项目,与我在加州圣地亚哥的所见所闻密切相关。
“Act III: Ieri”
城市记忆中系列项目的的第三个项目
我们都说隔墙有耳,
但你相信他们会记得听到的吗?
我假想了一座城市,城市里的墙会被周围发生的事情改变,会因为吸收不同的能量,产生不同的纹理。
我将想象中的墙,用硅胶样本展现出来,并装在《厚墙》装置中,装置的背面贴有墙所处环境的照片和坐标。
Hanyi同学作品集,盗用必究
我也为每一个墙的纹理编了一个故事,比如在很拥挤的地方生长出来的墙是这样的纹理,在很难过的地方生长出来的墙又是那样的纹理,并将所有故事整理成一本导读册——《如何阅读墙》,类似于博物馆里的说明书。
Hanyi同学作品集,盗用必究
你可以拿着这本册子在这座虚构的城市里走,如果看到类似的花纹,便可以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像是以墙的视角来讲述它的所见所闻。
Hanyi同学作品集,盗用必究
虽然里面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墙的纹理是真的——我在圣地亚哥的四五年里,遇到了很多有趣的地方,见到了很多不同的纹理,我用可烧烤的粘土将它们拓下来,再用墨印到纸上,并排在导读册子里。
我希望借助这个作品,致敬加州圣地亚哥这座城市。
再如我的《狂花病叶》项目,展现了异国文化、根源文化对我的双重影响。
“狂花病叶”
Raging Blossoms, Ailing Leaves
你是谁?
你在哪里?
你为什么会用一种很奇怪的语言说话?
我在美国这边生活,有时会突然出现一个很诡异的声音问我上面的问题,这种感觉很恐怖。但我了解到,由于全球化的原因,很多人离开自己的国家到新的地方后,会产生新的文化交叉,很容易出现类似于我这样的跟当地生活脱节的心理状态。由此,我便想做一个探索我在异国的混合身份的作品。
我制作了一个影像作品,包含5个不同的场景,反映了我不同的状态。譬如以下两个场景——
《树鬼》
摸不到、又逃不掉的根源文化
这个场景包含了上下两个镜头——
上面的镜头,是一棵树上挂满了红色的烧纸、爆竹、龙的鳞片等,它既有死亡的意思,又有欢庆的意思,代表了我和根源文化之间一种很矛盾的感觉。
下面的镜头,是我在深山老林中的干枯灌木丛中来回走,看不见前面的路,也不知道后面的退路。
我在灌木丛中向前走,那个树就会远离我,但我后退时,它又很诡异的朝我移过来,就像我无法触碰到的根源文化,但又逃离不了它对我的影响。
当我向前走,树会远离我(Hanyi同学作品集,盗用必究)
当我退后,树会靠近我(Hanyi同学作品集,盗用必究)
《日染》
被新文化浸染
这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光着脚在地上走,周围花草的影子照在我的腿上,我越走越快,直至开始跑,腿上的影子慢慢变成墨迹,这就好像我和圣地亚哥这片土地物理上的接触,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慢慢在我身上留下了印记。
腿上的印记,代表新文化对我的影响;腿上的红色纸,代表根源文化对我的影响,两者交替影响着我。(Hanyi同学作品集,盗用必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文化在我身上的印记越来越深,但同时根源文化也植根在我身上,形成我的新身份。(Hanyi同学作品集,盗用必究)
这个场景像是我身份的探索,在新文化环境中,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但随着与新文化的融入,我慢慢改变,并形成了一个新的身份,这个身份既有过去的符号,也有新的印记。
罗德岛: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4月初,我所有的Offer基本都到了,为了定校,我便去看了下所有学校的环境,并和学校的教授、校友“打听消息”,最终在最青睐的纽大、罗德岛两所院校中,PICK了罗德岛。
我了解到,纽大一届大概60-100人,活跃度很高,课程技术强、广度大,但不注重教授思想和理论上的东西,不大能帮学生深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艺术研究。
罗德岛一届有12人左右,教授能关注到每个学生。譬如专业课,学生每周有大概一个小时,可以与这个领域的教授一对一聊自己的想法,教授会针对性的提一些建议,并推荐一些相关方向的书籍、艺术家等。
Hanyi同学作品集,盗用必究
罗德岛有非常多的艺术资源,如果想学技术方面的话,它在声音艺术、XR、VR等领域有很厉害的教授。而且罗德岛的workshop、讲座很多,活动很丰富、思想很活跃。
罗德岛学生做出来的东西,也都非常有自己的个性,我非常想做这种能深挖自己思想层面的东西。
Hanyi同学作品集,盗用必究
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选课很自由,可以选专业课以外的课,比如玻璃、工业设计、影视等,同时它和布朗大学相邻,学生还能选布朗大学的课。
总之,罗德岛虽然所在城市小,但什么都有,能让学生做很多事情。
SIA老师,
堪称我的“最佳远程战友”!
在整个过程中,很感谢带我的几位老师——
在最初的构思阶段,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我逐渐理清了作品方向,并吸纳了她们作为观众视角的一些建议。
Hanyi同学作品集,盗用必究
创作过程中,老师分享了很多应用材料和工具的经验,还同时帮我把控时间,顺利递交,不用做“卡点战士”。
最后的作品集整理与排版,老师也花了很多心思,根据不同院校的要求,陪我逐个调整页数。一开始,由于我有太多想表达的内容,导致作品集上的文字很多,老师帮我删掉了很多不必要的文字,最终才有了如今简洁明快的样子。
总之,虽然我们全程是线上,但并不影响沟通,老师堪称我的“最佳远程战友”!
好了,我的分享就到了这里了,我要继续为我的留美计划努力,毕竟要走的路还很长......最后,也祝你们能如愿圆梦!
如果你对艺术留感兴趣,
想了解艺术名校的申请攻略,
扫码添加小助手,即可咨询!
569枚伦艺Offer!近五年累计2000+枚!
SIA Offer 收割机带你躺赢
零基础一年斩获伯克利带奖offer!
这很ROCK!
撰文:
单声道
出品:
新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