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勒说:“真正美丽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自古以来,人类始终致力于追求自然与理想的和谐统一,在归隐山林与投身世俗之间,唯有“中隐”之道能够兼顾两者,实现内心的平衡与满足。它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行为,无需远离城市、远离人群,只要一座园林便足以隔绝尘俗。
在福州南江滨公园中,树植丰盈葱郁,江水波光潋滟,释外茶院既而以自然为肌理,观察、珍惜、延续在地元素,以“院落”为载体,造一处闲逸隐世的茶院。
寻求平衡 场域中的当代笔触与人文肌理
入茶院内,光透过鸟笼将影子拉长,若飞鸟出笼留下的痕迹。枯木挖空后制成的长椅仿若在等人........
一层作为小型艺展、茶室、艺文活动等多功能空间。展墙在空间穿插,给予艺术活动足够的可能性。而大面积的玻璃立面,充分地将室外的金桂、芭蕉、榕树一一引入室内;光线的流转与植物生长的节奏共同编织成室内时间的度量;百叶帘与幕帘让空间更加灵动……
原空间拆除的实木板用做茶器展区的门框,回收的老木头拼铺在艺文茶区的顶部,这些旧材为现代空间语境铺垫人文肌理,平和适度,在克制内敛中感悟物质赋予空间的时间感。
还有宣纸铺就的墙,从内透露出温润的光,粗砺的肌理随着破损再沾补将会愈发透露出拙朴的气质。那些细微的裂痕与斑驳,在光影的交错中,反而让人感受到被时间叙事所包围,沉浸其中,书法就如同这叙事跃然纸上。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份拙朴之中,蕴藏着对禅意的深刻体悟与对自然之美极致追求。
内外交融 浑然一体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苏轼《点绛唇·闲依胡船》
随弯转的楼梯拾级而上,阶梯灯带点亮,像被黄昏浸染弥散着氤氲的气氛。立面玻璃将绿树浓荫引入室内,如同步入山林。随着空间尺度改变,透过百叶的绿意也在变化,或浓,或淡,或幽,或浅……
至顶还未行至庭中便可见另外一番佳境:四间茶舍围合成庭院,不可一眼望尽,矮墙间水景与江线相接,仿若江水入庭,院居水上。池中几落石屿倒影清晰,真景与镜像却难分辨,趣味十足。几片落叶在水面漂游,这样便可被观看一段光阴,宁心静绪,时间慢了下来。
矮墙以谦和之姿,守护这份宁静致远。木制腰门轻启,随风摇曳,引领宾客步入此间。几处墙洞的处理手法,使林水景致半隐半现,内外通透,更添几分深邃与遐想。时而清晰可辨,时而幽暗难觅,激发无限想象。
「待云」南面的障子纸将直射光线柔和,明亮却温润,底部格窗可开可合,让室内灵活承载不同的情绪。
而临庭院的墙面均开低矮窄长的小窗,平行视线被阻挡,隔离院内喧嚣,保证舍内私密性同时兼顾了通透度。室外小丘青苔被框入室,以小见大,以少见多,言有尽而意无穷。
自然的诗化,诗化的自然,是最美好的精神出路。—— 余秋雨
庭内墙脚一处小丘上的香橼树向南生长,将“嘉木树庭,芳草如积。”的意趣纳入。沿着香橼枝指向有一处半开放式露天茶席,长木墩与板凳可自由随性地落座,增添茶趣,在此听风观雨与自然也更加亲近……
以建筑与园林为媒介,将人与天地放在一个层面里。建筑与自然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建筑、院落、水景、植物、小径等元素都处在一个自然而然的语境下。届时,煮茶食馔,人与自然同频……茶院内的老木头、石凳、福州大漆茶桌、老物件、本土回收的民间老家具、舍内墙面的稻草涂料都将因时间的浸润而散发不同的光泽与质感。光线与季节的变化带来一时与一时、一日与一日不同的体验。春雨沁绿,枝叶扶苏,秋风萧萧,玉瘦香浓……流动的景致,日涉成趣。至此,这座释然世外之地可观四时之变迁,行风花雪月之吟咏,作琴棋书画于其中,探寻诗意的精神世界。
平面图 ©DCD大成设计
创始人 / 林开新
深入事物的本质而又呈现出简约的观感,期望以设计的亲切与认同感“为平淡创造美好”。
念始于「诚」,技忠于「理」,设计「共生」。大成,汇志同道合者;以十年一剑之志,保有本真;团队上下,勠力同心。善倾听,通人情,毋必,毋固,毋我,似迂拘,而实通达尔雅,不曲迎于俚俗,凡所营设,皆贴合于生活本真。
天地万物皆有灵,一山一石,一瓦一木,以搬运之心,还其独一无二之美。
SUUKO肃可设计 | INTIMATE DWEL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