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灵魂与桀骜的人生丨维特根斯坦: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矛盾混合体,天才、孤僻、疯癫,是与世界格格不入

文摘   2024-10-16 00:01   山东  

 点击“春风一杯酒SD”关注不迷路  


身在凡尘中,心在五界外,一本书、一杯茶、一个梦,做个享受孤独的局外人!


作者|春风一杯酒
头图|维特根斯坦照片



 维特根斯坦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天才、孤僻、疯癫,与世界格格不入。



    渴望爱和温情,却又不断自我隔离与流放;

    出身豪富之家,却散尽家财过着苦行僧一般生活。

    热爱生命,却无法摆脱家族遗传的命运,时刻面对死亡的来临;

    幽默、理智、聪明乃至天才,却又敏感、悲观、痛苦、孤僻乃至疯癫;

    接受当时最高的、最精英的文化、艺术教育,才华横溢,却总想要挣脱阶级      的枷锁,融入到最平凡、普通的人民当中。




01



世界是一座牢笼,唯有思想广袤无边


在哲学界有三座大山的说法:
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人都要经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叫做伊曼纽尔•康德,这座桥通向了古典哲学。
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都要翻过一座山,这座山的名字叫做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翻过这座山,你就会邂逅现代主义或者后现代主义哲学。
所有通向哲学之路都要趟过一条河,这条河的名字叫做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这条河通向了哲学的没落。

1921年,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发表,由当时知名哲学家罗素作序言,该书的名字也是由罗素命名,但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看了罗素的序言却非常不满意,对于罗素的命名也不是很感冒,他认为罗素根本没有读懂他的著作,根本不知道他在书中说的是什么?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把语言和世界联系起来了,从对世界的逻辑分析过渡到对命题的逻辑分析,通过对命题形式的分析,维特根斯坦为思维划定了一条界线,并对传统哲学的问题进行了考察,最终得出存在着不可说的东西,对此应当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用一句“世界就是世界”终结了哲学千年的争论。






02


富裕家庭出身却渴望挣脱阶级枷锁




1889年4月26日,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生于维也纳钢铁大王之家。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是个典型的超级富二代。其家族是欧洲当时最显赫的豪门之一,家族产业遍及钢铁、铁路、轮胎、金融和建筑等多个行业,其家族建立起世界第一个钢铁“卡特尔”组织,垄断了欧洲钢铁产业,可谓是“富可敌国”,其家族被誉为:“欧洲第六帝国”。

维特根斯坦早年深受托尔斯泰思想影响,虽然出身大富之家,却一直试图挣脱阶级枷锁,把苦难当作自我救赎的道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本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可以免征兵役的,他却坚持以志愿军的身份上了战场,维特根斯坦以一种近乎求死的渴望参加战争,在战争期间他一度拒绝晋升,要求将其派到最危险的地方,1916年,他如愿被派到了一座经常遭到敌军攻击的瞭望塔驻守,大家为他安危担忧时,他却说:“和死神贴近些,也许会给我的生命带来光亮。”
战争结束后,维特根斯坦继续自己的苦难之路,他将父亲的遗产全部散尽,他当过园丁、睡过大棚,后来他又投入了奥地利当时的学校改革运动,投身到奥地利南部一个偏远山村小学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他给孩子们讲建筑风格、植物学、动物学,他对学生们充满了热情,为山村的孩子们带去了显微镜,甚至还做了一台蒸汽发动机,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山村小学里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







03


热爱生活却与世界格格不入


1926年,结束了山村小学生活的维特根斯坦回到了其姐玛格丽特身边。他姐姐正委托建筑师保罗·恩格尔曼设计一幢房子,而保罗·恩格尔曼正是维特根斯坦的朋友,作为维特根斯坦的朋友担忧其精神状态,于是邀请其一起参与到设计中来,结果维特根斯坦逐渐取代了他成为了这座房子的设计师,维特根斯坦将图纸上一切无用的部分都去掉了,只保留了具有明确功能的部分,在维特根斯坦的坚持下,整幢房子以绝对精确的测量、严格的比例、不计成本而著称。

维特根斯坦对于每一扇窗户、每一扇门、甚至每一个窗户的锁乃至每一个暖片的尺寸都要求精确到如同精密机械般的设置。据说当时一个锁匠曾问过维特根斯坦,这里或那里的一毫米真的那么重要吗?维特根斯坦不待锁匠说完就大声回道:“是的!”,锁匠吓得目瞪口呆。当整个建筑落成之时,维特根斯坦呈现了一个完美的作品,就像神的宫殿一样,它的冷峻、素朴、完美让人不忍入驻,维特根斯坦的姐姐感慨道:“这是给上帝住的房子!
1930年,在罗素和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帮助下,维特根斯坦又重新回到剑桥大学,为了争取研究经费,维特根斯坦需要通过一篇论文获得博士资格,在博士答辩时,他用的是《逻辑哲学论》,面对众人的提问,维特根斯坦回答完后,又一脸傲慢地补充道:“别在意,我知道你们永远不会懂的。”维特根斯坦就像一个敏感、傲慢的孩子一样,在40岁时为了获得博士学位,不得不接受当众盘问,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在剑桥待了几年后,1948年,维特根斯坦又跑去了爱尔兰,在海边一间小屋居住,每天沉浸在精神的世界中,与当地淳朴的渔民交朋友,到海边散步,甚至还养了几只海鸟。
他似乎总是与所处世界与文明持有一种疏远的态度,热爱生活却又与世界格格不入。


04


才华横溢、放荡不羁却难逃命运的桎梏


维特根斯坦家族似乎有着严重的遗传心理问题,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大姐终身未嫁,二哥出生不久就夭折,三哥汉斯25岁死于自杀,四哥库尔特40岁时自杀身亡;六哥鲁道尔夫23岁自杀;维特根斯坦在23岁时也曾说过:“过去九年一直活在恐怖的孤单之中,徘徊在自杀边缘。”
整个维特根斯坦家族似乎都被严重的精神疾病困扰着,也许天才和疯子就是一线之隔。维特根斯坦曾坦言,其一生最害怕的是在完成著作之前失去理智或生命。
维特根斯坦是一个天才型的人物,其本人才华横溢、沉迷思考、喜欢冒险、放荡不羁。他十岁时就设计出来缝纫机、长大后做过风筝飞行试验,还设计过飞机的螺旋桨,钻研过数学的基础,更是在罗素门下钻研过数理逻辑,即是罗素的学生也改变罗素思想的人,同时极高的音乐和艺术修养。
1951年,维特根斯坦身患癌症,在其去世前两天还有意识之时,他对整晚照看他的贝文夫人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wonderful)一生!”两天后,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去世了。


编辑制作:春风一杯酒

参考资料

联系方式:微信号:jianghuyeyu9659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您的点赞、转发、关注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联系微信:jianghuyeyu9659

          扫码加微信           





春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