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南歌子·寓意》

文摘   2024-11-14 18:00   重庆  

南歌子·寓意

苏轼〔宋代〕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苏轼的这首词展现了他在旅途中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是其早期创作中的佳作。整首词的风格清新婉约,以“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手法,将诗人出游中的所见所感融于自然景象之中,表达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髡残 山水四景之秋局部
上片:景物描写中的情感流露

上片的主要内容是描写雨后天晴的自然景象。诗人以“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开篇,运用了简短精炼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雨势急变的情景。起初,阴云密布,雨势笼罩,仿佛黑夜提前降临,让人心生沉重之感。然而,风突然改变方向,天色由阴转晴,这一瞬间的变化让诗人的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这里,诗人将“风”拟人化,好似风在向人们传递晴朗的好消息,这种手法使得画面生动且富有感染力。

接下来,“淡云斜照著山明”一句描绘了雨后放晴时的晚霞景象。天空中薄薄的云层,被夕阳斜照在山间,光线映照下的山景愈发明亮。这一画面恰如中国山水画中的写意之美,充满了诗情画意。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写了“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的景象。这句描绘了一条被雨水滋润过的溪边小路,细草和柔软的沙地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新柔和。马蹄轻轻踏过,未起尘土,体现出一种旅途中的轻松与闲适。整段描写虽以景为主,但景中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在,正所谓“借景抒情”。

下片:遁世之梦与现实的碰撞

下片从景物描写转向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一句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疲倦感。清晨时分,诗人饮过一杯酒,虽有一时的微醺之感,但旅途中的困倦依旧挥之不去。由此,诗人的思绪自然地转向对神仙生活的遐想。

“蓝桥何处觅云英”一句引用了唐代《裴航》故事中的蓝桥神话,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在神话传说中,蓝桥是人间与仙界相连的地方,而“云英”则是裴航在蓝桥遇到的仙女。这一引用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也隐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某种厌倦与无奈。苏轼身处政治动荡的年代,仕途多舛,这样的神仙梦正是他对现实生活中的烦扰与挫折的逃避。然而,诗人很快意识到,这种梦境不过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下片的最后,“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将诗人的思绪从梦境拉回到现实。流水是自然界中永恒流动的象征,不因人的悲欢而改变,它默默地伴随着诗人前行。这个意象既有陪伴之意,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寂寥与无奈。流水的无情与人的多情形成对比,使得结尾充满了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孤独感。

这首词成功地将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艺术效果。上片的自然描写营造了一种清新开阔的意境,而下片的抒情部分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苏轼在描述大自然的细节时,不仅展示了他的敏锐观察力,也通过这些景物传达了自己的心境变化。

在这首词中,苏轼展示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雨过天晴的变化,就像他仕途中的起伏不定,仿佛暗示着人生中的种种无常与希望的突然降临。而对蓝桥仙境的向往,则折射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虽然最终诗人意识到神仙梦不过是虚幻,依然要面对现实,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却未曾改变。

面朝大海的汪汪
谈天说地聊人生百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