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新时代以来深圳所取得的改革创新成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结果,同时也彰显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历史经验的科学性和重要理论价值。
[关键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历史经验;深圳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4)04-0050-06
[作者简介]宫正(1982—),男,山东乳山人,博士,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党委委员、教育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文章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六个坚持”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既是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体现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洞察和与时俱进。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党中央在新时代赋予了深圳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深圳“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1]P8。新时代以来,深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通过贯彻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积极推动“双区驱动”和“双改示范”,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实践证明,深圳的改革创新成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结果,同时也彰显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性和重要理论价值。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密码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2]P34-35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可以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可以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确保改革开放各项任务贯彻落实。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没有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没有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的坚强领导,就没有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也没有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发展奇迹。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将“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始终保持经济特区建设正确方向”[1]P5作为深圳经济特区首要的历史经验,而且要求深圳在新时代承担新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过程中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
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表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圳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圳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深圳视察指导,对于深圳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内容丰富、体系完备、针对性强,深刻地回答了深圳建设什么样的新时代经济特区、怎样建设新时代经济特区这一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地位、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前进的根本方向、工作基点和根本出路、发展根本动力、战略发展目标安排、改革发展的政治保障、精神动力支撑,为深圳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南。深圳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去推进改革实践,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仅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更深化了对新时代改革规律的理解,从而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成就奠定了根本的前提。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此外,党组织还要发挥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诉求的功能,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因此,深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使党建成为有力推动改革的“红色引擎”,为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深圳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尤其注重发挥干部的作用,不断健全改革的正向激励机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注重在改革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深圳部署实施“百名干部破百题”专项行动,围绕改革任务系统梳理难题任务232项,由200余名正处级以上干部“揭榜挂帅”,将实施重大改革攻坚与党员干部的作用发挥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深圳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切实将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机制优势转化为深化改革的工作优势,正所谓“千难万难,党建引领就不难”[3]。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开放的一项宝贵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2]P24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在谋划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都提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4]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率先实现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必然在全国首先遇到“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深圳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尚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尤其是作为人口众多、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多元复杂的超大城市,深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着眼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党中央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了深圳作为民生幸福标杆的发展定位,要求深圳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5]P3的发展目标。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依托综合授权改革试点,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民生服务供给机制,在创新医疗服务体系、探索扩大办学自主权、优化社会保障机制、完善文化体育运营管理体制等方面率先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深圳—民意速办”民生诉求综合服务为例,该项改革被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列入22条第二批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之一,可以说是深圳在新时代改革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经典实践。该项改革主要基于深圳拥有1700多万实际管理人口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民生诉求体量大、情况复杂、受理渠道碎片化、诉求办理效率低、群众满意度不高的现实挑战,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及“把麻烦留给政府,把方便留给群众”的理念,大幅压减整合全市原有537个民生诉求受理渠道,集中归集至“@深圳—民意速办”主渠道统一受理,构建诉求“受理、分拨、处置、监督、反馈、评价”的全周期闭环管理模式,让民生诉求服务“像网购一样透明”。
深圳通过此项改革还探索出了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径,充分运用信息科技手段,推动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行政体制、公众参与等多领域的改革,不仅及时回应并解决民生诉求,而且进一步完善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吸纳更多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推动了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一项基本历史经验。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守正意味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改革开放朝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6]在守正的基础上,改革开放必须勇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2]P25。创新就意味着在改革开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陈出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开辟改革开放新境界。
从守正方面看,党中央明确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5]P2。因此,深圳在以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始终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在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中来谋划创新,始终确保深圳的改革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从创新方面看,深圳肩负着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的时代责任,从科技、制度、文化三个维度看,在各领域创新中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科技创新方面,深圳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打造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目前,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47万家;拥有各类人才超679万人;各级创新载体超3800家。[7]在制度创新方面,深圳依托综合改革试点,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等方面,为全国探索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在文化创新方面,深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特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的要求,坚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打造文明典范,尤其是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形成了以“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为基本内涵的新时代深圳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制度建设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深远的影响。探索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基于过往历史教训,提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大命题。邓小平在1980年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8]P327在1992年发表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认为至少还要三十年才能形成一套成熟的、定型的制度。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在新时代制度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动态过程,“新领域新实践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9]。
因此,为中国式现代化“探路”的深圳就必然担负着制度创新,以自身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责任,需要以深化改革的方式来推进制度创新,完善各领域制度,从而将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作为深圳的一项重要历史经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也将“率先完善各方面制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作为深圳推进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在新时代的实践中,深圳聚焦经济体制改革,在要素市场化配置、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型开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为例,目前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35项,全国复制推广94项。[10]
在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深圳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土地管理制度、适应超大城市特点的劳动力流动制度、资本市场建设、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等领域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制度创新成果。同时,深圳重视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着眼于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优化调控方式、补齐创新链短板,努力培育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创新土壤。
在构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深圳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颁布《关于深圳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等系列政策,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创新主体、深港合作、“四链”融合等方面发力,致力于打破阻碍创新要素顺畅流通的“堵点”“卡点”,调动了各类创新要素的积极性,切实以新型生产关系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在制度型开放方面,深圳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探索制度、规则、规制、标准方面的开放,积极推动和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扩大贸易、航运、金融、法律事务等领域对外开放,并以开放倒逼改革,不断健全制度创新标准体系。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11]P12法治是相对稳定的,维护秩序的,而改革是与时俱进的、激发活力的。法治和改革之间看似具有显著差异,但法治和改革之间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因此,正确认识并处理法治和改革的关系是涉及一个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12]P275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同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依法治国为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深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重视法治建设,在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方面都具有全国领先的经验。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深圳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使命,法治更加充分地发挥了为改革提供支撑、保驾护航的作用。
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新时代深圳很多改革探索进入到了“无人区”,很多前沿性的探索并无国家层面的法律或政策依据,深化改革迫切需要法治支撑。中央于2019年颁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求深圳以法治确保改革举措落地,明确指出,该意见涉及的各项改革措施,凡涉及调整现行法律的,由有关方面按法定程序向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提出相关议案,经授权或者决定后实施;涉及调整现行行政法规的,由有关方面按法定程序经国务院授权或者决定后实施。此外,2021年,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意见》在法治方面为深圳的改革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空间,要求深圳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即在遵循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基本原则前提下,允许深圳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因此,深圳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生物医药、个人破产等领域大胆运用立法权先行先试,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等具有极强前沿性、创新性的法规,为相关领域改革探索提供了重要法律支撑。
打造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而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设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深圳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颁布《深圳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从完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推进规范文明监管执法、推进严格公正高效司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方面发力,不断完善民营经济法治保障机制,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切实起到稳定预期、激发活力的效果。
以法治促进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圳始终坚持将法治建设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深圳用立法积极回应群众在教育、住房、环保、就业、健康、养老、环境等方面的诉求,为“七有社会”奠定法治基础。此外,深圳还积极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发挥在知识产权、金融证券、国际贸易等领域的专业化审判职能优势来促进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诉讼前端”综合性改革,深圳不断推动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另一方面,深圳注重用法治来促进科技创新,整合现行科技创新法规政策,在此基础上于2020年颁布《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旨在促进和保护科技创新,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链条的规定,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法治基础。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方面,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经验。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问题更加错综复杂,改革所涉及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利益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必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做到改革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遇到的挑战也更加严峻,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好各种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13]
积极推动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深化改革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改革系统集成不仅需要从中央层面加大统一规划的力度、形成合力整体推进,也需要从地方基层来实验综合改革,为全国探索更多的经验。新时代以来,深圳推进的综合授权改革试点非常典型地体现了系统观念在深化改革中的运用。2020年,中央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领域推出27条改革举措以及40条首批授权事项。综合改革试点一方面体现了中央授权地方更多改革自主权和灵活性,即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集合。另一方面就是采取制定授权事项清单,批量授权改革事项,体现了各领域改革举措的系统协同,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目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近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已3次发文向全国推广深圳改革创新举措87条。
科学统筹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把握好改革的时度效,统筹战略和策略,确保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改革开放中既要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又要积极稳妥、蹄疾步稳,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深圳作为实际管理人口众多的超大城市,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风险。因此,深圳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注重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将改革的力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同步考量,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着眼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高度重视协调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深圳位于改革开放前沿,各种风险挑战集聚,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行稳致远。以深圳在科技创新的探索为例,深圳在推进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过程中,本着既大胆推进又稳妥可靠的原则,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做到科学决策,确保技术安全、信息安全、产业链安全。比如,面对具有不确定性的无人驾驶技术,深圳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进行立法,强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应当遵循依法有序、严格监管、安全可控的原则,在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准入登记、使用管理等环节都贯彻了安全的理念。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集中概括为“六个坚持”,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重要理论创新。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所有成就都是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基础上获得的。同时,深圳的实践探索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的形成也发挥了先行示范的作用,作出了应有贡献。面向新的历史起点,深圳应总结历史经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继续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勇敢探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宁若鸿,樊怡君.“@深圳-民意速办”连着群众身边大大小小事[N].深圳特区报,2023-05-15.
[4]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6]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7-11-21.
[7]闻坤.深圳高新技术企业达2.47万家[N].深圳特区报,2024-07-10.
[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4-07-22.
[10]樊怡君.党建引领激发前海制度创新新动能[N].深圳特区报,2024-07-25.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2]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13]新华社.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