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大孙瀚君/TUD冯新亮团队: 打破酸性 OER 活性/耐久性平衡

学术   2024-12-28 10:46   英国  

研究背景

钴氧化物 (Co₃O₄) 作为一种地球上丰富的材料,由于其与 RuO₂ 相当的 O-中间体结合能、以及在酸性介质中优异的静态耐久性,理论上被预测为具有良好活性的 OER 催化剂。然而,在酸性介质中,Co₃O₄ 的实际催化性能并不理想,这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
  1. 与碱性介质中相比,酸性介质中催化剂表面上 OH* 的覆盖率较低;
  2. 在常规吸附质演化机制 (AEM) 过程中,多个步骤导致频繁发生的价态变化加快了表面重构并限制了耐久性。

研究内容

为了提高 Co₃O₄ 在酸性析氧反应 (OER) 中的活性和耐久性,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孙瀚君教授、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冯新亮院士团队通过调节局部键合环境来优化反应过程

在 OER 过程中,利用第二个活性位点(晶格氧)促进氧-氧直接耦合,即晶格氧氧化机制 (LOM)。直接的氧-氧耦合不仅减轻了形成 O–O 键之前不稳定的重构问题,并可以突破传统 AEM 路径的理论限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由 Ru 单原子 (5.16 wt%) 掺杂氧化钴 (Ru SAs-CoOₓ) 组成的电催化剂,以打破酸性 OER 的活性/耐久性平衡。

  • 图 1. 催化剂设计思路及其电子结构。

理论计算表明:(1) 引入杂原子 Ru 有助于产生 OH*,从而为随后的氧化过程提供丰富的 OH*;(2) Ru 的引入可以增强 Co 3d 和 O 2p 之间轨道重叠,进而增加 Co–O 键共价性;(3) Ru 掺杂促进氧空位 (Oᵥ) 生成,促进 OER 过程中 O–O 的直接耦合和晶格氧析出

在 N₂ 饱和的 0.1 M HClO₄ 电解液中对所得的催化剂进行了活性测试。当 Ru 的含量达到 5.16 wt% 时,其在 10 mA cm⁻² 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最小的过电位 188 mV,显著低于商业 RuO₂ (312 mV) 和原始 Co₃O₄ (395 mV)。除此以外,与商业化 RuO 及原始的 Co₃O₄ 相比,Ru SAs-CoOx 耐久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 图 2. 电催化 OER 活性测试。

通过原位电化学质谱、原位拉曼等测试证实了 LOM 机制的发生,并且理论计算结果也表明 LOM 路径表现出较低的能垒。此外,Ru 掺杂以后材料的整体水解离能垒显著降低,这可以在催化剂表面产生更多的 OH* 促进 OER 反应的进行。

  • 图 3. 原位测试。

  • 图 4. 理论计算。
综上,这项工作主要报道了一种将 Ru 优先取代 Co₃O₄ 的 Co²⁺ (Td) 位点的 Ru SAs-CoOₓ 催化剂,这种 Ru SAs-CoOx 催化剂能够克服酸性析氧反应 (OER) 的催化活性和动态耐久性之间的平衡。相关的原位测试和理论计算表明 Ru 掺杂后提高了 Co₃O₄ 表面上 OH* 覆盖度和 Co–O 共价性,为氧析反应提供了更多 OH* 物种,并减缓了不稳定重构过程。此外,所获得的 Ru SAs-CoOₓ 在价格上优于商业化的 RuO₂ 和 IrO₂(分别为 RuO₂ 的 1/3 和 IrO₂ 的 1/15)。
相信这些发现不仅将为设计更高效、更稳定催化剂提供指导,还可以为进一步探索活性位点结构和催化机理开辟新途径。相关成果以“Regulating Co–O covalency to manipulate mechanistic transformation for enhancing activity/durability in acidic water oxidation”(《调控 Co–O 共价性实现反应机制的转变,提高酸性水氧化的活性/耐久性》)为题,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 Chemical Science 上。

论文信息

  • Regulating Co–O covalency to manipulate mechanistic transformation for enhancing activity/durability in acidic water oxidation
    Jiachen Zhang, Guangbo Chen, Dongmei Sun, Yawen Tang, Wei Xing, Hanjun Sun* and Xinliang Feng*
    Chem. Sci., 2024, 15, 17900-17911
    https://doi.org
    /10.1039/D4SC05547K

作者简介

孙瀚君 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
本文通讯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 年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17 年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7-2021 年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 2% 影响力科学家,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第三完成人)。以通讯/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30 余篇,代表性工作发表于 Angew. Chem. Int. Ed.(6)、Adv. Mater.(4)、Acc. Chem. Res.,等学术等期刊,总被引 7700 余次,H 因子 33。申请发明专利 7 项,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4 项。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Carbon Energy 青年编委。相关工作被 C&EN、MaterialsViews、WileyChem 等学术媒体报道;参编学术专著一部;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等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共轭材料光/电催化、类酶催化、能源转换等。






冯新亮 教授
德国马普学会微结构物理研究所

本文通讯作者,德国马普学会微结构物理研究所主任、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讲席教授,德国科学与工程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包括新型聚合物的合成方法,有机和聚合物合成,界面化学,π 共轭体系的超分子化学,自下而上合成碳纳米结构和石墨烯纳米带,有机二维晶体,包括二维(超分子)聚合物,二维共轭聚合物和用于光电子,自旋电子学,分子量子和计算器件的二维共轭金属有机框架,二维晶体的电化学剥离,石墨烯和二维材料的能量存储和转换,新能源器件和技术。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 NatureScience 及其子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700 余篇,总引用量超过 11 万次,h 因子 165。

期刊介绍

Home to exceptional research and thought-provoking ideas. Open and free, for authors and readers.

rsc.li/chemical-science

Chem. Sci.

2-年影响因子*7.6
5-年影响因子*8.0
JCR 分区*Q1 化学-综合
CiteScore 分14.4
中位一审周期33 


Chemical Science 是涵盖化学科学各领域的跨学科综合性期刊,也是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旗舰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不仅要在相应的领域内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还应能引起化学科学其它领域的读者的广泛兴趣。所发表的论文应包含重大进展、概念上的创新与进步或者是对领域发展的真知灼见。发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催化、化学生物学、分析化学、超分子化学、理论化学、计算化学、绿色化学、能源与环境化学等。作为一本钻石开放获取的期刊,读者可以免费获取所发表论文的全文,同时从该刊的论文版面费由英国皇家化学会承担,论文作者无需付费。

Editor-in-Chief

  • Andrew Cooper
    🇬🇧 利物浦大学

Associate editors
  • Vincent Artero
    🇫🇷 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

  • Luis M. Campos
    🇺🇸 哥伦比亚大学

  • Lin Chen
    🇺🇸 西北大学

  • Graeme Day
    🇬🇧 南安普敦大学

  • Mircea Dincă
    🇺🇸 麻省理工学院

  • François Gabbaï
    🇺🇸 得克萨斯农工大学

  • Subi George
    🇮🇳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高级科学研究中心

  • Ryan Gilmour
    🇩🇪 明斯特大学

  • Stephen Goldup
    🇬🇧 伯明翰大学

  • Jinlong Gong (巩金龙)
    🇨🇳 天津大学

  • Zaiping Guo (郭再萍)
    🇦🇺 阿德莱德大学

  • Christian Hackenberger
    🇩🇪 德国莱布尼茨分子药理学研究所

  • Malika Jeffries-EL
    🇺🇸 波士顿大学

  • Ning Jiao (焦宁)
    🇨🇳 北京大学

  • Tanja Junkers
    🇦🇺 莫纳什大学

  • Hemamala Karunadasa
    🇺🇸 斯坦福大学

  • Maja Köhn
    🇩🇪 弗莱堡大学

  • Yi-Tao Long (龙亿涛)
    🇨🇳 南京大学

  • James K McCusker
    🇺🇸 密歇根州立大学

  • Thomas J Meade
    🇺🇸 西北大学

  • Paolo Melchiorre
    🇮🇹 博洛尼亚大学

  • Gabriel Merino
    🇲🇽 墨西哥国家理工学院科研和高级研究中心

  • Hannah Shafaat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Dmitri Talapin
    🇺🇸 芝加哥大学

  • Toshiharu Teranishi
    🇯🇵 京都大学

  • Andrei Yudin
    🇨🇦 多伦多大学

* 2023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Clarivate, 2024)

 CiteScore 2023 by Elsevier

 中位数,仅统计进入同行评审阶段的稿件








欢迎联系我们发布论文报道
📧 RSCChina@rsc.org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

RSC英国皇家化学会
英国皇家化学会,是全球领先的化学学术团体,致力于推动化学科学的卓越发展。推送最新的国际化学新闻,分享顶尖的化学科研成果及丰富的化学学术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