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观点|新能源技术之光热相变储能材料—天津大学封伟课题组新展望

学术   2024-09-26 18:46   北京  

针对可持续能源存储的挑战,天津大学FOCC团队封伟教授在其观点文章中探讨了一种创新的光热相变储能材料(PTCPCESMs)解决方案。相关研究以“Photothermal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A Groundbreaking New Energy Solution”为题发表于Research上。


Citation: Wang L, Yu H, Feng W. Photothermal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A Groundbreaking New Energy Solution. Research 2024; 7: Article 0460.

https://doi.org/10.34133/research.0460

研究背景

光热相变储能材料(PTCPCESMs)作为一种前沿的能源解决方案,正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新的可能性。它们通过将光热转换载体与相变材料相结合,在光照充足时吸收并储存热量,而在光照减弱或没有光照时释放储存的能量。这一特性使得它们在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和解决太阳能间歇性问题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相变材料通常被微胶囊或多孔材料包裹,并与有机、无机、碳基或金属基材料相结合,形成稳定且高效的储能系统。光热相变储能材料不仅在太阳能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还在建筑节能、交通运输、个人热管理和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光热相变储能材料有望在未来的能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

文章简介

针对可持续能源存储的挑战,天津大学FOCC团队封伟教授在其观点文章中探讨了一种创新的光热相变储能材料(PTCPCESMs)解决方案。该材料通过整合相变材料(PCMs)和光热转换载体,利用简单的相变热能存储与释放原理,有效地提升了能量利用效率。在实验中,这些材料能够在光照条件下迅速吸收热量,并在光照减弱或完全消失时缓慢释放热量,从而实现能量的高效管理。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通过结合微胶囊化技术和多孔材料,成功制备出具有高热容量和稳定相变特性的储能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在实验室中表现出色,而且其制备方法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适合大规模应用和商业化生产。研究显示,光热相变储能材料在太阳能系统、建筑节能、个人热管理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下一代清洁能源储存的关键技术之一。

图1展示了相变材料与载流子结合时利用载流子的光热转换特性实现储能。在阳光充足的时期,载体将太阳能转化为热量,引起相变材料的相变并储存能量。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相变材料会释放储存的热量,从而提供热缓冲效果。PTCPCESM的多功能性和效率表明它们在现代能源和材料技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各行各业提供可持续和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图1 相变材料与载流子结合时利用载流子的光热转换特性实现储能

未来展望

PTCPCESM大大提高了热导率和光热转换效率,并部分解决了泄漏问题。然而,它们仍然面临着机械强度低、界面兼容性差、环境响应慢等挑战。未来的创新应侧重于:


(a)开发具有更高光热转换效率的PTCPCESM;

(b)探索具有精确可调的相变材料热辐射强度的PTCPCESM;

(c)改进PTCPCESM的封装系统,以提高其耐久性和防漏能力;

(d)引入支撑框架或刚性密封材料,以增强载体和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

(e)通过化学改性提高相变材料与载体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和导热性;

(f)不断研究高导热PTCPCESM系统,以优化各种应用的性能。


PTCPCESM正在改变多个领域的能源管理。它们有效储存和管理热能的能力使它们在向可持续能源实践的持续过渡中不可或缺。随着世界在太阳能、电动汽车、绿色建筑和太空探索方面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光热相变材料将在实现未来能源材料的可持续和高效发展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讯作者简介


封伟,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天津市“杰出人才”,天津市首批“131”创新团队负责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日本学术振兴委员会JSPS高访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有机碳复合材料在致密储能和智能材料与机构等领域的设计及应用技术研究。



往期回顾

2023年度《Research》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发布,并将在《Science》主页推广

05

09-2024

Research|四川大学王玉忠院士团队提出基于聚合物真实燃烧数据的阻燃研究新范式


02

09-2024

Research|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学研究首次发现GP73调控肝癌血管生成-广西医科大学梁嵘/林燕/叶甲舟团队新进展





添加编辑微信 | 加入科学家社群

和Research主编面对面

验证请写明 姓名+单位哦

《Research》是中国科协与美国科学促进会于2018年共同创办的定位为国际化、高影响力、世界一流水平、综合性、大型OA科技期刊,是美国《Science》自1880年创刊以来第一本合作期刊。主要发表先进能源、先进制造、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环境科学、柔性电子、健康科学、信息科学、微纳科技、量子信息、空间科学,11个热点交叉领域突破性原创研究成果。主编(中国)为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主编(国际)为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崔天宏。第二届编委会由许宁生、高松、黄如、李兰娟、饶子和、俞书宏、崔铁军等国内外70余位院士在内的190余位编委组成。2024年成立了青年编委会,有86位青年学者参与。已被CAS、CNKI、CSCD、DOAJ、EI、SCIE、INSPEC、PMC、Scopus、SAO/NASA Astrophysics Data System数据库收录。IF=8.5,CiteScore=13.3,综合类Q1区。


欢迎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们踊跃投稿,关注和使用期刊的出版内容。

网址:

https://spj.sciencemag.org/research/

e-ISSN: 2639-5274

p-ISSN: 2096-5168

CN: 10-1541/N

DOI Prefix: 10.34133

Research科学研究

关注交叉学科热点领域



Research科学研究
《Research》是《Science》自1880年创刊以来进行海外合作的第一本科技期刊,由科技导报社2018年出版,主要发布交叉学科热点领域的最新突破性科研进展。《Science》为《Research》提供国际化的出版平台和推广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