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三个月后即将发生巨变,影响几亿人!

文摘   2024-07-11 13:00   江苏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公告,宣布本年度养老金将实现3%的上涨。这一消息犹如投入湖中的一颗石子,瞬间激起了广泛的涟漪,不少年轻群体纷纷投以羡慕的目光。然而,在众多关注焦点之外,有一个更为深远的事件正悄然临近,其影响力或将远超养老金3%的增长,即是三个月后将发生的重大变动。

这就是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并轨!


根据既定规划,今年十月份将正式实施并轨,这一举措的背景核心聚焦于两大主体: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


并轨前→体制内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发放,领多少主要看工作年限、职级

并轨后→体制内外一样,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领多少主要看社保缴费基数、缴费年限


这两种缴纳方式直接导致了退休金显著差异。说到底,问题根源在于养老金替代率这一关键指标的不均衡,具体而言,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普遍偏低,仅维持在40%以上的水平,而体制内人员的替代率则高达80%至90%之间。在相同缴费条件下,机关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往往能够超出企业退休人员2至3倍之多。


同样辛勤工作了一生,最终却面临如此悬殊的待遇,这样的现实难免会让部分人感受到不公与不平。


那怎么办?并轨!

然而,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不容忽视,因为它直接关联到每个人的退休福利,若处理失当,波及范围广泛。因此,特意规划了一个为期十年的过渡期。


简而言之,“十年过渡期”作为一座桥梁,旨在促进新旧退休制度间的平稳过渡。


在此期间,特别针对那些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步入职场,且预计于2024年10月1日之后退休的员工群体,他们将被视为“中人”,并按照特定的过渡性政策领取养老金,以确保其权益得到妥善安排。


老人”指的是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新人”指的是2014年10月之后参加工作的人,这些年轻人将完全按照新办法发放养老金,没有对比,基本没有影响。


国家采取的策略,颇为明智且公正:秉持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若新制度下的养老金待遇优于旧制度标准,则差额部分将采取逐年递增的方式予以补发。


对于2015年退休的个体,将补发超出部分的10%;


随后年份逐年递增10%,直至2016年补发20%;


2017年补发30%,以此类推;


最终,在2024年1月1日至同年9月30日期间退休的人员,将能够享受到全额补发,即超出部分的100%均得到落实


以老张为例,若依据旧制度计算,其养老金为5000元,而新制度下的计算结果则为6000元。假设老李与老张情况相似,并考虑其在2023年12月步入退休生活,根据过渡期政策,他将获得的养老金为:基础5000元加上新旧制度差额(1000元)的90%,总计5900元。而若老李选择在2024年12月退休,此时过渡期已结束,他便能全额享受新制度下的养老金待遇,即6000元。


不过客观说,体制内还是比体制外拿的钱多,这个趋势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为什么?

首要提及的是,众多民营企业与私营企业在为员工缴纳养老金时,往往倾向于遵循最低标准执行,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小、资源有限的小微企业,其缴纳行为更多时候是出于应付。相比之下,体制内的养老金缴纳情况则普遍遵循着实际薪资水平进行全额缴纳的。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而言,职业年金是强制性的,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9年公布的数据,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在该年度的职业年金覆盖率已显著攀升至82%的高水平。


然而,企业的职业年金并非强制性规定,其覆盖率目前仍徘徊在不足10%的低水平,且这一福利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中,而广大普通私营企业的员工则普遍未能享受到企业年金的待遇。


这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而历史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与逐步的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