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介导的慢性呼吸疾病,以气道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在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给医生诊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哮喘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同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型。一是控制类药物,即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持应用的药物,主要通过其抗炎作用使哮喘患者维持在临床控制状态,其中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等。二是缓解类药物,又称急救药物,急性发作时可按需使用,主要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患者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等。[1]史宏磊,黄克武.支气管哮喘诊治年度进展2023[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4,47(02):157-162.[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12):1023-1048.[3]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0):75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