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重的人,连喝它15天,把脾胃暖起来,残留的湿气扫干净

健康   2024-08-29 21:01   广东  



本文导读 


把脾胃暖起来,湿气慢慢溜走


处暑已过,暑气渐消,然而湿邪却未曾完全退去。在这夏秋交替的微妙时节,我们的身体正经历着一场悄然的变化。


白日渐短,凉意初显,然而残留的暑湿之气仍在体内盘桓。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困脾碍胃,此时若不及时调理,极易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身体乏力、食欲不振、头重脚轻等不适。

如何去除夏天遗留的湿,让我们的身体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处暑后

湿气仍易困脾

处暑过后,暑气渐退,然而湿邪却如同挥之不去的幽灵,盘踞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

这个时节,天气虽不再酷热难耐,但空气中往往弥漫着一种若有若无的黏腻感。白天仍有余热,而夜晚却开始泛起丝丝凉意,昼夜温差逐渐加大


图源:摄图网

正是这种燥湿并存的特殊气候,容易导致人体内外环境的失衡。


在这样的天气里,许多人会感到一系列不适状况。常见的有:


▷身体乏力,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精气神;
▷胃口变差,对食物提不起兴趣;
▷头脑昏沉,思维迟滞,好似脑中装满了浆糊;
▷身体沉重,特别是手脚发沉;
▷睡眠质量下降,容易疲倦嗜睡;
▷有些人还可能出现腹胀、便溏等消化道状况..

这些表现,在中医看来,正是湿邪困脾的典型症候。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主要负责运化水谷、输布精微。脾喜燥恶湿,而恰恰这个时节的湿邪特别容易侵犯脾胃。


当湿邪困阻脾胃,就会影响其运化功能,导致水湿停滞,气机不畅。就像一台运转不良的机器,无法有效地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自然就会出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状况。


图源:摄图网

此外,湿邪的特性是重浊粘滞,蕞易伤及脾阳。脾阳不足,则无力推动气血运行,因此会感到身体沉重,头脑昏沉。

湿邪同时也会影响清阳上升,使头脑不得清爽,思维迟缓。正所谓湿为阴邪,困脾碍胃,如果不及时去除体内的湿邪,调一调脾胃,很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身体状态,为秋冬季节的健康埋下隐患


因此,在处暑后的这段时期,我们更应该注意调养身体,除余湿,温养+脾胃,以保证身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季做好充分准备。


温中健运脾土
把夏天遗留的湿气化出去


处暑过后,去除夏天遗留在体内的余湿,成为养生的重中之重。然而,真正的关键并非单纯地祛*湿,而是温养*脾胃

中医认为脾健则湿去,胃和则气化,道出了脾胃功能与湿气之间的密切关联。


图源:摄图网

为什么要选用温*脾胃去余湿的方法呢?


首先,温暖脾胃能直接强壮脾的运化能力和胃的受纳功能,促进水液代谢,防止湿邪停滞。


其次,它调节气机升降,使脾气上升带动清阳上布,胃气下降促进浊阴下行,形成协调的上下运动,助湿邪运化排出


更重要的是,温暖脾胃可激发人体阳,而阳气恰有蒸化水湿之效,能将湿邪化气而出。


此外,温暖脾胃对水液代谢很友好,强壮脾的统水能力,使水液运行通畅,减少湿邪聚集。

它还影响三焦气化,特别是中焦运化和下焦排泄能力,为湿邪的运化排出提供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脾与肺、大肠关系密切,温暖脾胃间接帮助了肺的宣发肃降和大肠的传导功能,肺司呼吸而摄纳清气,脾主运化而化生水谷精气,输于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化*湿网络。


图源:摄图网

综上所述,温暖脾胃通过多重机制多面促进余湿清除,不仅缓解当前不适,也从根本上强壮身体化*湿能力。


在处暑后的养生中,我们应当注重温暖☼脾胃,激活身体自身去湿能力,达到标本兼治之用。


这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精髓,通过调理+脾胃,不仅解决当前湿邪困身,还能防住更多潜在的健康隐患,为迎接秋季做好充分准备。


给你几个小办法
让中焦暖暖的,湿慢慢溜走

艾灸2个穴位,带走身体余湿


艾灸是一种简单有用的外治法。我们重点推荐两个穴位:中脘穴和足三里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处,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健运脾气化湿。



足三里穴则位于小腿外侧,膝下3寸,胫骨外缘一横指处,此穴又为胃气之大会,足阳明之所属,故名足三里。



这两个穴位的组合颇具巧妙,中脘直接作用于脾胃,足三里通过经络系统调理,上下同时发力,既能温暖脾胃,又能促进气血运行,对余湿的泄出很有帮助。


建议每日艾灸两穴各15-20分钟,持续7-10天为一个周期。


温暖食物,把脾阳暖暖,寒湿退退退


在饮食方面,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季节的变化,及时调整饮食结构。虽然此时还有暑热和秋老虎的残留,但我们不宜再采用寒凉饮食来清暑


过分寒凉的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反而加重湿邪困脾的状况。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温性平和的食物,既不伤阳气,又不增热邪,调和阴阳平衡。


暖暖这个渣脾胃,古书中有个补肚子的方子——炒米水

小时候肚子不舒服,妈妈便会把米在锅里炒上一炒,然后煮成水给我喝,焦香焦香的,挺管用


这个食方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个民间方,不少古籍里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原方出自:《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陈米(一升用生姜二斤取汁浸米焙捣筛为末炒令黄) 肉豆蔻、 草豆蔻,上六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本草纲目》也曾经记载过其效用:炒米汤,yi胃除*湿。


提到的炒米汤,就用到了干姜、大米。


干姜能给到脾胃足够暖力,让身体更好接纳能量、补力。


大米的米气给脾胃土气,厚脾胃,而且炒过后,焦香入脾易吸收,很适合大部分现代脾虚又寒湿又脆皮的人


如果你嫌自己炒制麻烦或者不知道比例搭配,正安陈皮姜米茶已经为你做好了,以干姜、黄小米、陈皮配伍而成
-广告-
日常价:39.9/盒
限时优惠:2盒72,每盒36元
点图购买,截止8.31


其中,有姜的热性,给中焦脾胃升起一枚小🌞;有陈皮的燥性,升旺你的脾力;有黄小米的米气,用谷气补一疲软的土气

一次一袋,加热水泡开,就是一碗焦香和姜味十足的姜米饮。


每次吃完冷、黏、腻、油的东西,我都喝上一杯姜米茶。


这个味道,正好是脾胃喜欢的味道,我也好喜欢,有淡淡的姜味,混合陈皮的清香,还有黄小米的焦香,喝起来不会觉得辣,反而感觉胃里暖暖的

感觉这种「暖力」有在给那些虚啊、寒啊,开了一个口子,让它们悄悄地溜走。


日常价:39.9/盒
限时优惠:2盒72,每盒36元
点图购买,截止8.31

我总忍不住嘴,冷奶茶、雪糕,冰水果吃太多了,冷到肠胃,肚子叽里咕噜窜稀,就试试喝它,暖暖的,很贴心。

今年湿盛,导致家里小孩、老人没食欲吃饭不香的,也建议常备着,内在调好,自然吃嘛嘛香!

还有下面这些情况,也很适合吃:

  • 总觉得浑身没劲儿,无精打采;
  • 湿气多,身体沉重
  • 白腻舌苔;
  • 摸摸肚子冰凉;
  • 大便黏腻不爽
  • 还有各种胃气受伤的情况,就盘它...


我们喝的时候,一次一袋,用热水冲饮即可。记住,要慢慢地小口喝完。

喝的过程中,从喉咙到胃都是暖暖的、热热的,逼着藏在内在的湿、寒气慢慢地从身体里发出去了。



脾胃虚寒、寒湿的人都很适合哦,夏秋过渡期调养,建议每天来1-2杯。


一盒有20小袋,日常价39.9元/盒,2盒72平均每盒才36元/盒!

趁好价,已经炒制好的陈皮姜米茶建议多囤点。


桂圆干

当归黑豆

焦山楂陈皮饮


| 处暑,秋正浓 |


版权声明:
1.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 。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3.部分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今日编辑:果丹皮
*本文含广告
 或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品致好物

答摩
答摩健康是梁冬先生创办正安文化旗下子公司,一个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家庭健康实训」平台,让每一个家庭拥有健康守护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