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劳伦的双十一噩梦

时尚   财经   2024-11-14 17:55   江苏  

拉夫劳伦成为一个凑单神器,是个必然事件。







「老钱风门面」拉夫劳伦,怎么就成了凑单神器呢?


大家知道,每年双十一,天猫都有很复杂的满减机制。88vip会员的话,还有专享的「满1500-120」、「满5000-400」的大额优惠。


那么,如果我买不了这么多东西,又想享受优惠,怎么办呢?


那就买上几件高客单价的商品来凑单。只要在商品出库之前光速退货,退款就能秒到账,用最低的成本,拿最多的优惠。


于是拉夫劳伦莫名其妙,成了凑单界顶流,据说一口气买出了16亿的天量销售额,另外一边,也刷出了95%的龙级退货率。


数据未必真,但凑单这事儿反正是显学了。


不过这事儿还真不怪消费者。


最该为这件事背锅的,其实是「跨店满减」。


作为电商行业最臭名昭著的促销方法,「跨店满减」几乎每年双十一都能被消费者骂上热搜。


平台会用各种复杂的互动小游戏提升领券门槛,制定严苛的规则把所有你想买的商品都排除在优惠范围之外,还有各种「满1000减40,满8000减800」的高客单价满减,让我等普通消费者看得着吃不着。


满减的玩法之复杂,即使你用上计算器,也免不了一顿操作猛如虎,到手减了两块五的尴尬境地。


从商家到消费者,天下苦「跨店满减」久矣。


那么,跨店满减又是从何而来呢?




01


这里要提到一个关键产品——购物车。


我们常说,早期互联网的产品,都源自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电商也不例外。


2007年,淘宝也第一次把购物车功能搬上平台。


此前的淘宝,只支持「一次一件一付费」的结算方式。如果大家有印象,早年想要网购付款,还要在电脑上插U盘一样的网银,网银还只支持IE浏览器,那是相当的不方便。


还好那个时候,网购还只是少数人的尝鲜行为,大家也不会高频网购,麻烦就麻烦一点啦。


但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具备了齐全完整的产业链,市民消费力也日渐增强,电商市场开始初具规模,就需要更便捷的购物流程了。


只不过,购物车之于电商平台,除了是个简化流程工具,更是一个很好用的运营工具。


有了购物车,搞各种满减促销成为可能。平台能以优惠券为诱饵,引导用户多购买一些凑单商品,产生更多的消费。


如果没有购物车功能,那类似店铺券、品类券、跨店满减券、vip大额满减券,这些复杂到逆天的优惠玩法都不会存在。


可以说,在电商发展的早期,购物车和满减优惠对整个行业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淘宝、京东还是其他中小型电商,购物车都是标配功能。


而且随着电商不断发展,购物车也不再是简单的「结算工具」,很多人直接把它当成收藏夹来用,只要有心仪的商品都会往里放,等到购物节或者大促的时候,用一个美丽的价格把它们买回家。


一个数字是,2012年,天猫的购物车只能容纳50件商品,到2015年扩容到100件,2016年扩容到120件,2021年扩容到200件,2022年又扩容到300件。


购物车一次次扩容,侧面印证了电商行业这一段狂飙突进的历程。




02


那么,这套「满减凑单」玩法是什么时候落伍了呢?


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拼多多的出现。


和传统电商平台不同,从诞生之初,拼多多就没有购物车,想买啥直接下单买了就是。


没有购物车,也就没有跨店满减,全场红包之类的东西,直接把补贴折扣给到每一款商品。


就是这么一个简洁的购物体验,让拼多多创立短短3年,市值就超越了京东,去年甚至一度超越阿里。


拼多多的出现,标志着购物车满减这套玩法开始落伍。


为什么拼多多不需要购物车?


我的看法是,淘宝京东这些货架电商,本质上是shopping mall和超市在赛博世界的镜像,遵循的是「店铺本位」,平台运营的最小单位是店铺和品牌。


无论是收取广告费,分发流量,或是制定优惠政策,都是以「店铺」、「品牌」为单位进行的。这也是为什么,每年双十一,天猫发布的各种战报排行榜,榜上有名的都是「xx品牌旗舰店」、「xx品牌官方店」,而不是xx款球鞋,xx款手机。


既然是「店铺本位」,那么跨店购物,购物车就是不可缺少的。


但拼多多这类新型电商,早已超越了对现实商超的模仿,它们弱化了商家的存在感,直接把所有的补贴,所有的流量,都直接注入一款款具体的商品。


可以说,拼多多是一个「商品本位」的平台。


另外,拼多多也抛弃了运动式的促销,而是利用精准的推荐算法和庞大用户群带来的议价能力,创造了一个低价螺旋,让厂商自己卷起来,创造出一个常态化的低价环境。


也就是我们知道的,一年四季不间断地百亿补贴。


因为常态化的低价,消费者很少在特定的时候打开拼多多来一波大采购,而是什么时候需要什么就直接下单了,购物车和满减就彻底不需要了。


毕竟,没有人去楼下小卖部顺手买个东西,还要推个购物车对吧。


「店铺本位」和「商品本位」,就是淘宝天猫和拼多多之间的根本区别。


前者意味着平台服务的第一对象是商家,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帮商家卖更多货,赚更多钱展开。


后者意味着平台服务的第一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能买到更低价的商品,得到更丝滑的服务,才是平台的终极目的。


两种商业模式并没有高低之分,都能产生伟大的企业。


但当购物车模式碰上满减,就容易出现牺牲者。




03


所以拉夫劳伦成为一个凑单神器,是个必然事件。


在传统电商的模式里,平台、消费者、商家,从来就是个不可能三角,任何规则都不可能同时让这三者都觉得自己赚到了。


消费者这边,是首要讨好对象,特别是交了会员费的88vip,退款秒到账+退货包运费的服务,一件都不能落下,必须武装到牙齿。


平台自己呢,不可能自己革自己的命,财报数据也不能落下,所以跨店满减拉GMV的传统艺能不能丢。


这两个角都定死了,就只能苦一苦商家了。


对平台来说,满减当然比打折更有诱惑力。打折只是单纯便宜了,满减才是真促销。而且这个金额越大越好,不怕减的多,就怕不够满。


大家应该能发现,这几年满减就是通货膨胀,原来满200减10块,现在满2000减100。再满减几年,说不定能满20万减1万。


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没法直接拿折扣,满减额度又大,既然有退货机制,那我必然找东西凑单。


所以随着满减通货膨胀,凑单也通货膨胀了。原来是拿优衣库凑单,现在就成了拉夫劳伦,等你满到20万,你爱马仕也别想跑。


在每个价格区间,都有那么一个标志性品牌存在,拉夫劳伦刚好就是这个价格区间的标志性品牌。


那拉夫劳伦,就决定是你了!


而且好玩的是,这种情况下,惩罚的就是好学生。


你退货越爽快,参加满减越积极,名字越响亮,价格越稳定,成为满减神器的概率就越高。


说到底,是满减这种方法造就了这个情况,没有拉夫劳伦,也有推夫劳伦。消费者凑单退货是个正常行为,更应该想的是如何少用满减,至少不再让它通货膨胀下去。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IC实验室视频号👇


B站:IC实验室
微博:IC实验室
公众号:IC实验室
全网同名,欢迎来撩?

商业世界的有趣就在这里。
关注大众消费,互联网商业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见与观察。




IC实验室
从品牌看商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