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作协】万博:那山

文摘   2024-12-04 12:36   湖北  


文/万博






山,对于每个兴山人而言,是刻在血脉里的存在,虽然成年后的生活际遇各不相同,但我们最初的人生底色都是一样的——生在大山,长在大山,“山里人”是我们共同的乳名。或许若干年后,你在生活里兜兜转转,银丝满头,你忘却什么都割舍不了故园的山。长眠于此,消融于山是人生最后的渴望,即使你身在他乡,但精神已活成了山的样子:大度,从容,坚韧......
山里人推开门,目之所及皆是山,或高耸入云,或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尽头。偶有人想逃离大山,多数是徒劳的,因为兴山处处是山。十里是山,百里之外还是山,在那个以脚丈量土地的年月,你仿佛被山一层层的包裹着。即使你是生活的漏网之鱼,挣扎着走了出去,但若干年后,多半又尘土满面地回到了这里。你能暂时将山抛之于脑后,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牛,钻进城市的喧嚣里,但你无法割断山里的血缘,因为你的父辈或祖辈依旧以山为伴。
“走时多么豪情万丈,回来时就有多狼狈不堪”,这是村里老人常絮叨的,那一刻,我依靠在祖父厚实的肩膀,隐隐约约地感知到了一种“宿命”。好在,山从来不抛弃每一个“孩子”,你走时,它默默地凝视着你的背影,你归来时,它舒展着双臂迎接着你。它从不言语,但又似乎说尽了怜惜和期盼,哪怕你咽下最后一口气息,山依旧毫不犹豫地收纳你,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依旧保留着庄严而繁琐的土葬习俗。
山何其高,似与天同齐。于是,一代代人妥协了,依山而居便是这里的常态。山里人自得其乐地生长在山与山的夹缝里,偶有几户零星的人家独居于半山腰。人在山面前是那么的渺小,渺小得如同石缝里的蚂蚁,望着山上腾空而起的烟火,你不禁感佩人力可敬,这望而生畏的山,人是怎么爬上去的?寒来暑往,山泰然地屹立在那里,它俯视着炊烟袅袅升起,它端详着山下的悲欢离合。

走出大山是一波又一波山里娃心里撕裂的呐喊,也是茶余饭后一辈辈人口中津津乐道的传奇。祖辈们佝偻着身躯完成了开山拓土的使命,父辈们铆足了劲想挣脱大山的怀抱,翻山越岭,走出这山也是父辈们英雄般的赞歌。在他们眼里,山是束缚,山是贫穷,山是镌刻在骨子里的自卑。于是,山中孕育了一个个传奇的人物,他们的经历也许不尽相同,但他们的人生就像这起起伏伏的山脉一样,跌宕起伏。
觥筹交错,辛辣的粮食酒是山里人最爱的一口,轻呷一口,辣味直击脑门,回味间,浓烈的酒香早已顺着喉咙直达灼热的胃里。酒过三巡,山里人总爱一遍又一遍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听者也不厌其烦,那故事无非是出山的不易,或是山里的艰辛。
儿时,我常趴在瘦高的条椅上呆呆地望着门前的崇山峻岭,想象着山里一定藏着面目狰狞的“怪物”,倘若没有神话里的“怪物”,为何这山能“吞云吐雾”?为何夜半时分,山中会隐隐地传来几声凄厉的鸟叫?
曾几何时,读了几本书的我也开始厌弃山,我痛恨别人叫我“高山人”。我极力用粉底去掩饰脸上的红晕,海拔上千米的山上实在太冷了,肤白胜雪是山里女子的奢求,即使涂满厚厚的面霜,脸蛋上依然有两团刺眼的红晕,这仿佛就是山里人的“胎记”。现在想来,这一切是多么的可笑!
如今,我时常梦见兴山的山,梦境中我仿佛看到那魂牵梦绕的山脉:远处的山尖上,点点白雪闪耀着清冷的光芒,山腰处的那片湛蓝越拉越长,那蓝,蓝得清透,蓝得深邃,轻盈的雾如梦如幻地簇拥在两旁,近处的山,层层叶子被一片血色染红,偶有几处新绿点缀其间。一阵寒气袭来,朦胧间,我看到了爷爷,他牵着牛,牛跟着他,我试图张开嘴去喊他,但他头也不回地向山的深处走去,那背影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万博,1991年出生,湖北兴山人,当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当阳市王店小学教师。




当阳作协微信公众号


编      委:王雪莲  刘德权

责任编辑:周祥龙

投稿信箱:dyzx2019@sina.com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用文字温暖人生

扫码关注我们

发现更多精彩

当阳市作家协会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当阳作协公众号致力于为基层文学爱好者搭建一个文学交流、作品分享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