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无双。
这段时间,“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成了社会上热议的话题。对于这个新鲜事物,网上各种声音都有。
有的人说它将取代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彻底颠覆行业;也有的人并不看好,说它不是人工智能,反而是“人工智障”。比如故障时造成交通拥堵,行车过程中太过于遵守交通规则,导致速度过慢等等。
在我看来,即使是无人驾驶目前的表现非常笨拙,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革新,它将来一定会对这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既然无人驾驶已经出现了,那民航机务行业的无人维修还会远吗?会不会哪一天,取代机务维修人员的机务维修机器人也横空出世了?
我觉得,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现在脑洞大开,想象一下,假如机务维修机器人被发明了出来,那它会是什么样的呢?他会比人类好在哪些地方?
1、安全
首先,它会更加安全。
只要是人,就会有错忘漏,都会发生人为差错。但是,机器不会,它内部自带的记忆程序,会记得自己的所有操作,也会严格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操作,可以杜绝任何错忘漏和违章行为。
这一点,人类就已经没办法跟机器比了。
另外,人类的工作表现跟自身状态和环境因素有关。假如我感冒了,我的工作状态会变差;天气不好,也会影响我的行为表现。
但是机器不一样,不论何时何地,何种环境条件,它的工作状态都很稳定,所以从结果上讲,它能更好地保障安全。
再者,每个人的个性都有不同,因此工作表现也会不一样。A细心谨慎,他出错的概率可能会小;B粗枝大叶,他干同一件事情,出错的概率可能会大。正是因为每个从业人员都不一样,所以安全结果也会有波动。
但是,机器不同。每一台机器都是经过标准化流程生产的,程序也是相同的版本,每一台机器产出的结果也会比较一致。
因此,从安全产出的稳定性角度上考虑,机器比人工强大太多了。
只不过,目前的问题是,机器还没有做到如此高级。现在看来,人工似乎更加可靠,但随着技术革命的不断进行,机器可靠性大于人类,也是迟早的事。
2、效率
机器会更高效,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一次提两个轮挡,可以在机坪上走4公里/小时;机器人可以提六个轮挡,轻松走10公里/小时。我挡完前轮的功夫,人家把飞机轮挡全挡好了。
我检查一下飞机外表需要20分钟,但它不需要这么久,火速检查完,还能快速识别外面缺陷,并根据往期数据判断该缺陷是否为新增损伤,甚至可以直接通过自带摄像头直接测量出损伤尺寸,结合已经导入的维修手册,判断该损伤是否超标,进而给出放行建议。
反观我们人类,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维修工程师,也不可能如此快速地完成处置。
所以,在效率方面,人类也是比不上机器的。
3、效益
我在航线岗位上班,我白夜休休,平均每天工作6-7小时。除了上班,我要吃饭,我要睡觉。我要公司给我发工资,给我交社保。
但是机器不用。
它们可以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全年无休。只需要充上电,他们就能立马工作。他们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既不需要工资,也不用交社保。
按照这种“卷”法,没有哪个人类是对手。
换个角度思考,假如你是一个航司老板,你是选这样的机器为你打工,还是选一个工人呢?
毋庸置疑,一台机器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比一个工人高太多了。
基于以上因素,我觉得,一旦机务维修机器人被制造出来了,机务维修这个行业也会被颠覆。
假如哪天机务维修机器人真的横空出世了。
刚开始,大家会很焦虑。狗日的机器人来抢我们饭碗了,我们要集体抵制它们。
然后,我们会找出机器出错的各种案例,并且广泛宣传机器的愚蠢和智障,证明人工才是最安全的。
再然后,机器人逐渐成熟,大量机务维修人员失业,被迫转行。
再再然后,会有一部分机务维修人员慢慢进入“机器人”维修行业,维修飞机变成了维修“飞机维修机器人”。
最后,飞机制造商的设计理念也将转变,很多部件的设计不再需要考虑人工维护了,反而需要设计机器人接口了。
……
当然,这些都还很“遥远”。
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还能安安心心地在这个行业干到退休。如果运气不好,说不定过几年我就失业了,毕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我有时候在想,其实,机务维修工作如果能被机器人替代,那也挺好的。
无人维修如果能够实现,机坪上也就不会有通宵达旦,日晒雨淋的机务兄弟了。从这个角度上讲,这是一种进步。
只不过,到那时,机务维修人员又该何去何从呢?
(封面图片来自:文心一言)
作者简介:
无双:“轮挡会飞”主创人,手里的轮挡不动,心中的轮挡会飞,用手中的笔写一写修飞机日常、经历和感悟,讲一百个机务人和他们的故事。
微信号:wushuang737ng,欢迎围观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