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岁月悠悠,我们的新东方就要30岁了!
从1993到2023,从一人开路到万人同行,从扎根北京到走向全国,三十载光阴流转,沉淀了新东方独有的精神文化和奋斗历程,关乎事业,关乎梦想,关乎情怀,关乎责任,告诉我们新东方何以为新东方。
我们将开启“光阴的故事”系列,从不同角度呈现新东方的发展历程,让我们一起感受新东方30年来的变与不变,初心与梦想。
新东方,三十而立,行远四方!
新东方诞生于1993年11月16日,这是XDFer耳熟能详的事情,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有关新东方的故事其实可以追溯到1991年。
新东方的成立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新东方”这个名字如何得来?
新东方的教学特色如何形成?
都能从那段时光中找到答案......
当新东方还不是新东方
1991年,俞敏洪老师从北大辞职创业,不过他并没有立即开设新东方学校,而是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加入当时的东方大学,一手创办了“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它就是新东方的前身。
之所以做出这种选择,俞老师实际上也是出于无奈——没有办学许可证,无法独自招生。而东方大学也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是由几个大学退休教授合伙创办的一所培训学校,那个年代大学教授联名申请很容易获得审批。学校没有太多实质性业务,也没有自己的校舍,只是招收一些自学考试之类的学生。
俞老师找到几位老教授,坦诚地表达了联合开办外语培训班之意,教授们被俞老师的实在与真诚打动,也认为他的想法切实可行,很快达成合作协议。俞老师承诺“总收入的25%归学校”,且校舍、招生地点、宣传、老师等一概由他自己解决。
现在看来,这个方案对俞老师来说多少有点赌一把的成分,因为刨除各项开支留给他的利润已经很低了,只能寄希望于学生越来越多。但他认为这是为了早日把培训班办起来,做事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为长远打算。尽管自己的利润少得可怜,但却突破了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培训班有了一个合法的身份。
事实也证明,俞老师的决定是正确的。凭借着他独特的生动、活泼、幽默、励志的上课风格,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深受学生欢迎,很快在北京学生中间打响了名声,到1992年业务就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蒸蒸日上的事业让俞老师暂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打算,也让他更加坚定认识到不能再“寄人篱下”,把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无论如何我一定要拿下这张办学许可证”。
他如何“磕”下办学许可证
在那个年代以个人身份要拿到办学许可证谈何容易,第一次去当时的海淀区成人教育局,他就被工作人员严词拒绝了,“这是不可能的,你不用来了。”但俞老师坚信,他一定会拥有自己的培训天地,决定跟这张许可证“死磕”。每过一两个星期,他就跑去跟工作人员“软磨硬泡”,事情虽无进展但慢慢也熟悉了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吃过无数次闭门羹的俞老师在1993年年初迎来转机。工作人员终于被俞老师的坚持所打动,考虑到他在东方大学干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出过问题,对学生也非常负责,有口皆碑,于是酌情对俞老师的情况做灵活处理,但单位证明还是必不可少,就算北大无法提供,也要户口档案存放地开具。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从单位辞职办公司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当时北京成立了一家机构——人才交流中心,可以为社会工作人员保存档案,俞老师的档案也被存放在了这里。因此,人才交流中心的允许办学证明,就是办学许可证的最后一块拼图。
为了办下这张办学许可证,困难可谓一环扣一环。俞老师刚用半年多的时间把教育局的门槛磨平,又辗转来人才交流中心混脸熟。不出意外,俞老师第一次去徒劳而返,心里也准备好了像之前一样死磕。但第二天再去,幸运地遇到一位工作人员恰巧是他托福班的学生,在她的帮助下,俞老师终于拿到了证明。
之后俞老师火速赶到海淀区成人教育局,顺利拿到了办学许可证,那一天就是1993年11月16日。后来俞老师回忆说,当天狂风大作,他骑着车在漫天飞舞的树叶中迎风前行。尽管那天寒风凛冽,但在他心中,一直是最温暖的一天。
说到这,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俞老师刚拿到办学许可证时发现有效期只有半年,顿时傻眼了。原来工作人员还是不放心,给俞老师设置了半年的“考察期”,期间不出任何问题就能换长期的办学证。俞老师这才长舒一口气。
东方冉起的“新”星
由于前三年是以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的名义办学,在拿到独立办学资格后,俞老师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品牌切换工作 。
但没想到,俞老师刚退出,就有一批人蜂拥而上,企图延续俞老师与几位教授的利益分配模式,借用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的影响力继续办学。一边是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新东方,一边是已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这造成了十分混乱的情况。
于是俞老师找到那几位教授,并提出一个建议:连续买断“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名称3年。3年内,每年支付20万元,这个名称不能为他人所用。几位教授基于对俞老师多年的信任达成了协议。
在买断的三年时间里,俞老师不再以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的名义招生,而是用“新东方”这一新名称开始招生,并且在下面注明“原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而仅过一年,新东方就已经誉满天下,不需要再借助原名称了。
那么,“新东方”这个名字是如何起的呢?当时俞老师对东方大学还是很有感情的,觉得“东方”二字应该保留,也能给人延续办学的感觉。所以就想围绕这两个字做文章,还起了一些类似“神话东方”的名字,但都觉得不够理想。正巧,俞老师有一个朋友在北大的高科技公司工作,出来创办了一家新公司,起名“新北高”,这给了俞老师灵感,于是,就有了“新东方”这个名字,既可赋予文化内涵,也有延承之意。
“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的确给新东方的成立和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3年11月16日后,新东方也名副其实地在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长卷中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读后考考你
Q1新东方的前身是?
Q2俞老师拿到办学许可证那天的天气是?
Q3“新东方”这个名字是受哪个公司名的启发?
新东方
北京学校
常州学校
大连学校
福州学校
太原学校
东莞学校
唐山学校
广州学校
西安学校
哈尔滨学校
海口学校
呼和浩特学校
兰州学校
洛阳学校
徐州学校
南通学校
南昌学校
南京学校
南宁学校
长春学校
浙江学校
厦门学校
上海学校
深圳学校
贵阳学校
珠海学校
苏州学校
潍坊学校
重庆学校
天津学校
镇江学校
乌鲁木齐学校
云南学校
无锡学校
武汉学校
烟台学校
襄阳学校
盐城学校
石家庄学校
成都学校
合肥学校
淮安学校
沈阳学校
郑州学校
扬州外国语
国际双语学校
国际游学
前途出国
青葵东方
大学事业部
东方智学
大愚文化
比邻东方
满天星
集团总公司
斯芬克
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