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右前叶的实性低回声团块,你会诊断吗?

健康   2024-11-23 20:00   江苏  


来源:超人学习之家综合整理

病例:四川省人民医院超声科

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女超人

病例简介:

患者,男,62岁。主诉:发现肝脏占位1+年。现病史:1+年前院外体检发现肝占位,腹部CT考虑肝癌伴肝内转移可能,建议行介入治疗(未行);1年前进食后感中上腹胀痛,无发热、畏寒,无恶心、呕吐,无皮肤巩膜黄染等不适,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既往史:无特殊。婚育史:已婚已育。


专科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对称,腹壁静脉无怒张,肝肋下未扪及,墨菲氏征(-),移动性浊音(-)。


实验检查:甲胎蛋白 AFP:80.38↑ ng/mL;CA72-4、CEA、CA125、CA15-3、CA19-9均未见明显异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540↑ U/L(15-4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404↑ U/L(9-50)。

【超声检查】

肝脏右前叶探及一实性低回声团块,大小约5.6x5.2cm,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超声造影(动态图)

超声造影(静态图)

超声造影提示:注入造影剂后(肘静脉团注:1ml):右肝实质团块动脉期(约12S)呈快进不均匀性高增强,门脉期呈等增强,延迟期呈低增强。


检查提示:右肝实性低回声超声造影考虑肝Ca。

MRI增强:

肝右前叶见一大小56×59mm异常信号结节影,病灶周围可见数个明显强化小结节影,考虑HCC伴肝内转移及周围肝实质损害可能。


病理诊断:术中见:肝脏体积缩小,质地稍变硬,表面满布0.3-0.5cm结节,肝脏S58S6分别见直径6cm3cm肿瘤,色白,部分表面突出肝包膜,质硬。


病理见:标本大体见两处肿瘤,小者大小2.5cm×2cm×2cm;大者大小约6cm×5cm×4.5cm。


病理结果:“右半肝”:结合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符合中分化胆管细胞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是发生于二级及以上胆管分支上皮细胞的  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癌15%-20%,占胆管癌 20%左右"。近年来,我国ICC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因其发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病人就诊时多属进展期或晚期,预后极差。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可能治愈ICC的唯一方式,ICC恶性程度高,术后5年总生存率一般不超过50%,术后复发率高达60%-70%。


超声表现:

典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低回声不均质肿块,乏血供,病灶也可探及高阻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下多显示为乏血供型。ICC的超声表现具有多样性,灰阶超声虽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其诊断准确率较低,术前明确诊断仍较困难,需多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结合。


超声造影表现:

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和局部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还可以动态观察肿瘤内血流灌注速度和灌注方式,有助于对肿瘤的鉴别诊断。动脉早期的增强方式可以不同,但大部分表现为高灌注状态,即完全增强或病灶周边不规则环状增强;在门脉晚期表现为低回声,较大肿块门脉期及延迟期可见周边不规则偏强回声带。胆管癌于延迟期表现为低回声(无造影增强)有一定的鉴别意义。增强方式:部分病灶表现为周边环状高增强,并向或不向病灶内充填; ②少部分病灶表现为整体均匀增强。其中均匀性高增强患者于肝细胞肝癌比较难鉴别,但根据其快进快出的表现也能做出恶性病变的诊断。


鉴别诊断:

1.肝细胞性肝癌(HCC):是发病率居第一位的原发性肝癌,为富含血供的恶性肿瘤,肝动脉供血约占 70% -75% ,动静脉瘘发生率为 16% -63%。US:可呈稍高回声或稍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一般较清,内部回声欠均匀,血流信号较丰富。CEUS:通常呈现“快进快出”增强模式,即动脉相快速均匀增强(病灶较大时,内部可因坏死呈无增强区),门静脉相快速减退为等增强或低增强,延迟期持续低增强。


2.肝血管瘤(HH):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对于男性,由多数细小血管所组成,亦可由较少的粗大血管所组成,血流速度一般较慢。US:一般呈稍高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血流信号稀疏或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EUS:通常表现为动脉相周边结节状高增强,门脉相由周边向中央向心性增强(体积较大者中央可无增强),而呈持续整体高增强,延迟期结节无廓清。


3、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为肝脏少见的良性病变,一般无临床症状。US:边界清楚或欠清楚的低回声或稍低回声团块,可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内部回声常欠均匀,CDFI:中央出现“星状”彩色血流,呈轮辐状排列至周边。CEUS:典型的表现为动脉期团块由中心向四周轮辐状增强,门脉期呈等增强,延迟期造影剂消退不明显。


4、肝细胞腺瘤(HA):起源于肝细胞的良性肿瘤,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有腹部肿块和轻微腹痛。常规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以稍低回声为主,内部回声尚均匀,当肿块较大时可见脂肪或斑片状钙化,CDFI显示血供较丰富,呈线状或分枝状。超声造影显示动脉期肿块呈快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常呈等增强。


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早期诊断非常困难,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化,无高危人群和特异性临床表现是误诊的主要原因,下列情况可考虑ICC。


1、超声、CT提示肝内占位,并伴有不同程度肝内胆管扩张,肿瘤血供不丰富,可合并肝门部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门静脉癌栓少见;

2、较少合并肝硬化,多合并结石与化脓性感染,而肝功能尚好;

3、CEA/CA199/碱性磷酸酶、胆红素、γ-GT、胆汁酸可升高;

4、AFP、HBsAg阳性率不高。

更多腹部超声知识,主编为您推荐

《腹部超声精细讲解》

点击下方图片直接抢购

点击上方图片参与团购

【广告】




超声思维大全
超人们学习交流的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