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耕读教育让学生走进山水林田湖草沙

教育   2024-10-13 12:04   甘肃  

编者按: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积极践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方针,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保障体系建设。为全面展示学校自评自建工作成效,立体展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专题报道,集中宣传展示学校立德树人、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等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以教育强国、农业强国战略目标为牵引,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引导当代农科学子“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是涉农高校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近年来,学校将耕读教育与“三农”实际紧密联系,将耕读教育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推动高等农业教育走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形成了“耕读+专业实习”“耕读+劳育活动”“耕读+社会实践”等独具特色的耕读教育模式,锻造了一批能力强、能吃苦、下得去、留得下、拿得起、靠得住,主动深入农村,扎根基层,用知识和汗水支持西北建设的农大学子,耕读教育实践育人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思想引领 加强耕读教育文化浸润

学校积极推进农耕文明进校园、进课堂。开设“知农、爱农”第一课,引导师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增强农业院校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中华耕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突出思想引领,以“四坛一夜”“节气讲堂”“课程思政”建设等为主要形式,推进农耕文明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让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文化熏陶,将农耕文明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宣传展板、景观设计体现耕读文化宣传,“活化”校园育人载体,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中感知中华耕读文化。强化榜样带动,通过各类宣传平台,开展“勤耕重读”学习宣传活动,邀请先进典型、师生、校友等开展校园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激扬青春、报国奉献。

孙万仓教授给本科生上劳动教育第一课


系统规划 夯实学生专业技能

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中,学校持续增大实践教学课程比重,明确实践教学对学生毕业目标和核心能力提升的支撑作用,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总体不低于22%,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总体不低于29%。针对耕读教育和劳动教育零散不系统的现状,创新重构知识体系、培养模式、培养要求和教育质量新标准,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科学合理安排耕读教育教学计划,四年贯通逐级递进,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知农为农、强农兴农。将“耕读教育+”教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渗透到入学教育、专业理想教育、责任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等各环节。全校每年共开设“农学专业生产实习”等涉农专业实践课200余门次,组织学生近万人次赴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耕读教育实习实践活动。






课程建设 构建耕读教育课程体系

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结合生态文明、粮食安全新开设《大国三农》《当代中国的农业、农村与农民》等通识耕读教育特色课程。开展以农史农耕文化为主线的“入学教育”,开足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劳动教育”理论课和实践课,开设农业特色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类公共必修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所蕴含的耕读教育元素,梳理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耕读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构建耕读思政新格局,将思政课、课程思政与耕读教育结合,推进思政创新。

新生入学教育参观甘肃农业大学认知馆


项目推动 打造耕读+劳动教育品牌活动

学校采取项目制推进耕读+劳动教育品牌实践活动,2023年以来共立项劳动教育改革实践项目30余项,参与师生3000余人。形成了《耕读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耕读羲园”走靖远、沃土育人谱华章》《“庆五谷丰登感党恩弘农耕文化育新人”丰收节劳动教育系列活动》《“劳修于心育践于行”果树病虫害防治特色实践》等改革实践项目,“一院一品”“一校多品”的耕读+劳动教育品牌实践活动逐渐形成。

2023年优秀耕读+劳动教育改革实践项目活动


平台搭建 拓展耕读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建成课程性实验、科研创新、虚拟仿真实验、综合性开放平台等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各实验中心(室)对本科教育开放运行、资源共享;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断拓展,搭建多元化实践育人平台,建成36个“专家院”和21个“科技小院”;自主产权综合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启动武威黄羊镇综合实验基地建设项目和天祝高山草原站改造项目,满足更多师生同时进驻开展综合实习;学校认定了“甘肃农业大学认知馆”等21个校内外校级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初步构建了校内校外联动互补、多层次、多类型的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群,形成了集农耕文化、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三大类型基地的耕读教育平台。专业认知、实验实践、科学研究逐级递进,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运行模式业已成型。

旱作农业综合实验站耕读教育基地开展安宁五校联盟活动


注重实践 提升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以暑期“三下乡”为主体,发挥专业社会实践育人功能。近三年组建“赴永昌县苜蓿科技小院‘锤炼本领,助力三农’学习服务实践团”“科技小院青春行赴永昌奶绵羊科技小院服务实践团”等累计278支队伍,广泛开展理论普及宣讲等专项实践活动,累计参与近6000人次。2023年暑期举办“科技小院青春行”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来自全国11支实践队报名参加,为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锻炼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人民日报报道甘肃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情系“三农” 突显耕读教育成效

以田间地头和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为教学主阵地,引导学生走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提升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素养,激发学生在“希望的田野”干事创业的热情。通过生产劳动,推动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受教育、长知识、增才干,涵养学生知农爱农情怀和兴农强农责任。连续多年开展的耕读教育,是学校莘莘学子情系“三农”、建设美丽甘肃的真实写照,教导和激励着一代代农大学子刻苦学习,脚踏实地,志存高远,锻造了一批知农爱农的甘农学子。近年来,学校面向“三农”领域,培养乡村振兴“引路人”和产业技术“领头雁”,通过“三支一扶、西部计划、选调生”等方式,培养的县域、乡镇后备干部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者、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占比达35%以上,学校被誉为“甘肃省地方基层干部的摇篮”。本科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等领域,70%以上的毕业生服务于西部地区,在甘肃省内就业占比达46%以上,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在有效供给农业人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甘肃农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应有的“甘农贡献”。














END
甘肃科技报:5605.47公斤!甘农薯七号再刷新高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坚持立德树人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甘肃农业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甘肃农业大学持续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工程提质增效


来源 | 教务处

编辑 | 谢媛渊

责编 | 张馨正

审核 | 王向林

终审 | 王百玲

投稿邮箱:xwzx@gsau.edu.cn

更多甘农新闻,敬请关注甘肃农业大学官方网站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甘肃农业大学
敦品励学,笃志允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