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起床,
08:00-08:40早餐,(牛牛120ml)
11:00-11:40午餐,水果
12:00-14:30午睡,
14:45牛牛200ml或水果
17:30-18:10晚餐,
19:15牛牛220ml
19:45刷牙
20:00睡觉
从这个基本时间表上可以看出,小朋友除了吃饭,很少给零食水果吃。宝妈认为,良好的饮食习惯必须从小养成,水果一天给一次就行,比如随餐,或者午睡起床后牛奶水果选其一。只要养成按时吃饭不吃零食的习惯,孩子的胃口不会被破坏,吃饭不费劲。
话是这么说,但执行起来还是有困难的。比如早上8:40以后不给进食,理论上是可以坚持到11:30吃午饭。但小朋友现在长腿了,他会走到储藏室啃放在地上的梨子,用脚踩鸡蛋(为了防止诱惑,视野所及范围内已经不敢放零食水果)。
上午11点,下午5点,小朋友就像扭股糖一样,到处粘,到处扭,到处哼唧,绘本不看,玩具不玩,就是闹闹地,让你抱着、哄着。但是,只要你问:饿不饿,要不要吃饭?人家准会口齿不清地说饿,要。如果此时把他放在地上说:既然饿了,你就去餐椅那里等着,奶奶去拿饭。不会走时,小朋友会手脚并用爬向餐椅,现在能走了,理所当然摇摇晃晃走向餐椅。
但是,没到作息表上的进餐时间,一天两天提前进食还能说得过去,每天都提前半小时,这个魔咒时间会不会也提前了呢?
妈妈为娃的作息费尽脑汁,调过来调过去,这个表的执行还算科学合理。只是“五点魔咒”和“十一点魔咒”显灵时委实有点费奶奶。
有一天为了哄闹闹娃,把摇摆鹅打开玩,可是摇摆鹅有一句话……好饿哦,谁能给我点吃的……一岁娃听到这句瞬间爆哭,搞得好像妈是后妈,奶奶是后奶奶,娃都饿到哭还不给吃。
我和宝妈不断在琢磨怎么打破饭前半小时魔咒,能愉快进餐不是更美好吗?
尝试十点半四点半给一袋小米饼或者一个橙子,结果是魔咒不显灵了,但午饭晚饭明显不好好吃。饭前一小时吃零食确实影响食欲。
但是10点或者4点吃东西又离上一餐太近。三餐两点是合理安排,但俺家这娃吃点心也要吃撑才罢休,否则也会闹。点心吃饱了,正餐又该不吃了。
目前我们执行的还是正常按作息时间表,零食和水果随机给点,“十一点魔咒”“五点魔咒”显灵时就是哄,转移注意力。正餐可以适当提前十到十五分钟放娃进餐椅,这样从语言提示可以吃饭到放进餐椅、擦手、放餐具、拿饭,一系列程序做下来,基本也到饭点了。虽然有点费妈费奶奶,但孩子三餐都吃得很好,不要喂,自己吃得香。
育儿是一个不断摸索、修整的过程,也许我们会找到一个打破魔咒的时间表,也许孩子大点后会好一些。孩子吃好、睡好、长得好是我们的目标,在这个前提下,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