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打呼噜的人很多,有很多人都认为,打呼噜是睡得香的表现。
但其实
打呼噜也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一种
“预警”信号!
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最常见且最早出现的症状,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4%的成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30岁~70岁之间的人群中男性OSA的患病率为34%,女性为17%。
严重打鼾时上气道狭窄堵塞,睡眠时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猝死。
随着睡眠医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睡眠打鼾不仅是OSA的主要症状,而且与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本文将盘点我国学者团队发布的两项重要研究成果,再次揭示打鼾与心血管疾病间的密切关系!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李立明教授团队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KB),探索不同年龄段的成人中打鼾与心血管疾病及其不同亚型的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胸腔》(CHEST)杂志。研究指出:
基线年龄小于50岁的成人中,调整包括收缩压在内的心血管疾病已知危险因素后,与不打鼾(从不或偶尔打鼾)者相比,习惯性打鼾(经常打鼾)者发生总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11%;50-64岁成人中,习惯性打鼾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略高于不打鼾者;65岁以上人群中未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
打鼾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关联也主要体现在50岁以下人群中。调整包括收缩压在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该年龄段的习惯性打鼾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比不打鼾者增加18%。
50岁以下成人中,调整收缩压等因素后,习惯性打鼾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比不打鼾者高12%,而习惯性打鼾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在调整收缩压后完全消失。
在中国人中,习惯性打鼾与总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增加有关,这些相关性主要局限于小于50岁的人群。呼吁临床医生重视有习惯性打鼾的年轻人群!
同样是刊发于《胸腔》(CHEST)杂志,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魏永祥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发现,OSA与冠脉斑块是否存在及斑块负荷密切相关。
该研究纳入692例参与者,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及睡眠监测。采用多变量Logistic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OSA严重程度相关指标与斑块的存在、体积和成分的关系。
结果显示,中重度OSA患者,存在冠脉斑块的可能性更高(P=0.037),且斑块更可能含有非钙化斑块(NCP)成分(P=0.032)和低密度NCP(LD NCP)成分(P=0.030),这意味着患者发生冠脉事件的风险可能较高。
进一步分析表明,作为连续变量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血氧饱和度下降指数(ODI)均与斑块、NCP和LD NCP的存在相关(均P<0.05)。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氧减饱和度指数、夜间血氧饱和度<90%的比例均是低密度非钙化斑块的显著预测因素。
与无或轻度OSA患者相比,重度OSA患者的冠脉斑块总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低密度非钙化斑块体积均明显增加。
OSA与冠状动脉斑块的存在和负担独立相关,这表明OSA患者的冠状动脉事件风险增加。
说到这,大家可能都不敢小觑打呼噜这件事了。那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有哪些易识别的表现呢?
OSA的临床表现
打鼾后数十秒后鼾声再起,为最常见表现。
张口呼吸、频繁呼吸停止。
自觉憋气、夜尿增多、晨起头痛、口干、性功能减退。
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可能导致恶性交通事故及生产事故。
尤其是醒后血压升高。
长期大量吸烟、过量饮酒、使用镇静催眠药物。
可能:身体发育迟缓、体型瘦小、免疫力差、智力下降、遗尿等。
哪些人群易患OSA?
建议有习惯性睡眠打鼾、日间嗜睡、肥胖患者,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人群,提高警惕。
来源:论坛报心血管
参考资料:
1. Association Between OSA and Quantitative Atherosclerotic Plaque Burden: A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Study. Chest, 2021, 160(5): 1864-1874.
2. 南山呼吸 2021-07-15 《CHEST》发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成果:习惯性打鼾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增加有关
3. 中国循环杂志 2021-11-18 有睡眠呼吸暂停,冠脉斑块多!安贞医院研究
4. 健康时报 2021-08-12 打着呼噜,人就走了!呼噜这么打,猝死的风险比较大!
5. 中山六院 2021-08-10 这样的打呼噜很危险!可能会猝死!
更多精彩视频,请关注掌上医讯视频号
*文章系本平台转载,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