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红岩:论国资创投在推进科技创新、海聚英才和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引领作用

文摘   2024-09-22 09:45   上海  

本文选自《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复旦大学出版社)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前沿性、突破性、颠覆性、战略性、爆发性等为主要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又离不开人才,离不开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资本的助力。作为科技创新的先导力量,国资创投应当在发掘科技前沿投资机遇、赋能人才创业、发挥创新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一、国资创投机构是海内外英才创业的孵化器、科技创新的加速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

以上海科创集团为例。上海科创集团自1992年成立以来,在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一直围绕“人才引领链、技术创新链、产业发展链、金融支持链”来扶持领军企业、领军人才创业,培育上海的高科技产业,并与时俱进。

在半导体和生物医药领域,从天使轮就开始支持,上海科创集团扶持了尹志尧、王晖、常兆华、戴保家、戴伟民、章开和、阮晨杰、王楠、王维航、周建华、顾铁、潘讴东、张一、王耀林、马璟等一大批企业家,培育出了中微半导体、盛美半导体、微创、翱捷科技、芯原微、安路科技、南芯、普冉、泰凌微、霍莱沃、奕瑞科技、和元生物、沛嘉医疗、益方生物、益诺思生物等一大批数百亿乃至上千亿数值的独角兽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据初步统计,30年里,上海科创系总共扶持了15000家高科技企业,涵盖了数十个行业,形成了超过3.5万个专利,每年创造产值超过6000亿元,年度贡献税收800亿元,科创板上市企业超过102家,推动了光刻机、刻蚀机、国产大硅片、国产大飞机、细胞和基因治疗、类脑智能、量子技术等一大批核心技术攻关,助力上海形成强大的创新生态,服务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科创集团一直坚持海纳百川、海聚英才,承办了三届“海聚英才”大赛,通过以赛引才、以赛选才、以赛聚才等形式,服务了14000多个创新人才及团队参赛,投资了斯微生物、燧原科技、御微半导体、钛米机器人、英韧科技、微松自动化、维安电子、隐冠半导体、烨映、原启生物、立芯科技等11家“海聚英才”大赛获奖项目,全力打造全球人才、技术、项目、资金汇聚上海的标杆性对接平台,助力青年才俊创业驶入快车道。

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破解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难点、痛点、堵点和盲点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与一般成熟产业侧重“1-10”“10-100”不同,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从0到1”,不仅阶段早,更是注重“新”,赛道新、产业新、技术新,是一个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卡脖子”环节、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创新技术,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工程、技术、工艺、市场、产业、商业化的系统过程。

由于自身周期长、高风险、技术演进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创业者往往难以获得市场资本的投资,亟须国资创投机构发挥引领作用。

(1)难点:新质生产力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发展初期,其发展前景大多难以判断。尤其是未来产业本身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科技成果大多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成熟度不够,需要长期的研发和验证;市场空间不确定,往往需要花费数年乃至十几年来培育市场,短期内难以实现爆发式增长。

(2)痛点:投资期限不匹配。一般的市场化基金往往是“4+3”甚至“3+2”的有限期限,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成长时间需要10年以上,市场上缺乏耐心资本。因此,社会资本往往乐于追逐相对成熟的项目。

(3)堵点:大部分科学家缺少创业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缺乏容错机制,以及创业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合理风险共担机制。

(4)盲点:面向前沿科技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有待健全。基础研究以及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和重大基础产业项目,纯市场化资金要么过于分散,实力不够,难免“小马拉大车”,要么利益诉求不一致,过于追求短期财务性回报,或者承担招商引资和返投任务,很难关注短期内出不了成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要破解难点、解决痛点、打通堵点、消除盲点,推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就必须打造适合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体制机制。

一是设立前沿科技创新基金,增加长期、耐心的资本供给。资金来源应以财政资金为主,投资方向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重点投向具有市场前景的实验室成果、中试研发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创新项目成果、未来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体现阶段早、企业小、科技硬、期限长的投资特点,解决科创企业在“0-1”阶段可持续投入不足,“卡脖子”领域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缺失问题。

二是建立容错机制和让利机制,调动资本的积极性。要坚持早进慢出、主动让利、勇担风险的原则,对于勤勉尽责的国资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硬可给予40%~50%,甚至70%的风险容忍度。对专门从事尖端科技、前沿科技投资的子基金,则要特别给予更长的投资和退出期、更高的管理费用,以及更高比例的收益分配。

三是建立产业、科研与投资之间的生态闭环,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生态。要落实好《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争取在落户补贴、贡献度奖励、投早投小风险补偿、科技保险等方面出台细则措施,重点吸引国内外专门致力于投科技成果转化、擅长做早期阶段前沿科技项目投资的投资机构、基金管理人集聚上海。

三、抓住智能化、健康化、绿色化三条主线,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沿脉搏

新质生产力涵盖的科技产业门类很多,但总体上,其发展趋势主要围绕智能化、健康化和绿色化这三条主线开展,目的是让社会生产更加智能且高效,让人健康且长寿,让能源更加清洁且便宜。比如,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将更多替代人类劳动力,扩展人类能力的边界;生物技术的进步不断攻克人类曾经的绝症,延长人类寿命;能源革命以更加清洁的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让社会的发展更具可持续性。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主要集中在三大类。

(1)现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在一些基础研究领域和前沿科技领域存在着亟待突破的短板和弱项,比如,集成电路(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等复杂高端芯片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和关键核心知识产权,芯粒技术、光刻机等装备关键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生命科学(面向未来的合成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基因与细胞治疗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关键医疗器械核心部件和上游材料)、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大算力数据芯片、数据库架构、算法、基于自主生态的指令集、操作系统等),航空航天(商用发动机、航电系统、航空电子、复合材料、可循环使用的商业火箭)等。

(2)存在现有社会需求的颠覆性创新产业。这些产业的原有需求都在,但技术突破后会带来更高的生产制造和使用效率,以及市场格局的重新塑造,市场空间巨大。未来5~10年有可能实现倍数级的增长。比如,合成生物、基因和细胞治疗、智能计算、扩展现实(XR)、6G技术、先进核能、新型储能、高端膜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非硅基芯材料等。

(3)全新技术的引领性创新产业。这些技术和产业原来并不存在,但技术突破后,就会像苹果手机、英伟达AI芯片一样创造出全新的社会需求,10~15年内有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坚力量。比如,通用AI、脑机接口、类脑智能、量子技术、卫星通信、生物安全、深海探采、空天利用、氢能、自动驾驶、纳米技术等。

四、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努力开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新局面

2023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市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并明确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和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等进一步部署,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国资创投机构要按照中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坚持海纳百川、海聚英才,着力打响科技创新“中华牌”“世界牌”。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投入,发挥国企引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不断布局新质生产力的各大细分领域。

第一,打造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创投体系。面向上海市“2+(3+6)+(4+5)”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上海科创系将充分利用母基金、创业引导基金、特色产业基金等基金网络,争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创新策源基金和人才基金等,与各路社会资本合作,沿着“微笑曲线”和社会资本相互补充,相互协同,共同发力,形成好的创业环境,为青年英才服务。预计到“十四五”末,上海科创系的管理资产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上海超过1万亿。

第二,倡导“投早投小投硬投长”的创投文化。按照“三最七高一低”的投资理念(产业链的最上游、价值链的最顶端、技术体系的最底层,这“三个最”是项目选择的纲领;“七个高”,包括高素质团队、高技术含量、高进入门槛、高成长预期、高盈利、高市场容量、高研发投入,是衡量项目的标尺;“一个低”是指低估值),坚持投早、投小、投高科技。尤其注重坚持以创新人才为中心,以自主创新、技术攻关为指导,通过“公开海选”“揭榜挂帅”,定制化地发起设立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投资项目。力争实现“三个一批”:转化一批具有前沿性、颠覆性、“卡脖子”、补空白的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一批具有战略性、关键性、高成长性、鲜明科技属性的早期科创企业;集聚一批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号召力、爆发力的科研、创业领军人才。

第三,积极营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投生态。发挥上海科创集团“投贷孵保引合”的综合优势,成为企业沟通政府和市场的桥梁纽带,继续承办好“海聚英才”大赛,办好“科创、海望登峰CEO创业营”,帮助初创企业找创始人、高管,帮助开拓市场,以及提供债权和股权等再融资服务,整合科技、财政、产业、土地、工商、税务等服务,加大与高校,国家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加强大企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等产业内上下游市场对接,为新质生产力早期项目成长提供全方位赋能保障,助力企业长期生长。力争到“十四五”末,上海科创系面向新质生产力培育,前沿科技创新孵化的金融服务科技企业超过5000家,投服联动培育科技企业1500家左右。

我们正处于科技创新的黄金时代。上海一直是中国最具吸引力,全球领先的科创中心,也是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海是海内外最优秀人才心驰神往的“创新热土”、全球前沿创新思想的“策源地”、世界科技发展的“风向标”、国际科技合作的“助推器”、全球技术转移的“枢纽地”。上海科创集团将牢牢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吸引并集聚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在底层技术、攻克“卡脖子”技术、颠覆性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创业,让科技创新的人才代代涌现,让科技创新的成果不断奔流,为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雨田

校对|桃李

审核|集团战略发展部

来源|复旦大学出版社

浦东科创集团
浦东科创集团是浦东新区为科创中心建设而设立的企业,以“创新资源整合者、产业发展塑造者”为定位,以投资创造价值、赋能企业发展为使命,致力于硬核科技产业投资,已成为拥有雄厚资本实力和业内声望的一流投资集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