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或许早已明确”
说是自愿和弹性原则,但广大80、90后们或许已预见到自己60岁后的场景:风风火火打卡下班后,还得去接孙子,之后再回家做饭、遛狗……
01
谈延迟退休,说到底影响最大的就是“养老问题”,我们不妨通过养老口号,来看看这些年的变化。
1985年,大力宣传“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1995年,依然强调计划生育好,但是养老略有调整,改为“政府帮养老”。
2005年,改为“养老不能靠政府”。
2012年,又改为“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
2013年,与时俱进,改成了“以房养老”。
2018年,画风再变,这回成了“赡养老人是义务,推给政府很可耻”。
当然,还有更“鼓舞”人心的,“养儿为防老,子女要尽孝,甩给政府管,真是脸不要”。
看完口号的变化,是不是心情有点小复杂,同时又顿感“压力山大”?
截至2023年底,我们国家60岁及以上老人高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
这也标志着,我们已全面迈入了一个老龄化社会。
如何让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能够老有所养,已然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性问题。
02
此前,一份《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曾引发广泛关注。
《意见》中有两个关键点:
促进低龄老年人灵活就业;倡导家庭养老、自我养老。
就老人群体再次出台如此高规格的政策,除了关注老有所乐为老去的一代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之外,同样也在强调老有所为。
其中,部分《意见》指出:
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
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
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概括起来一句话:
探索低龄老年人发挥余热灵活再就业。
这应该是为了应对延迟退休所采取的对应性举措。
在房价高企、社会严重内卷、生活成本剧增、子女教育成本奇高的种种现状之下,老年人完全指望年轻一代来养老似乎有点吃力。
而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指望ZF养老,指望养老政策和医疗政策全面覆盖,似乎也不太现实。
那么养老靠谁?答案可能是“银发族”自己。
我们不妨以韩国为例,韩国当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都非常严重,甚至比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还要严重。
虽然韩国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但实际上据调查统计:人们平均工作到71岁才会真正休息,也许是因为真的干不动了。
据统计:在韩国,有420万老人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数量甚至比20多岁的年轻人还多,对于他们而言,法定退休年龄只能是另一段职业生涯的开始。
这还是在人均GDP是我们3倍的“发达国家”韩国,未来中国所要面临的养老问题严峻性可想而知。
03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曾经流传甚广的,关于“老年人延迟退休”的段子。
多年后,我60岁的那天。
早晨5点,起床去公园晨练,回来后煮了早餐,送完孙子上学,刚好8点。
坐地铁去上班,人挤人,一小伙子要给我让座,我看了看孱弱的他,说:不用不用,咱们都是上班族。
来到公司,那条刺眼的规定总是让我不适:所有拐杖必须整齐停放在公司门口,违者罚款200元。
这个上午,老板又收到了三份辞职信,辞职理由是:与世长辞。
中午,没有食欲,因为昨天把假牙弄丢了,接着我发现HR在休闲区贴了温馨提示:请大家饭后保管好自己的假牙,我们的下水道再也堵不起了。
下午,部门开会,我发现主管的记忆力差了许多,说完第8点后,突然一句:好,以上是第1点,现在来说第2点,直至下班,还在重复说第2点,会后还责怪我为什么没有提醒他,其实我一共提醒了他13次,不跟他计较,明年他65岁,就退休了。
我继续“埋头”苦干,这时,我想起63岁的老王,给他发短信:三天没来晨练了,这次又是什么病?
老王回复:跑业务,扭到腰了,今天你60大寿,过得怎样?
我说:挺好的,晚上公司没什么人,网速也够快,我还偷偷连续发了好多条微博谈60岁人生感悟,加班就是好!
夜晚11点回到家,菜凉了,孩子们也都睡下了,我躺在冰凉的床上,打开工资条,看着扣除养老保险那一栏,转脸朝着老伴躺的那一边,对着空气说:你等不到的,我尽量替你等到……
这份畅想的“养老就业段子”最后写道:若干年后,中国会出现一个奇观,年轻人无法就业,每天逛公园,老年人没法退休,每天上班,于是每天早晨的时候,老太婆就喊了:"孙子,你上午去公园遛鸟之前,先扶你爷爷去单位上班!"
虽然是网络段子,但却有可能是若干年后的现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