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最悲凉的一首词,写尽一生失意,最后三句流传千古

文摘   文化   2024-09-03 06:26   福建  


点击上方“诗心词韵”关注我们吧!
于烟雨朦胧间,相思绘就了一幅幅旖旎画卷。李白轻吟“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道尽了隔山隔水难相见的哀愁;李商隐则叹“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相思成灰,情深不寿;而秦观笔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虽言距离非阻,却也难掩那份渴望相依的深切相思。在这缠绵悱恻中,欧阳修以笔为媒,云雨之词,含蓄间藏着大胆,克制之下,是千年不灭的香艳与深情。


风,带着刺骨的寒意,穿梭于枯枝败叶之间,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也在为那些壮志未酬的英雄低泣。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慨叹,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依旧能触动人心;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的孤独与愤懑,刻画英雄的落寞。

岳飞,字鹏举,南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忠臣良将。

《宋史》赞其“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金史》亦载:“岳飞之兵号‘岳家军’,皆可以一当百。

岳飞曾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而今,我们要探讨的,是南宋名将岳飞,那首《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宋·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它不仅是岳飞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其一生失意的深刻写照,尤其是最后三句,更是流传千古,引人深思。

昨夜寒蛩不住鸣。”开篇即以寒蛩(即蟋蟀)的悲鸣入题。

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预示着词人内心的波澜。


寒蛩”之声,不仅是自然界的声响,更是岳飞内心焦虑与不安的象征,它不断地鸣叫着,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这一句,笔锋一转,由外及内,揭示了岳飞被梦惊醒的情景。

那“千里梦”,或许是他梦寐以求的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的壮志,却在三更时分被现实无情地击碎,让人不禁感叹梦想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梦醒之后,岳飞无法入眠,只能独自起身,在阶前徘徊。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帘,洒下淡淡的清辉。

这清冷孤寂的景象,与岳飞内心的孤独与苦闷相呼应,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此三句,是岳飞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与感慨。

他一生为功名(即抗金复国)而奋斗,不惜白了少年头。

然而,旧日的家园、山间的松竹,却因战乱而老去,回家的路也因此变得遥不可及。

这里的“阻归程”,既指实际的归乡之路受阻,也暗喻了岳飞复国理想的艰难与无望。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也是流传千古的佳句。

岳飞欲将自己的满腔心事,通过瑶琴来倾诉。

然而,却悲哀地发现,世间知音稀少,即便琴弦断裂,又有谁能真正听懂他的心声呢?

这不仅是岳飞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批判,以及对理解与支持者的渴望。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岳飞正是这样的英雄,他的故事,他的诗词,尤其是那首《小重山》,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悲叹,更是对家国情怀的深情呼唤。


  每日推荐  

苏轼的这首冷门宋词,无一生僻字,却美得心醉,温柔而治愈

苏轼临终前的绝笔禅诗,28字道尽人生真谛,读懂了受益终生

你若喜欢,点关注别忘了再点个在看/点赞哦👇

诗心词韵
诗如清泉润我心,词如和风拂我面,韵如歌声绕我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