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运动损伤可逆,哪些不可逆(预防方案)

文摘   2024-11-16 14:42   江苏  

在各种体育励志视频中,煽动效果永远是第一位。而科学和真实逻辑则被放在次要位置。这最终导致运动爱好者们竞相模仿:“苦练、狠练、勤练、越多越好、越痛越好!”——然后运动损伤开始在各种人身上飙升。

伤病不局限于肌肉骨骼之类的外伤,它还包括内伤(即内脏系统的损伤),而且内伤更为隐蔽,有时也更难处理。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这几类:▲肌腱炎或撕裂▲内分泌系统损伤▲免疫系统损伤▲消化系统损伤

我们挨个来看一下!

肌腱炎

肌腱是连接骨骼与肌肉的结缔组织(回想一下吃牛肉时,白色的嚼不动的那部分)。每次运动2小时+每周练5练以上,那么你就是肌腱炎的忠实患者。最常发生在肩、肘、膝、腰。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先听医嘱、配合药物治疗。

如果你依然保持运动,则应避免相关部位的剧烈活动3个月以上。老话有一定道理:伤筋动骨一百天。

好在肌腱炎是可逆的。

你需要先静养,极度减少活动量,然后再缓慢增加活动量:从按摩、刮痧、到缓慢的拉伸、再到慢速离心为主的轻力量训练,最后恢复常规运动。

当然,像Omega-3脂肪酸、姜黄素、胶原蛋白肽、维生素C、锌等成分,也是修复肌腱炎症的重要营养素。

记住,你很难通过彻头彻尾的静养来修复肌腱,因为受损的肌腱通常伴有部分的分解和退化。这就像一栋有裂缝的房子。

你不可能说“我们暂时不要住在这栋楼里,等裂缝自行修复了再回来”。你需要主动修补裂缝、肌腱需要被重塑、稳定和加强。

肌腱撕裂

它通常来得很突然,比肌腱炎更具毁灭性。很多时候即便手术也无法恢复到你的出厂设置,所以它算是不可逆的。某些运动员谈论到年轻时抱憾终身的事,往往就是突发的肌腱撕裂。

但总得来说,肌腱撕裂比肌腱炎更容易规避:

---在力量训练中,你经验不足就少碰低于5RM的大重量;掌控好力竭尺度,永远不要在力竭时多做任何一次脱离控制、没把握的动作。

---然后是有氧,一定要在充分热身和动态拉伸之后,再进行急停急转,跳跃等爆发式练习。

---最后,如果你已经有肌腱炎的问题,却依然提高运动强度,也极有可能转变成肌腱撕裂。所以心理最好有点B数。

内分泌系统损伤

可表现为失眠抑郁,男性X能力暴跌,女性月经消失。

我接触过的最夸张案例是20岁出头的女运动狂,连续18个月没来大姨妈,却依然还在逼着自己狠练。这种问题早期很容易逆转,后期也是相当棘手,且年龄越大代价越大。

激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时,身体会释放应激激素---皮质醇。这是典型的分解代谢激素——让身体存储的基质消失,以便转化成能量来战斗或逃命。皮质醇与我近期反复普及的合成激素“睾酮”的作用相抗衡:一个人的皮质醇越是过量分泌,睾酮就必然越低,越难以增长力量肌肉和提高运动表现,在Xing和繁殖方面的能力越差。

如果你的单次运动时间从未低于2小时,就特别容易陷入皮质醇过量问题。你只需简单地将训练时间减半或完全停练一段时间,就会感受到立竿见影的身体复苏。

免疫系统损伤

免疫系统,不言自明,这是帮助你免受疾病困扰的身体系统。一旦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你对疾病的抵抗力会比普通人(即那些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更脆弱!这很讽刺,但现实情况的确如此——许多经常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更容易生病。

判断免疫系统损伤很简单:你是否很容易感冒?你在执行运动计划之前原本就存在的一些慢性病,是不是变得更显著、更顽固了?现实中,真有很多人疯狂运动的同时,对自己慢性病的恶化完全摸不着头脑。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运动越多身体就必须越健康才对。

总得来说,免疫系统损伤可以逆转,但损伤期间造成的其它疾病恶化则是未知数。

消化系统损伤

运动会促使血液大量流入你的肌肉;而吃东西则需要血液停留在食道和肠胃里。这两种身体状态是相反的。长期运动过量,你的交感(战斗)神经会异常兴奋,血液更习惯停留在肌肉而不是消化系统里。

当消化系统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血流量,动力匮乏时,你每次进食都是对消化系统的一种挑衅,很容易造成反胃和胀气。然后,反胃胀气都属于自主神经范畴,你无法通过意志力来威逼你的肠胃“停止闹腾”。相反,你越是渴望抑制它,它就越是兴风作浪。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如果你在反胃时强迫进食,有可能演化成慢性咽炎、胃炎、十二指肠炎、肠炎、甚至溃疡。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曾经是最困扰我的问题,从一开始的束手无策,到后来游刃有余。方法如下:

首先,彻底停止力量训练,避免任何由激烈训练引起的交感神经作用。至于有氧运动,短时间低强度的可以做一些,但高强度有氧是严厉禁止的,因为这也属于交感(战斗)神经主导。

其次,在日常进食中,永远按照你消化道的喜好来设计食量——假如吃了两口就有反胃迹象,停下来,不要继续吃第三口。放心,饥饿感迟早会回来找你的,最终你会自然而然吃进更多食物,不会饿死的。

像这样调整一个月以上,不给消化道任何发作的机会,症状会大为好转。

最后总结

感到身体不适,我们的确需要去看医生。

但遗憾的是,如今在医疗和运动损伤之间,依然存在巨大的真空地带。一般的医生可能没有任何运动经验,很难针对你的问题给出有效措施。这里我更建议你去找那些医生兼运动员身份,或具备长期运动习惯的医生,他们的建议会更靠谱。

FitEmpire健身领域
营养/健身/健康,一站式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