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后台发来一段话:茂叔,《特殊作业管理规范》算不算是一部好规范?多起事故调查报告的间接原因显示,发生事故是因为未实施作业许可审批或未开具作业许可票引起的,如果涉事企业严格实施了特殊作业管理,是不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事故发生了呢?
这个问题的难度堪称地狱级别,算是一道送命题!
如果我回答“是的”,必然会惹起一部分网友众怒:特殊作业是形式主义的重灾区,不仅管理流程繁琐复杂、作业票填写左也是错右也是错、作业审批时长不考虑实际、最离谱的是还要摄像保存......
如果我回答“不是”,那更是有可能被上纲上线:这可是一部落实《安全生产法》关于加强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强化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特殊作业全过程安全管理、审批人和监护人职责及应急措施落实,有效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风险发挥支撑保障作用的规范。
但是,任何一项制度的出台,必然有利有弊。
特殊作业规范的出发点是保障高危作业中的人身安全,通过强化作业过程中的风险预防与控制、规范安全操作流程,确保企业安全合规运营、提升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目的。
所以,该“规范“的确是有很多的积极意义。
不过,如果结合企业执行效果和网友的反馈来看,我们从一个非常规的角度来审视,在现阶段,它可能会存在一些被误解的 “弊端”:
一是手续繁琐。
特殊作业通常需要办理一系列的作业许可证,如动火作业许可证、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等。这些许可证的办理涉及多个环节,包括作业申请、风险评估、安全措施制定、作业审批、作业关闭等。这一系列流程自然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些小修小补情况下,管理者和工人都会被认为耽误工作进度,产生抗拒心理。
二是成本增加。
为了符合特殊作业管理规范,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用于安全设备的配备、监护人的设置、人员培训等方面。比如受限空间作业,需要配备气体检测设备、通风设备、应急救援设备等,这些设备的购买、维护和定期校验都需要资金和人力投入。同时,企业要对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安全知识培训、操作技能培训等,培训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对一些小型企业或者资金紧张的企业会感到压力较大。
三是时间延误。
除了作业许可证的办理环节导致时间延误外,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为了落实管理规范中的各项要求,也会使作业时间延长。原本一个小时能完成的工作,或许一天也没有完成。特别是对于一些对时间要求比较紧的项目和维修作业,会影响整体的工期安排或生产的正常恢复。
四是灵活性受限。
特殊作业管理规范全文是强制执行的,显然是非常严格和固定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的灵活性。实际上企业原本有能力通过常规管理,管控住某些风险并不是特别高的特殊作业,但是为了避免被执法检查时因出现特殊作业违规而被处罚,不得不一板一眼的执行规范。
五是增加管理复杂度。
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特殊作业管理制度,对于大型企业或许没问题,因为本身就涉及多种特殊作业类型,如动火、高处、受限空间、吊装等多种作业等,能够安排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统筹管理。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微企业,复杂度就明显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畴,所以这些企业但凡被督查或被执法检查,基本都会出现特殊作业管理不规范的情况。
六是可能存在过度监管。
在某些情况下,监管部门或者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部门为了确保安全,可能会在特殊作业管理规范的基础上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对于一些低风险的特殊作业,也要求严格按照最高标准的安全措施来执行,这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作业人员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可能觉得这些措施有些 “小题大做”。
七是对小微企业不友好。
小微企业可能由于资源有限,难以像大型企业那样建立完善的特殊作业管理体系。它们既没有足够的资金聘请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也没有能力购买齐全的安全设备。对于这些企业来说,特殊作业管理规范的要求可能会显得过于苛刻,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如果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来满足规范要求,那必然无法专注于业务本身。
八是执行差异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对于特殊作业管理规范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差异。有些地区的监管相对宽松,有些地区则非常严格。在企业内部,不同的管理人员对于规范的解释和执行力度也可能不同。比如对于同一种动火作业,在 A 企业可能被要求采取非常严格的防火措施,包括设置防火隔离带、配备多台灭火器等,而在 B 企业可能只要求简单的灭火器配备即可,这种执行差异一定程度会导致标准不统一,地方执法存在寻租空间和漏洞。
*声明:本文文字、工具、方法均为安全茂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