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举办一些活动一事已经期盼了很久,终于因为机缘巧合有了参与的机会。夜鸮学堂涉及到的内容关系到了过去几年我们在成都(以及其他城市)的生活。里面有一些疑问涉及到了地方生活的具体形态,有些则涉及到了更大的时代背景。借着这个平台,希望能够有机会同各位一起交流,讨论我们共同的疑惑。课程具体内容请看正文,另外,欢迎各位在开放日与我们的小伙伴们一起交流(不过我可能还在外地出差,不知能否到场)~
在城市是当下大多数青年人的生活现实,不管是有一个回不去的老家,还是生于此长于此,我们总是要面对这种“城市”的生活方式:
它可能是一种生产形式,吃的青菜水果来自千里之外,它也可能是一种文化背景,我们在这里上班,还讲究朝九晚五,又或者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你好,我们是一个成分多元的小组,这次想发起夜鸮学堂,主要是因为自己和身边的朋友都生活在城市之中,但大家过得并不那么舒坦,所以我们脑袋里有很多问号:
有的问号很现实:
> 城市生活是不是就是买买买?上班下班,躺平内卷?
> 打工人是否可以找到在城市生活的确定感?
> 在城市中我们可以发展出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 打工一辈子到底图什么?
> 除了日复一日的打工、消费,生活还能如何开展?
> 除了城市,没有别的选择吗?
> 遥远的地方的人和事,与我有什么关系?
> 是否可以构想另一种未来的公共生活实践?
>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性的技术和社会政治大转型时期,如何做一个清醒的对社会变化有洞察的人?
> 一定要有城市吗?为什么要在泥土上铺那么大一块硬饼?
> 城市一定要排它吗?可以为人类以外的生物服务吗?可以成为更多生物的栖息地吗?
这些问号都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解决的,我们也没有答案,但我们相信,想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很多的学习、实践和交流,如果你脑袋里也有这样的问号,要不一起来加入学习吧。
猫头鹰,古时称为鸮(xiāo),是黑暗中的明眼者,具备跟随光线的能力,我们还挺喜欢这个意象。小组发起夜鸮学堂,想通过组织一些不同类型的学习,尝试回应城市青年人的问题。这是关于学堂的关键词:
随缘而遇
首先,我们相互接触、相互认识。这种认识可能从在同一课程上有相同的关注、能搭上几句话开始,也可能就是在社群活动中,身处同一个场子里随缘互动。
意义感
我们可以生发出一些“意义感”,在课程中、餐桌上探讨当下的困境、生活难题,共同学习和创造、分享和对话。
学习共处
我们学习共处、学习共事,虽然有不同形式的课堂,但我们更注重老师和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学习,以及鼓励参与学堂的共建。
魁星楼系列的课程主题是理论知识,包含着前人对世界、社会何以像现在这样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不同事物的发展脉络和分析框架,打开自身的思考。
↓ 滑动查看更多
我们理解经济活动的时候常常认为市场或商品经济是唯一的形式,然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还存在着其他形式。本课程将以其中的道德经济为主线,尝试呈现弥散在现代商品经济体系中的其他可能。
第一节 亚当· 斯密 ,《国富论》,商品交换和市场如何变得“理所当然”
第二节 波兰尼,《巨变:当代政治经济学的崛起》,市场经济与全球体系的百年“怪圈”
第三节 莫斯,《论馈赠》,馈赠的“经济”与道义
第四节 大卫· 格雷伯,《债:5000年债务史》,债与一般价值理论
霍鲁慈,人类学博士,应用人类学与社会发展工作探索人。基于自己的人类学理论阅读,西南农村社会和城市街区的现代变化研究,尝试思考和参与探索“绩效社会”下社会发展工作的模式,个体生命的生存策略与自处智慧。
作为理论课程,是从经济人类学的理论路经提供一个看待人类历史上经济生活的方式,反观当下我们的困境。因此,参与者需要每2周内阅读80-100页左右的内容,参与课上的阅读分析与讨论。希望你对人文社科感兴趣,愿意尝试用“象牙塔”里的文字思考自己当下的同时,有日常的阅读习惯。
11月开课,每两周周六下午1次线下学习,每次2小时,共4次
↓ 滑动查看更多
本课程立足于著名批判教育学大师保罗弗莱雷的两本著作,反思教育与社会支配、解放等社会议题的关系,从教育思考人的解放的方法与社会条件。
第一节 被压迫者教育学的根据,压迫与被压迫,及其超越;
第二节 灌输式教育作为压迫的手段;
第三节 对话――教育作为自由的实践的精髓;
第四节 反对话关系与对话关系作为相互对立的文化;
第五节 教师如何成为解放式教育者;
第六节 什么是教学的“对话方法”;
第七节 社会转化的梦想:我们如何开始
1.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四章;
2.保罗·弗莱雷,《解放教育学》第一、四、七章;
梁自存,哲学博士,曾多次带领《被压迫者教育学》《解放教育学》等共读,立足于自身教育实践,探索批判教育学的社会赋权方法。
适合希望对自身受教育经验进行反思梳理,或者希望借由教育思考和探索新的教育行动与社会发展可能性的伙伴。参与者需要每2周内阅读40页左右(一个章节)的内容,结合自己的阅读,对自身经验的反思,参与课上的分享与讨论。
实业街系列的课程主题是实践知识,我们自身的行动正在塑造我们想要的变化,练习、反馈、探讨、深化实践知识是建立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将主要以小组、工作坊等方式开展面向实践的知识学习。
↓ 滑动查看更多
通过系统学习公益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帮助年轻的公益从业者掌握项目管理的专业技能和工具,提升项目执行效果和影响力。课程以知识串讲、现场练习、课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学员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节 公益项目管理概要
第二节 需求调研阶段
第三节 项目设计阶段
第四节 项目执行阶段
第五节 项目监测评估和项目收尾
第六节 整体复盘和知识巩固
杨岚,发展工作者,拥有中级社工师及PMD认证,深耕公益领域10余年,先后在国内社工机构与国际组织推动发展工作,专长于复杂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项目设计到执行监测直至成效深度评估,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经验。
公益组织中的年轻工作者/对公益项目管理感兴趣的社会人士/希望提升公益项目管理能力的职场新人。
9月开课,每两周1次线下学习,每次3-4小时,共6次;过程中有实践练习或作业指导
↓ 滑动查看更多
走进民众戏剧,体验民众戏剧,在戏剧中练习身体的表达,让思想更具创造与反思力;在解放身体的过程进行自我洞察,照见彼此。
第一节 初识剧场,戏剧游戏与关系重构
第二、三节 重拾身体,身体的松动与表达
第四、五节 形象剧场中的人生故事探索
第六节 沉淀与内观
张密,香港演艺学院教育戏剧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剧场/社会工作者。有近十年应用戏剧学习和实践经验,致力于以应用戏剧为普通人、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搭建身心解放、自我探索的平台,促进对话与反思。
教育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剧场工作者。需要持续进行线下参与,愿意进行自我探索,并做好准备进行身体的“冒险”。
9月开课,每两周1次线下学习,每次2.5小时,共6次
↓ 滑动查看更多
第一节 认识家庭电路 简单工具使用 插座更换
第二节 挂式空调清洗与保养
第三节 波轮洗衣机的清洗
第四节 燃气灶的清洗与简单维修
第五节 热水器的故障排查 油烟机的清洗与选购
第六节 洁具和管道疏通 门锁结构了解与更换
胡彦君,从大学开始成为身边人的电脑与手机维修临工,去年开始学习木工,今年入坑家电维修清洗,希望与大家一起在实操中获得辨别和动手的能力,成为有力量的女工!
10月13/19/26日、11月2/9/16日下午开课,每次3小时,共6次
↓ 滑动查看更多
本课程通过表达性艺术治疗,带领参与者从自我身体觉察到与社区的深度连接。课程内容涵盖从个体感受的探索到环境与社会情境的即兴创作,再到具体生活情景的具身体验与感受表达。最终,参与者将整合过程中的创作,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思考。课程旨在提升参与者的自我觉察与身心健康,同时促进与社区的联结和互动。参与者将在一个充满实验和探索精神的环境中,共同创造,表达内心世界,释放情绪,关怀自我,提升自我觉察与身心健康,与社区建立更深的联结。
第一节 身体觉察
第二节 社区/环境即兴
第三节 生活情景具身经验
第四节 迁徙与家
四季,英国注册舞动治疗师,目前服务于某私立医院精神心理科,做一对一心理咨询和带领心理团队活动。听见音乐就想跳舞,看见草坪就想打滚,曾经的性别公益人,如今的舞动治疗师。
15岁以上,性别不限,身体能力不限(如需协助请告知情况)
10月11/18/25日、11月1日晚上开课,每次2小时,共4次
风车车系列的课程主题是兴趣爱好,兴趣的日常并非只是娱乐的体验,以好奇和乐趣作为引子,带入更多的学习、交流,形成带有一定反思性的兴趣类课程和活动。
↓ 滑动查看更多
借由日常生活中我们与食物的各种互动,如选择吃什么?去哪里买食物?对自己最有意义的食物等,通过轻松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起探究食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了解食物/农业的生产和链条,感知食物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方式,愉快地换个角度重新理解“一日三餐”。
邬亨玫WU Hengmei,今年6月开始在成都生活。2023年在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硕士项目读书时,上了一门叫做全球/本地农业与食物运动的课程,开始对食物话题感兴趣。2011年本科毕业,学应用心理学,但一直在社会发展领域工作,工作单位包括影像类草根组织,全国性公益基金会壹基金和青年社会创新品牌一起开工,现在在女性电影专项基金工作。有一个公众号“郭享玖”和一个播客“玖颗米聊天室”,欢迎关注。
对食物话题感兴趣,会认真参与线下实践,并尊重其他参与者,以及愿意分享的人。
9月14日或21日下午开课,每月1次线下学习,每次2小时,共4次;过程中有线上学习或社群互动
↓ 滑动查看更多
用音乐作为联结的纽带,尝试用音乐、乐器带领大家一起看到人们多重复杂的外在角色,交流不同身份带来的力量和生命故事,看到不同的角色和困惑,穿越身份本身,彼此启发,彼此鼓舞。
第一节 我们在音乐中相遇
第二节 我们的力量和困惑
第三节 我们的感受和需求
第四节 送出一份音乐礼物
冯欣,自然名星星,曾在世界500强IT公司工作5年。2015年后,跟随内心指引投身环保、自然与艺术教育领域,致力于推动城市可持续生活教育理念,促进城市居民通过反思实现生命成长和行动。
1、对自我成长有困惑,想要持续探索和学习的伙伴;
2、对于现代生活方式有困惑,想要找人讨论的伙伴;
3、对于学习社群有需要,想要和一群伙伴一同讨论的伙伴;
4、对音乐感兴趣,喜欢音乐的伙伴。
9月4/18日、10月9/23日上午开课,每次2.5小时,共4次
课程收费
课程收费的原则是基于普惠性的同时尊重授课老师的劳动价值,因此所有课程费用不以市场价格为标准,希望能够支持到想要学习的伙伴,但也希望所有参与的人能够认可授课老师付出的劳动。
学习押金
为了鼓励学习效果,每门课程收取200元出勤押金,在学期结束且所选课程出勤率不低于70%时予以返还。
课程试听
每门课程仅在第一节课结束后,如觉得不符合当下需求,可与学堂沟通退课,待各方确认意向后,仅收取单次课程费用,退回其他课程费用。
*所有课程收费及未返还的押金,将用作维持夜鸮学堂的正常运作成本,包括组织者及授课老师的补贴、场地费用等。
详细的地点会根据学员的报名情况和课程的具体要求在建立课程群以后最终确定
如对以上课程感兴趣,
请扫码填写报名表,
我们会通过“夜小鸮”的微信号
联系沟通确认报名。
https://www.wjx.cn/vm/eSjIQaY.aspx
*不同课程对参与者会有不同的参与要求,最终会根据授课老师的意见确定是否报名成功。
第一轮报名截止时间
2024年8月31日23:59
为了让大家更细致地了解学堂的设置和课程信息,也为了促成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我们将在8月下旬举行学堂开放日!
届时,学堂发起小组、所有的授课老师都会跟大家相见,你的疑问、好奇、思考,都有机会现场交流沟通!欢迎持续关注我们,及时了解学堂开放日的信息!
还有更多关于夜鸮学堂背后的思考和缘起,以及授课老师更多的故事,我们会持续分享在公众号。
我们能够大叫,
是黄莺便黄莺般叫;
是鸱鸮便鸱鸮般叫。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
是由几个关心自身成长与社会发展,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发现一点不对劲,开始反思当前发展模式的青年人发起的共学平台;带着一点对现实的反思、对未来的疑惑,甚至一点理想主义,期望遇到同样关心社会、正在思考的伙伴,一起共学与探索。
歧路阅览室(Crossway Reading Room for Social Studies)由几个机构、多位朋友寄放书籍组成,包括社会研究、地方文献等主题的藏书,还会开放一些朋友们的出版作品。我们希望以书籍为基础,聚集议题性的讨论和交流。
歧路阅览室在城市社区之中,尝试以具有社会议题面向的阅读、交流、艺术活动为桥梁,联结城市居民思考公共性话题,并促成相互支持的社群进行生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