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文史 | 诸葛亮临终前,刘禅问了他一个问题,他才猛然发现阿斗的厉害

文摘   文化   2024-09-08 12:30   福建  


点击上方“诗心词韵”关注我们吧!
晨曦微露,山川轻披薄雾纱衣,万物在朦胧中苏醒,相学与玄学,两门幽深博大的学问,在这自然画卷中悄然铺展。《麻衣神相》里,面纹深浅藏着命运脉络,一颦一笑间,世事浮沉尽现;《周易》卦象,阴阳交错,道尽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俗语云:“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又言“天机不可泄露,玄学妙在悟中”,皆是对这两门学问精妙而朴素的诠释。最终明白,万般皆空,唯心自明,一切相与玄。


春日的暖阳轻轻拂过丞相府前的翠竹,斑驳光影中,一位老者静静地坐在轮椅之上,白发苍苍,眼神中却闪烁着不灭的光芒。

他,便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智囊,被后世尊称为“卧龙”的诸葛亮。

《三国志》载:“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更是成为千古忠臣的典范。

民间俗语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虽含夸张,却也道出了诸葛亮智慧超群、无人能及的地位。

而就在那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刹那,刘禅的一句轻问,让诸葛亮猛然间窥见了阿斗内心深处的光芒:“丞相,您走后,蜀国何以为继?”

时光回溯至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刘备兵败夷陵,退守白帝城,一场关于国家未来的沉重托付悄然上演。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既是对诸葛亮能力的绝对信任,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三国演义》中,刘备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更是被传为佳话,展现了君臣之间超越生死的深厚情谊。

刘禅,这位历史上常被贴上“扶不起的阿斗”标签的皇帝,实则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华阳国志》评价他“素讷于言,视听不妄”,暗示其性格内敛,行事稳重。


历史的长河中,真相往往被浪花掩盖,刘禅的形象亦不例外。

《晋书》载:“刘禅虽庸主,亦能守成。”这句话道出了刘禅在维持蜀汉稳定方面的贡献。

诸葛亮病逝前,刘禅的一次提问,成为了改变历史评价的关键。

在诸葛亮病逝前,刘禅安排尚书李福前往,咨询治国之策。

《资治通鉴》中记载:诸葛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求决耳。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

李福俯身在旁问到:“丞相百年后,谁人可担重任?

诸葛亮曰:“蒋琬之后,费祎可继之。

正是这次对话,让诸葛亮意识到,刘禅对于国家未来的考量远比自己想象的更为深远,他并非不问世事,而是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刘禅的第二个问题,触及了权力的敏感地带,却也展现了其作为君主的细腻与周全。

李福问道:“丞相后人应该如何安排?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回答:“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可以推测刘禅此问意在平衡朝局,确保诸葛亮的家族不会因权力真空而陷入纷争,从而保障国家的稳定。

这一问,不仅体现刘禅的政治智慧,也显示他对诸葛亮家族的尊重与关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最终,蜀汉还是未能逃脱灭亡的命运。

刘禅的投降,成为了后世争议的焦点,《汉晋春秋》中,面对司马昭的试探。

刘禅那句“此间乐,不思蜀”虽被视为懦弱无能的象征,但细品之下,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与无奈?


  每日推荐  

古今文史 | 老翁的一杯茶,难住大明第一才子,600年来无人对出下联

古今文史 | 古代青楼大门一上联:天天新人鸳鸯被,乾隆妙对下联成千古经典

你若喜欢,点关注别忘了再点个在看/点赞哦👇

诗心词韵
诗如清泉润我心,词如和风拂我面,韵如歌声绕我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