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家庭中怎么做好孩子的数学思维启发?

文摘   2024-12-30 14:44   四川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春风扶绿唤新芽


你好呀,我是萧琳紫!

家,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其无可替代的第一任老师。

这一角色不仅关乎性格和习惯的培养,更在于思维、智力等多方面的启发。

生活中的数学太多了,我们需要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在生活中处处看到数学,才能随时随地去启发孩子的数学思维。

数学不应被视作高不可攀的学科,而应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通过“大道至简”的理念,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意识。

利用孩子自身的身体特征进行互动,如“你有几只眼睛?”、“手上有几个手指头?”等简单问题,引导他们对数字和数量产生初步认识。

利用孩子熟悉的玩具和绘本,如“积木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球是圆形”的说明,帮助他们建立形状的概念。

通过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如“路灯在街道的左边、小汽车在路灯的下面等”让孩子逐步理解空间概念。

在超市购物时,让孩子参与计数和计算找零的过程,如“买了8元的苹果,给了收银员10元,应找回多少钱?”等实际问题,有效培养他们的数感和计算能力。

孩子的成长源于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相比单纯的书本知识,通过情景体验获得的知识更为深刻,且有助于思维的启发。

在超市购物前的物品统计和结账时的算账过程,都是锻炼孩子数感的有效方式。

数学一定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让孩子自己观察、自己接触,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通过一些引导,可以很轻松地启发孩子的数学思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也是终身的引导者。

正如卡尔·威特所言,父母的辅导是任何教师都无法替代的。特别是母亲,其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母亲不必是数学专家,但善于利用身边资源,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能力至关重要。

家庭中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是课外辅导班和学校难以实现的。

数学思维的发展是分层次递进的,从单一维度(如颜色、形状)到多维度(如动物、水果等类属关系)地推进学习。

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而言,他们通过生活中的感性经验自然习得数学,父母只需提供符合其年龄阶段需求的材料和场景即可。

这些材料可以是玩具、绘本,场景,也可以是游戏或生活中的数学对话等。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能够在家庭教育中有效地启发孩子的数学思维,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且富有成效。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情绪管理和压力调节同样重要,因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探索世界、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我是萧琳紫,小县城教书人,写走心的文字,做温暖的教育。陪你慢慢遇见更好的自己!

往期精彩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巧判位置》专项训练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期末解决问题《求原来》专项训练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短期复习抓成绩必看!

春风扶绿唤新芽
小县城教书人,写走心文字,做温暖教育,陪你慢慢遇见更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