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文摘
2024-11-06 08:28
重庆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晁冲之〔宋代〕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
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
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北宋词人晁冲之的《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是怀旧相思的杰作,它传达了对昔日友谊的眷念和对时局变迁的无奈。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寄情于景,展现出昔日豪情与当下心境的对比。这首词在结构上层层推进,从回忆欢聚、书信断绝到个人梦境和现实的自嘲,最终在对未来的无奈中戛然而止,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张力。词的开篇“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立即引人进入作者的回忆。西池是北宋汴京的名胜之地,晁冲之在这里和友人诗酒唱和,共度欢乐时光。他的朋友中有“四学士”的晁补之、黄庭坚等人,皆是“苏门”中的文坛豪杰。短短八年时间里,旧党人士得以掌权,他们常聚西池,畅谈诗词与天下,文酒相伴。这段时间在词人眼中是难忘的美好回忆,“多少欢娱”浓缩了无数美好的日子,形成了心中最温暖的情愫。然而这一切随着旧党的没落而消散,只留下一段念念不忘的往事。“别来不寄一行书”则表达出现实的隔阂。旧友离散,音信皆无,虽有些许埋怨,更多的是无奈——此时的旧党人士都被贬谪,互相之间的书信往来更可能招致嫌疑。因此,作者的埋怨中其实更多的是无力改变现状的遗憾。词的中间部分转入作者对当下境况的反思。随着旧党的被排挤,曾经的好友天各一方,彼此都在流放的忧惧之中,即便重逢,也已物是人非。作者自嘲道:“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这两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复杂的情绪。经历风波后,即使能偶然相见,彼此的心理也充满了戒备和疏离,早已失去了当年的自在与无忧无虑。在经历了重重打击后,重逢不仅不能使人欣慰,反而加深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痛感。进入下片,词人从现实回到梦境,以梦寄托思念和祝福。“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梦中,他祝愿月色明亮,能将故友带过波涛,摆脱现实的沉重压力。这段隐晦的祝愿温柔深情,将对友人的关心含蓄而动人地传达了出来。在晁冲之的梦境中,或许他希望通过梦境来缓解孤寂,期待与友人梦中相会。词人在思念中寄托友人安好,以一种似乎轻松的调子,反映了他对友人命运的关注。这种借梦抒怀的手法,使得这首词的情感更为深沉。结尾三句“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以淡淡的口吻画上句号,但感情的回旋余地却极其深远。词人自问是否还有再会的机会,然而答案早已在心中——“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春日已逝,落花飘零,就像那些因党争而消散的友情,既然大势已去,又何必徒增忧愁?这首词的结尾虽含蓄平淡,却使全词情感张力达到高潮,象征着词人对命运的无力改变和心中的黯然神伤。晁冲之在《临江仙》中,采用“乐景写哀”的方式,用往昔的欢聚反衬今日的离散,用乐景的描写诉说着心中难以言表的忧思。这种在平淡的词句中表现出深沉情感的方式,别具一格,发人深省。词人将现实的忧愁隐藏在诗意的表达中,表面上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涌动。最终,全词在一种哀而不伤的基调中结束,留给读者无限感慨与余韵。《临江仙》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叙述方式,成为晁冲之怀人词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寄托了他对旧日好友的思念,更记录了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在这首词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离别中的温情、现实中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