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电影推荐:《十二怒汉》——司法、偏见与人性
文摘
2024-11-07 12:00
重庆
《十二怒汉》(12 Angry Men)是导演西德尼·吕美特在1957年的一部经典法庭戏剧电影,也是一部揭示人性与司法的复杂电影。这是吕美特的导演处女作,电影改编自雷金纳德·罗斯的1954年电视剧剧本。整部影片几乎全部发生在一个密闭的陪审团房间里,导演巧妙地通过这种“单一场景”的限制条件,增强了影片的紧张感和戏剧性,带动观众跟随陪审团的讨论而深入情感起伏。
影片围绕一起少年涉嫌杀人案件展开。十二位性格迥异的陪审员在陪审室内投票决定该少年是否有罪,只有一位陪审员投下了“无罪”的票,认为案件存在“合理怀疑”的空间。这一票引发了一场关于偏见、正义与责任的激烈辩论。影片不仅仅是一个司法案件的讨论过程,而是通过十二个人对案件的不同解读,将观众带入一个对偏见、责任、群体影响力等人性议题的深刻探讨中。影片的主题核心在于“合理怀疑”这一司法系统的重要原则,但其内涵却远不止于此。影片通过十二位陪审员的讨论和冲突,揭示了人性中的偏见、执念、同情心,以及正义感等复杂的情感。正如影片中所展现的,每一位陪审员都带着各自的个人背景和偏见而来,他们的判断因而变得充满了主观性。电影挑战了观众对于偏见的认知,同时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影响,以及人性在群体中的变形。影片主演亨利·方达饰演第八陪审员,带着一份冷静而理智的坚持,试图从所有可能的角度审视案情。他的表现带动了整部影片的发展,让观众在他的理性分析中逐步发现案情的漏洞。导演吕美特在封闭的场景中利用黑白摄影和长镜头、特写等镜头语言,来增加角色之间的情绪张力。随着剧情的展开,镜头逐渐拉近,将观众的视线聚焦在人物的表情和对峙上,营造出一种压抑、紧迫的氛围。吕美特还通过光影和角度的精确把控,塑造出一种封闭空间中的压抑感,观众似乎与这些角色共同被困在陪审室里,随着情绪而上下波动。尽管《十二怒汉》在上映之初并未获得很高的票房成绩,但在时间的流逝中,它逐渐成为法庭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并获得了评论界的广泛好评。这部影片也成为了许多法学院和电影学院的研究对象,因其深刻的社会和人性洞察力而被视为经典案例。2007年,《十二怒汉》被美国国家电影登记册列为保护影片,充分体现了这部作品在美国文化中的持久影响力。影片获得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三项提名,这些成就巩固了它在影坛中的地位。如今,《十二怒汉》不仅被看作一部电影,更是人们反思司法、权力与偏见的文化象征。正如影评人鲍琳·凯尔(Pauline Kael)所言:“吕美特在这部影片中呈现了‘正义与偏见间最原始的碰撞’,并让观众在冷静的旁观中感受到人性在真相面前的扭曲与挣扎。”《十二怒汉》不仅仅是一部法庭戏剧,它揭示了司法系统中“合理怀疑”的意义,也揭示了人性在偏见与正义面前的碰撞。导演吕美特巧妙地利用单一场景中的空间限制,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审视自我的过程,迫使人们反思那些看似理性的判断是否隐藏着偏见和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电影已成为一部穿越时空的经典,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和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