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智·教务丨讲述历史故事 感悟历史人物——四(2)班开展读历史故事书展示活动(一)

教育   2024-12-11 16:41   湖北  


讲述历史故事
   感悟历史人物
四(2)班开展读历史故事书展示活动(一)





四(2)班班主任邓江勇老师结合本学期语文第八单元教学实际,引领孩子们开展了读整本历史故事书的专题活动,其中讲历史故事板块是对前期读书的一次大检阅。本次班级讲历史故事活动顺利开展,旨在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历史,锻炼表达能力,增强文化底蕴。


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与,精心准备了众多精彩故事。


NO.1

草船借箭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三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有一次,吴国的元帅周瑜,在研究了魏军的情形后,决定用弓箭来防守,他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造出十万支箭,这一时难住了周瑜。


当时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正好出访吴国,周瑜向他请教怎样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诸葛亮对周瑜说,三天时间就可以了。


大家都认为诸葛亮在说大话。


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并不着急,他让人为他准备二十只小船,每只船上要军士三十人,并插满草把。诸葛亮说三天时间就能准备好十万支箭,可是第一天并不见他有什么动静,第二天还是这样,第三天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没有见到,大家都为诸葛亮捏一把汗。


第三天半夜时分,诸葛亮将二十只小船用长绳子连接在一起,沿江向魏军的宿营地进发。当天夜里,大雾漫天,水面上伸手不见五指,雾越大,诸葛亮越是命令船队快速前进。到船队接近魏军营地时,诸葛亮命令把船队一字排开,然后命令军士在船上擂鼓呐喊。诸葛亮笑着对将士说“我敢肯定魏兵不会在大雾中出兵的,我们只管在船里喝酒就好了。”

再说魏军营中,听到擂鼓呐喊声,主帅曹操连忙召集大将商议对策。最后决定,因为长江上浓雾重重,不知道敌人的具体情况,就派水军弓箭手乱箭射击,以防敌军登陆。一时间,箭像雨点一样飞向诸葛亮的船队,不一会儿,船身一侧的草把上都扎满了箭。这时候,诸葛亮命令船队掉转身,把没有受箭的一侧面向魏军,很快上面也扎满了箭。诸葛亮估计船上的箭扎的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队迅速返回。


经过清点,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万支箭。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慧了

(故事讲述者:周雨萱)



NO.2

烽火戏诸侯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历史故事是: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发生在西周末年。大家知道:“周朝分两段,西周和东周。”东周呢?又分为两个时期;前半段叫春秋,后半段叫战国。而《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西周王朝灭亡,春秋开端的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昏庸无道的周幽王。大家都知道:周朝已经是世袭制了。当周朝传到第十二位君王周幽王时,由于周幽王不仅贪念酒色、不理朝政,而且任用奸臣虢石父为卿士,摒弃贤人,最终导致朝政昏暗、民不聊生。


周幽王有个爱妃叫褒似,相传褒似是个冷美人,从来没有笑过。周幽王让乐师们演奏好听的音乐,让宫女们唱歌跳舞,可是褒似的脸上依然没有一丝笑容。有一天,虢石父对周幽王献计说:“以前先王为了防备西方部族入侵,在骊山一带修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万一外敌入侵,就一连串的点燃烽火,四方诸猴看见了,定会带兵来救援。现如今天下太平,这烽火台已经很久没用了,不如咱们把烽火点燃,骗诸候们过来救援,到时候褒似娘娘看见了一定会开怀大笑的!”


为了博得美人一笑,昏君周幽王命人点燃了这个只有在外敌入侵时才能点燃的烽火。四方诸猴看见烟火,以为西戎入侵,慌忙带兵直奔骊山,然而当大军到达骊山脚下,却发现烽火台上鼓乐宣天,只见大王正带着美人在上面取乐呢!褒姒看见人声鼎沸、战马嘶鸣却都气馁而归,不由得莞尔一笑......


 美人笑了、诸候们怒了......


公元前771年,犬戎带兵攻打镐京,周幽王赶紧令人点然烽火,可是已经完失信于诸侯们的周幽王却再也没有等来任何援助。在骊山脚下,犬戎杀死了周幽王、掠走了褒娰、烧毁了镐京的宗庙宫殿。繁盛的西周王朝就此荒唐灭亡了!


(故事讲述者:蔡诗蕊)


NO.3

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希望能用15座城来换取照顾收藏的宝璧——和氏璧。当时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赵王明知秦王不怀好意,又不敢拒绝。他和大臣们再三商议此事,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这时,宦者令缪贤向赵王推荐自己的舍人蔺相如。说此人极具胆色,应该能够承担出使秦国的重任。正苦于找不到人选的赵王连忙传召蔺相如。


一见面,赵王便问蔺相如:“秦王愿用15座城池来换和氏璧,你认为我是否应该答应?”蔺相如答道:“秦国强,赵国弱,赵国不能不答应。”赵王又问:“秦国得璧之后,如果不给城池,我们该怎么办?”蔺相如答道:“秦国愿用城换璧,如果赵国不给璧,那么理亏的是赵国。反之,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城,那么理亏的就是秦国。相较而言,我们不答应秦国的要求,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觉得此话有理,便继续问道:“依你之见,谁能担任使者?”蔺相如回答道:“如果大王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臣愿出任使者。秦国如果给城池,臣便将璧交给秦国;秦国不过不给城池,臣定当完璧归赵。”于是,赵王便同意由蔺相如出使秦国。


蔺相如见到秦王后,将璧呈给秦王。秦王拿到光洁无瑕、光彩夺目的和氏璧后,爱不释手,反复赏玩。随后,秦王又将璧依次传给身边的妃嫔、近侍观赏,压根儿不提用城池换和氏璧的事情。

相如见状,想出了一个主意。待璧最终传回秦王桌上时,蔺相如上前禀道:“大王,和氏璧上有一点小瑕疵,请让在下为您指出。”秦王便将璧交到蔺相如手中。


蔺相如一拿到璧,立即快速向后退去,到殿柱旁边才止步,继而愤怒喝道:“赵王斋戒了5天后,才郑重将国书和璧一起交给我,命我出使秦国。如今,大王高傲失信,只是一味赏玩和氏璧,却绝口不提换城事宜。由此可见,用城换璧根本就是谎言!所以,我只好将璧拿回来。大王如果执意相逼,我就与璧一起撞到这殿柱上。”说完,蔺相如便将璧高高擎起,眼睛斜盯着殿柱,作势就要撞去。

秦王担心蔺相如果真携璧撞柱,连忙向他赔礼道歉。同时,秦王又命人拿出地图,将要交换的城池一一向蔺相如交代清楚。此时,蔺相如已经看穿秦王并无用城换璧的诚意,便要求秦王在斋戒5天后,用最高级别的礼仪接受这件稀世珍宝;秦王无奈之下,只得答应蔺相如的要求。


由于确信秦王不会将15座城给赵国,蔺相如当晚便派人化装成普通百姓,穿着破烂衣服,连夜将璧送回赵国;至此,蔺相如兑现了“完璧归赵”的誓言。


五天后,秦王斋戒完毕,请蔺相如拿出和氏璧!蔺相如神色平静,坦然答道:“我已将璧送回赵国,如果秦国愿交出15座城,赵国一定拿出璧。尽管我知道欺骗大王乃是死罪,但我宁愿受死!”

此时,和氏璧已归赵,杀了蔺相如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秦王只得作罢。


(故事讲述者:潘瑞辰 )


NO.4

三顾茅庐


大家好,我给大家推荐一个历史小故事,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东汉末年,有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是世间奇才。


刘备就带着关羽和张飞来到隆中,拜见诸葛亮。谁知诸葛亮不在家,不知道上哪去了,也不知道何时回来。刘备苦恼不已,只好返回。


过了几天,刘备准备再去隆中,拜见诸葛亮。张飞说:“派个人把他叫回来就可以了。”结果被刘备责罚了一顿。三人走到半路,突然下起大雪来。张飞又说:“这天寒地冻的,不如我们回去吧。”可是刘备不听,不想诸葛亮又不在家。


过了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准备再去隆中。关羽说:“大哥去了两次了,我们的礼数也够多了,想是诸葛亮没本事躲起来,不敢见我们罢了。”张飞也说:“不用大哥去,我将他捆起来绑回来就行了。”这次诸葛亮在家,正在草堂中睡觉,刘备把关羽,张飞赶出去,自己在草堂等,等诸葛亮睡醒。


在草堂上,诸葛亮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见刘备态度诚恳,诸葛亮终于答应帮助他,有了诸葛亮的帮助,刘备最后建立了蜀汉王朝。


(故事讲述者:伍宇轩)


NO.5

凿壁偷光


大家好!我是田家炳中学小学部四(2)班的吴宇航,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可以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东西,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从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他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霍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烛光!于是,匡衡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拿了-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借着透进来的烛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通过这样刻苦地学习,最终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呀,人们就用‘’凿壁偷光‘’这个成语来形容家境贫寒,学习刻苦的人。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故事讲述者:吴宇航) 



NO.6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谈起兵法来头头是道。


有一次,赵括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括说:“打仗很简单,只要按照兵书上的策略,就能取胜。”赵奢皱着眉头问:“如果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敌人不按兵书出招呢?”赵括自信满满地回答:“兵书所讲乃作战的基本法则,怎么会错?只要遵循,定能战胜。”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听信谗言,任用赵括为大将去迎战秦军。出征前,赵括的母亲劝赵王说:“括儿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请大王另选良将。”赵王不听。


赵括到了战场上,完全按照兵书上的条文布置军队,不懂得灵活应变。秦军将领白起故意示弱,赵括就贸然进攻。结果秦军设下埋伏,把赵军围得水泄不通。赵军被困四十多天,粮草断绝,最后赵括被射死,赵军大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空谈理论,而要有实际经验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故事讲述者:万晨曦)


故事精彩吧!第二期即将接踵而至,请大家拭目以待!




来源丨教务处

撰稿丨邓江勇

编辑丨徐   婵

审核丨罗诚钢


荆州市田家炳中学
校园最新动态,招生宣传,教育教学相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