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时长约1分钟
近日,在“2024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暨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发展大会”上,长城战略咨询重磅发布《GEI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浦东科创集团基金投资企业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纽脉医疗”)凭借在介入心脏瓣膜器械领域的卓越表现,荣登该榜。纽脉医疗入选该榜单,不仅彰显了资本市场和业界对国产介入瓣膜器械广阔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更充分证明了纽脉医疗的突破性创新研发能力与前瞻性市场开拓能力。
在此之前,纽脉医疗自主研发的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以下简称“Prizvalve”)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成为中国首款自研球囊扩张式经导管主动脉瓣膜产品。
随着Prizvalve的成功上市,纽脉医疗在心脏瓣膜治疗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不仅是中国心脏瓣膜领域的历史性跨越,也意味着国产替代的征途再下一城。这一成就的背后,是纽脉医疗团队多年的努力和坚持,以及对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
纽脉医疗创始人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虞奇峰
现在,让我们走进纽脉医疗,听其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虞奇峰分享他的见解和经验,深入了解这一成就背后的故事。
“
心尖上起舞,国产力量悄然崛起
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心血管疾病(包括主动脉瓣狭窄)患病率持续上升,全球及中国的主动脉瓣膜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这一变化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更对医疗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当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传统外科手术(SAVR)以及新兴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尽管药物治疗能够暂时缓解症状,但它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相较于SAVR,TAVR以其微创、低痛苦和快速恢复的特点,成为那些不适合进行传统开胸手术的高危患者的理想选择。
2010年,中国成功实施了首例TAVR手术,标志着这一创新技术正式被引入国内。
目前,球扩式TAVR已经成为国际上心脏瓣膜疾病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截至2017年,全球已有超过1万家医疗机构完成了超过35万例TAVR手术,其中球扩瓣膜的使用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二以上。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国际领先的球扩瓣产品尚未在中国市场上为患者所用。
在中国,国产球扩式瓣膜器械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正在积极探索和发展中。
“经过大量的调研与临床,我们团队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选择的问题,更是关乎无数中国心脏病患者生命质量的重大课题。球扩瓣的精确操作和临床安全性在欧美已被广泛认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中国患者也能享受到这种先进的技术。”虞奇峰表示:“我们不仅仅是在做产品,更是在为患者提供生命的希望。”
为此,虞奇峰选择了球扩瓣这条国内未曾有人走过的道路。
“我是做技术出身的,希望能给我们中国的患者攻克这个技术难关。”虞奇峰研发球扩式瓣膜的初衷很简单。
历经八年的攻坚克难,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成功问世,填补了国产球扩瓣的市场空白,开启了国内膜病介入治疗球扩瓣时代,为中国主动脉瓣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打破国际垄断,坚持医工结合
对于心脏瓣膜领域的医疗器械,国际市场长期被美敦力、爱德华等外资巨头占据。尤其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领域,爱德华的球扩产品几乎是全球医院的标配。
国产替代的呼声虽高,但要打破价格高、“卡脖子”的垄断格局绝非易事。
“尽管进口器械实力强大,但国产医疗器械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虞奇峰坚信这一点,并为团队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2021年,我国仅有大约0.8%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而全球渗透率也仅有5%,未来还有巨大发展空间。
虞奇峰回忆起研发初期时的艰难:“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市场都被国外产品占据,我们必须从零开始。”虞奇峰知道,这是一次很艰难的技术革新,但只要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在市场上立足。
“我们的创新,不是盲目地追求技术上的突破,而是深刻洞察患者需求。医疗器械创新的价值,是可落地运用于实际。”因此,虞奇峰与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顶级医院和PI、KOL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深入理解临床需求,与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专家们一起致力于器械的优化及创新。
“医生永远是了解病人需求最深的人,”虞奇峰说,“他们给了我们技术创新的方向,而我们的工程师则通过技术手段将这些需求转化为现实。”
在Prizvalve瓣膜系统的创新研发历程中,心内科的医生与纽脉医疗的工程师通过医学需求的精准反馈与工程技术的不断迭代,不断打磨精进产品。
在此期间,纽脉医疗与心内科医生们共同开发了数十项创新技术,特别是在经导管手术设备方面,取得了众多突破。
通过医学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纽脉医疗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临床效果,还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医工结合就像是两条河流的汇合,”虞奇峰打了个比喻,“医生了解病人的需求,而工程师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可行的产品,这就是医工结合的核心。医学的精确与工程的创新相互作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克服医疗领域中许多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推动了国产医疗器械的快速发展
目前,纽脉医疗已有460余项专利申请,其中220余项是发明专利。同时,纽脉医疗是同业中进入“绿色通道”产品数量最多、类别最广的结构性心脏病企业之一。
“
跨界合作,打造中国版Biodesign
近日,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会议暨五届一次年会在上海召开,虞奇峰博士当选新一届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作为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领跑者,纽脉医疗不仅深耕生物材料创新,更在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方面勇担重任,作为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以及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材料生物学评价分会委员单位,纽脉医疗积极参与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制定,推进行标起草验证工作,不断充实完善高端医疗器械评价标准体系,有力促进了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们必须有前瞻性的布局、储备一些新的前沿技术,所以我们和医院布局的新型联合体,会对未来技术做一些布局和安排。”虞奇峰坦言,一次创新成功是偶然,一直创新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源动力。
基于丰富的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经验,他牵头成立了“纽脉奇点创新中心”,整合多所国内外研究机构、大学及医院的强项及资源,以强化行业、学界、科学家及临床医师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该中心已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医院联合建立多个“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专注于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开展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的应用基础研究,攻克各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依托纽脉奇点创新中心,纽脉医疗开设了纽脉奇点创新系列学术沙龙,聚焦全球领先的学界前沿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及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应用,共探医疗器械发展新领域和新方向,为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提供原动力。
虞奇峰正积极探索与构建产教融合合作新模式,他认为“企业应当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尤其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青年人才。”
此外,纽脉医疗还得到了政府多项政策的支持,例如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支撑项目和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助力。这些支持不仅推动了产品的技术发展,也加速了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未来,我们期望借助创新产品的研发及积极注册,后发先至,逐步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带领真正属于中国的国产‘智’造走出国门,以优质的产品回馈患者,造福全球患者。”虞奇峰表示。
未来,纽脉医疗将继续以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聚焦当前生物材料面临的关键问题、研究热点及领域前沿,致力于研发性能卓越的创新生物材料,打造更多领先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推动生物材料领域创新全方位融入行业发展需求,为保障患者健康蓄势赋能,以创新造福生命。
编辑|雨田
校对|桃李
审核|集团战略发展部
来源|上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