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探索雕塑时代意义——造型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赴贵州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等地进行考察调研(二)

乐活   2024-07-22 17:10   重庆  
7月19日,造型艺术学院“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探索雕塑时代意义”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一行人在指导老师王冬华、丁为的带领下,围绕遵义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卫生员铜像邓萍烈士牺牲纪念雕塑红军烈士陵园入口处浮雕等四川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雕塑作品开展实地考察调研等活动。

上午,实践团成员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就以上雕塑对园区内工作人员、各地游客、当地群众等进行采访,采访主要围绕受访人员的职业等基本信息、对长征故事的了解、对雕塑作品的参观体验与感受、雕塑作品对自身或社区等的影响、建议和期望等方面展开。实践团采访了在园区工作了30余年、园区工龄最长的管理员以及教师、公务员、大学生、小学生、本地70多岁退役老兵等。他们中的很多人表示,这些雕塑作品,尤其是红军烈士纪念碑,让人感觉非常震撼。它们具象化了红军烈士的英勇形象,凸显了红军烈士的英雄气概,加深了人们对长征精神内涵的理解与感受。

随后,实践团与园区讲解员黄文雯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在进一步了解雕塑作品的历史背景与有关故事的基础上,也对户外雕塑作品如何进行保养与维护、修复与还原以及站在雕塑艺术创作的视角,如何平衡真实历史与艺术处理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交流,实践团有了更清晰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接下来调研活动的方式和内容。

下午,实践团成员在现场对以上雕塑进行了写生临摹,对雕塑进行二次创作,跟随前辈的脚步,进行艺术实践,充分体会进行主题雕塑作品创作的意义,从实践者的角度探索“大思政”与自身艺术感知相结合的路径。

随后,实践团成员在丁为老师的指导下,对以上雕塑进行了数字化雕塑模型采集及建模保存。通过使用无人机航拍,AR技术扫描生成数字雕塑模型等形式,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雕塑艺术品的保存问题。数字模型可以对雕塑作品的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存档,规避了雕塑环境温度湿度不合适、人为损坏、内部结构不稳等保存难题。数字化建模可将实体文物或历史遗迹进行准确复原,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使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文化保护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同学们在现场也学习了运用AR技术扫描并生成数字雕塑模型保存雕塑作品的方式。

通过此次的实地调研和考察,同学们更进一步感受这些长征主题雕塑作品,已经成为了长征沿线的文化资源,它们展现了长征文化、承载着长征精神,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鲜活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数字化建模技术对这些雕塑作品进行保护和展示,不仅是一种表达对历史的敬意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更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图片:实践团成员
                                                                                       文字:张婷坤
                                                                                       初审:王冬华

                                                                                       复审:刘彦瑢
                                                                                       终审:韦芳


川美造型艺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在2019年9月份成立,是由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三个系科合并而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