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费者(股民),
最近日子很难受。
当然准确地说,
在金融市场他们就没过几天好日子。
曾几何时,
一旦打响“3000点保卫战”,
感觉天都要塌了,
如今大A已在3000点下方,
潜游一两个月了,
3000点之下似乎已成常态化。
3
曾几何时,
大盘成交量萎缩至万亿以下时,
股民们都大声疾呼“快进场救市”,
如今倒好大A近期的成交,
连续好几天成交额不足5000亿,
只有峰值时2.3万亿的1/5。
4
现如今连成交最活跃的主板市场,
不少公司甚至出现十分钟0交易的尴尬纪录,
比一些“披星带T”的股票还要惨。
5
看到个新闻,
科创板一只股票在上午10点半以后,
就一直在躺平,
截至上午收盘,
竟然一分钱都没成交。
6
更有甚者,
有过初期短暂高光时刻的北交所,
近来成交量一直较为低迷,
个别股票一个交易日下来,
也就成交个二三十万。
7
吊诡的是,
这些日交易额只有几十万的公司,
有的市值却高达几十亿。
8
现在一个普遍认知是:
市场上的钱确实越来越少了。
旧的资金被套牢,
只能躺平。
新的资金当然不想抬轿子,
都选择观望。
似乎没有力量能够搅动这深潭。
9
除了持续低迷的股市,
再聊聊每个人有切身感受的。
如今的各大商场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要么是早教、艺术培训的楼层人多,
要么是餐饮的楼层人多,
其他商场业态进店消费的人少之又少。
10
与之相对的是,
如今街边的快递驿站却越来越多,
相较于价格奇高的商场,
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性价比高的网购。
11
说到网购接着聊聊电商,
一直强调品质、配送速度的某东,
势头已完全被主打性价比的某多盖过,
很明显,
人们对于商品价格越来越敏感了。
另外一点,
你会发现如今开网约车的越来越多了,
可是坐车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为了少花钱,
人们宁可多花点时间乘坐公共交通。
前一阵一线城市深圳发出预警,
提示网约车市场已趋于饱和,
每个司机平均日接单量只有12单,
如若按照每单20元的平均数计算,
这一天跑下来也就是200元左右的毛收入,
一个月下来估计也就只能勉强糊口。
如果是租的车恐怕要倒贴钱。
13
有一则有意思的传闻,
在银行的消费行为大数据中,
一星期能买一杯星巴克的人,
已经是当下最优质的客户了。
毕竟这年月很多人,
连瑞幸、库迪都舍不得喝了,
就连蜜雪冰城、沪上阿姨都要掂量掂量。
14
为啥大家钱包齐刷刷地瘪了,
毫不夸张地说,
现在我们面临着很严峻的通缩风险,
很多家庭资产占大头的,
无论是房产还是股票,
都处在趋势性下跌的缩水状态。
15
那些提供了85%以上就业岗位的私企,
受大环境影响除了裁员降薪之外,
几乎不再聘请新的员工,
这就直接导致了绝大多数人收入下降。
资产大幅缩水,
收入急剧下降,
但是家庭债务却一直稳定地存在着。
尤其是雷打不动每月都要还的房贷,
令很多家庭苦不堪言,
出现“断供”似乎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17
或许有人会说,
看数据GDP仍然在上涨,
虽说比不上以前7-8%的增长速度,
起码也涨了5%。
但其实,
很多事儿不能光看数据,
比方说GDP,
很多要靠国企投资和基建投资等来拉动,
这其中民间消费和投资,
对GDP的增长贡献较为有限。
所以,
在经济整体下行的情况之下,
老百姓的普遍认知是
“少花钱就等于赚到了”,
攒点钱就还贷省下的利息就是赚到的。
这种躺平的做法,
肯定不利于市场的流动和活跃度。
19
资产蒸发、信心不足、消费降级,
消费降级、资产蒸发、信心不足,
这貌似是个恶性循环。
信心比黄金重要,
信心亦比黄金难得。
破局太难,
唯有降低预期,
积极锻炼身体,
等待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