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文豪。苏轼的作品涵盖诗、词、赋、散文等多种体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尤其以词作成就最高。他的词开创了豪放派风格,气势磅礴、豪放不羁,与婉约派并驾齐驱。在仕途上,苏轼屡遭贬谪,但他乐观豁达,能在逆境中自得其乐,体现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他在《前赤壁赋》、《定风波》等作品中表现出的旷达胸怀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深深影响了后世文人。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其书法和绘画也独树一帜,尤其是他的行书,被誉为“苏字”。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坎坷,但他始终以自强不息、知足常乐的心态面对生活,广结善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至今仍熠熠生辉,启迪着无数后人。乐观豁达 :苏东坡一生经历了无数挫折,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无论是被贬黄州还是岭南,他都能自得其乐,享受生活中的点滴乐趣。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心生感慨,故作此词。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超然物外:苏东坡善于从困境中寻找精神上的解脱,他常常以自然风光和山水田园为寄托,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赤壁赋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此赋表达了苏东坡对宇宙无限和人生短暂的思考,同时也表现了他希望超越世俗烦扰,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自强不息:苏东坡主张自强不息,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不断努力,积极面对生活。他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养,可以超越外界的束缚,实现个人的价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信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知足常乐:苏东坡提倡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认为人应该知足,享受当下的生活,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据词序(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当年三月,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贬所过了四年多谪居生活之后,被命迁汝州(今属河南)团练副使。据《宋史·苏轼传》,宋神宗手札移轼汝州,有“人材实难,不忍终弃”之语。这年岁暮,苏轼来到泗州,即上书朝廷,请罢汝州职,回宜兴(今属江苏)休养。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旷达的精神。广结善缘:苏东坡一生广交朋友,重视友情。他认为朋友之间的互助和支持,是度过困境的重要力量。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视刘景文为国士,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并赠此诗。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坎坷,但他始终以乐观豁达、超然物外的态度面对生活,以自强不息、知足常乐和广结善缘的哲学处世。他的诗词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人生智慧的结晶,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