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杂荟

文摘   2024-07-07 15:04   江苏  

    

      早些年间,因喜欢“舞文弄墨”,网络平台上注册过几个账号。发几张照片,显摆一下旅游行程;码几行文字,说点不痛不痒的闲话,不过时间长了,现在全都找不到了。


      好在当年还算认真,发文都是有底稿的。品读一番,谈不上什么真知灼见,意思还是有点的,于是,整理这篇网文杂荟,恢复点记忆。


      以下文字均为当时原文,只作错别字、文字通顺修改。


       

       一、照相摄影关系之研究(2010/5/10)

      这个题目有点大,不过现在要赶一下时髦。好在我这个“研究”还算实在,不是假大空的,也不需要立项拨研究经费,一说而已。

      照相,我理解基本就是用感光材料(包括电子设备)记录场景和人物,只是操作设备,没有艺术创作的内容,当然,是在感觉好的状态下记录。

      摄影,感觉有那么点“艺术”的成分,连起来就是摄影艺术。当然,这是老套的说法了,起码我认为其中的艺术成分也不是那么多的,下里巴人也可以玩。

      且不论胶片机,就是数码相机,当年高高在上的单反机,好像现在也是很便宜了。天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手握一部数码单反,长枪短炮,随处可见。

      这只是现象,本质上还是有差异的。无论是照相还是摄影,最终的结果要反映出来,印成照片或在电脑上显示,或在网上发布,这种差别是一目了然的,无需我多言。

      我要研究的,就是如何“缩小”这个差别。

      窃以为,照相的话,无需爱好,也无需研究,记录而已,相机都是全自动的,把要记录的放到取景框里摁快门,但端稳别晃动了。

      看来需要研究的就是摄影了。

      实话实说,对于摄影的“研究”,在下已经做了N多年了,期间教训多多,这些就不赘述了。

      以下是研究成果:

        1、花上4-5000元,买一部单反套机,把说明书好好看懂了,知道什么时候怎么操作就到位了。

       2、买一本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的《美国数码摄影教程》,粗读一遍,以后如何阅读没有限制。

      3、春夏秋冬,天气好(只要不是大雨瓢泼),有空,带上相机出去拍。但不要随意乱拍,看到的东西未必都可以拍,要拍那些能体现自己想要表现的景物。

      角度、光线、构图,这些都是在摁动快门前要考虑清楚的事情,别陶醉在快门的卡卡声中,那声音确实蛮迷人的。

      4、上网交流,看别人如何拍的、如何说的,结合自己的想法揣摩一下,同时,也可以把自己认为拍的好的片子发上网,看看别人如何评价的,时间长了必有好处。

      5、有机会参加外拍团队活动,看别人如何实地拍摄的,好处大大的。

      最后一条,摄影的乐趣在于自己的感受,说到底是自娱自乐。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做成大家的。

      (当时的认识,基本属于调侃。)

      

       二、初逛上海世博会(2010/6/11)

      上海世博会开展已经有一个多月了,6月7日和8日花了两天时间跟团去了一趟。

      恰逢世博开展以来游园人数最多的两天,达50万。见识了人多的情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真是恰如其分,哈哈。

      热门馆排队的人真多啊,为了几分钟,排队几小时,感觉不值得。那就开走,也就是逛,如逛街、逛商店一般。

      对于喜欢摄影的人而言,除了在江边拍摄夜景以外,几何线条运用可以拍出有视觉冲击力的片子,至于场馆、人群的拍摄,几与扫街无异。

      对于本人而言,此次逛世博的收获还是蛮大的,一是没有带脚架,利用相机的高感,也拍出了一些较为满意的片子;二是体验了世博的气氛,抢到了一些还算精彩的瞬间。值!

      有机会还是可以再去的,如果再去,以逛场馆为主了,摄影的事情可以搁置,当然,机器还是要带的,多拍花絮吧。

      有了一次的体验,二次会更好吧。如果有机会。

      不去逛世博,肯定后悔;去了,只要不奢望一网打尽全部看全,有重在参与的心理准备,那就不会太失望。

     ( 详见《上海世博会的点滴记忆》)

      

       三、又到摄影季之遐想2010/9/14

      每年的秋天,丰富的色彩、和熙的光线组成了一幅幅让人激动的场景,这是摄影人盼望等待的季节。

      往年都是等待摄影班的安排,今年是自己安排了,准备去坝上。

      坝上,号称是摄影人的天堂。看到别人在那里撷取的美景,总是想某天是否也实地转它一圈,今年,在下要圆梦了。

      其实,摄影只是一种爱好而已,但比起其他的爱好又有其特殊性,而且,这项爱好的成本还是蛮高的。

      如果只是随意拍拍,一般的器材并不贵,在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成本并不高。

      但是,对于摄影爱好者,特别是有点发烧的爱好者而言,器材就不是那么便宜的了,动辄几千,搞不好就是数以万计。

      自打跌入尼坑,自己的花费就是数以万计了,好在还不算高烧,目前的花费尚未对生活构成财政危机。

      再有,就是需要时间,上班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不也就是退了休才有大把的时间嘛。

      一般摄影人也是有圈子的,三、五同好者在一起侃,是可以找到很多共同语言的。不过,文化层次的差异、摄影水平的高低、实践的多少也会导致侃的深度。

      尽管如此,只要是以互相尊重为前提,无论是否爱好者,是否存在年龄、层次、水平的差异,最终都是可以有共同语言的。

      套用橡树摄影网的一句口号,那就是“天下橡友是一家”嘛!

      然而,橡友可以成为一家,其他的什么友,未必可以成为一家的。

      古人云,友分益、诤、损、佞嘛!老丘(吉尔)说的更直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利益。这个问题不是我等要探讨的,打住了。

      还是说摄影,到人人向往的摄影圣地去拍摄,是摄影人梦寐以求的梦想,其实,好好拍好自己周围的风光才是必须要做好的。

      透射到内里,那就是摄影也属创作活动,得要有思想,深刻的思想才可以带来表现形式的独到。

      当然,不是为了吃饭而摄影的,基本还是个玩而已,悦人悦己;过于追求所谓思想、意境,或许就没有什么好拍的了,也就太累了。

      说到底,仍然是,快乐摄影,摄影快乐!

    (似乎有点认识,在《鸡鸣寺》一文有进一步的阐述)

      

       四、外拍归来说摄影2010/10/4

      九月中旬开始直到九月底,从围场坝上到杭州,又再一次到上海世博会,马不停蹄赶场子。回来片子出了一大堆,卡用完了,赶紧买了个500G移动硬盘,要不片子可真是无处存放喽。

      拍完片自然就是整片了。明明当时热血沸腾按下快门的景色,现在看来一点感觉没有了。

      还好,尽管满意的片子不多,多少还有几张可以自我满足的片子。也许,需要时间的积淀,弄个大硬盘,留着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有遗憾,是正常的,特别对于外出拍片。每每看见当地摄影人的作品,那是一个好字了得,然我等匆忙赶场子的人是没有那个福分的。

      这应该是很可以理解的,八个字评价,只可欣赏,无法模仿。

      我想,外出拍片享受过程是最重要的,玩摄影本身也是如此。

     这次外拍的过程,的的确确享受到了摄影的快乐和辛苦,其实,这也就可以满足了。

    (看看那时的劲头,结果就是积压在硬盘里的大量片子)

      

       五、皖南归来2010/12/13

      上周末三天游览了皖南黟县的西递和宏村,著名的皖南古村落,久向往之终于亲历,不错的地方。

      过去听人说,这些地方由于旅游开发商业气息过浓,已经失去了所谓“原汁原味”,我看未必。个中问题有人专门论述,与我无关,只要感觉好就行了。

      “退休”已八年,特别近几年旅游加摄影,尽是快乐的。

      退休前,想玩,没时间、没精力、没钞票,退休后,这些都已经不是问题,既然如此,何不尽情享受一下生活赋予的那些闲情逸致呢?

      年龄大了,喜欢回忆,而很多老人,也就在回忆中好像才能找到自我。

      其原因还是没有跟上时代,与当下格格不入也就只好回到过去,窃以为过去再好,再春风得意,都过去了;而明天怎么样,也没有必要去筹划,子孙自有子孙福,过好今天才是最现实的。

      皖南很多民居留下来了,但当时那些辉煌的人物都不在了,看到这些,其中的哲理恐怕不说也明白了。

      (详见《堂屋》组片)

      

      六、年终总结2010/12/31

      在单位时候,每到这会一个重头戏就是年终总结。回家了,这事就淡了,然而,实事求是地说,总结还是必要的。不过,这种总结已经完全没有过去那种功利目的了。

      不说大家都懂,呵呵。

      过去一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当然是世博,我是那么认为的。重大的现实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是我等考虑的,有生之年赶上了,幸运。

      过去一年最高兴的是,后期制作有所突破,摄影爱好开始了新阶段。这点,对于没有这个爱好的人来说是不值得一提的,而对我而言,意义重大。

      别的,不好说,也没有必要说了,神马都是浮云,哈哈。

       

     七、小年饭2011/1/26

      今天,农历腊月二十三,单位请大家吃饭,选的日子蛮有意思的。

      在位的时候可能各有各的性格,这会都平和了,该来的都来了,能来的也都来了,因为,还有永远来不了的,能来说明一年平安。

      其实,人在世上不过几十年,年轻的时候争强好胜那是为了进步,如今,很多事情应该都可以看开了,老了再做“愤青”,得不偿失哦。

      现在,看到不少人牢骚满腹,客观地想想,当下的社会尽管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比之过去实实在在还是进步了。想想四十年前,发牢骚都是不能公开的,那是什么日子呢,难道比现在好?

      前两天参加了橡树俱乐部的年会,来的人可真多,仅参加晚宴的就是十六桌,规模空前啊。

      这年头,还是来点实际的,满足自己的爱好,平平安安,那是比什么都强。


      

      八、新年新气象2011/1/28

      再有一个星期,农历庚寅年就过去了,辛卯年到了。洒扫庭除,辞旧迎新,年年如此。

      其实,过春节这个民俗现在似乎已不那么隆重热烈了,唯一还有表现的就是车站码头的人流,一下增加了很多,使人有点感觉。

      前两天参加了单位的聚餐,气氛似乎与往年有变化,问候的内容已经从“发财”变为“身体如何”,“去哪里游玩”云云。

      听说单位组织摄影爱好者协会报名,100多人报名,占比五分之一还强,甚感诧异,恐怕这也是新气象,领导们要烦了,如此玩物丧志,工作谁干?哈哈!

      对于我等则是老年所乐的事情喽,事情就是那么神奇,时间说明了一切。

      单位墙上展示的片子换了,还行,不过后期差了点,要不效果可能会更好。当然,片子本身恐怕也做不好后期,自己的经历说明了,好片子是从一开始就要好好拍的。

      建议不要外拍了,坐下来品品片,效果更好。

      也许,这应该是新气象。


      

       九、苏州二日行(2012/4/19)

      清明节后应邀去苏州,一半是为了业务工作的事情,另外就是想去拍拍水乡古镇,但实际情况还是有点匆忙。

      尽管地主安排很精心,专门雇佣一司机一车,准备去古镇看看,但考虑到摄影也是需要团队的,一个人去显然没有情绪,打住。

      没有去成古镇,不过还是在苏州的古街转了转,额外的收获是到独墅湖边绕了一会,当地人开发住宅的一个区域,拍了几幅资料片,聊胜于无。

      由此感觉,摄影并非轻松事,尤其是想猎取到好的片子,更为不易。

      其实,现在的摄影不是为了什么大不了的理想,娱乐而已,就此,拍点小片也是很不错的。

       独墅湖边的教堂,看来是真的,不是旅游景点,环境比较优美

      耶稣基督像。但未见到神父,也不好意思到里边看看

    (2020年8月《夏秋之交姑苏行》就比较详尽了)

      

       十、网络那些事2011/5/3

       经常在一个摄影网混,近来碰到一桩事,很有意思。

      某男,年岁颇大,起码60以上,做事认真,也聪明,在摄影上进步很快,得到网民高赞。

      然此男有一心态不好,那就是争强好胜,对年轻人而言,是好事,对此等年龄者,绝对是不好的。

      更不幸,此男与几个同样年龄段的摄友搞到一起,号称老顽童,而其中也有个别人脾味与其相投,于是乎,有故事了。

      从年前年会的端倪,到前个把月小闹,五一前大发难,颇有文革再起之势,时间跨度几个月。

      说起来一大篇,简而言之,就是轰轰烈烈开始,在一片声讨中偃旗息鼓。此男声称不玩摄影了,而他的那几个摄友呢,以前是煽风点火还帮腔,这次是没有一个冒头的。

      这故事的意思是:

      交友绝对要谨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历来如此。

      此男其实人并不算坏,与其交往几次,只是感觉过于精明,年龄大把了还不够淡定而已,坏在他后边的某些人,属于摇鹅毛扇的人,最坏。这种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仍然会有,警惕。

      做人要厚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也。

      过去说老好人是革命性不强,而今,老好人很好,和谐嘛!忙好自己的事,不要去强加于人,大家都好,世界上那么多人,强求意志统一是不可能的,无论何时、何地、何事,多样化的局面是最正常的。

      做事淡定为上,对年龄大的人,对玩儿的事情,享受过程,别去争一、二、三。

      年轻人要有竞争意识,否则,后面的几十年不好玩了,上年纪的人,无所谓事业了,争也无益,徒生闲气,多活几年享受生活,何乐不为?

       好歹给空间加点东西,搁笔先。


      

       十一、业精于勤 (2012/5/14)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现在看来还是十分有道理的,确属至理名言吧。

      去年下半年,摄影基本突破了后期的瓶颈,有了很大的进步,一般的片子,后期处理基本可以随心所欲了。

      随之,好像片子拍得不起劲了,后期也不愿意花时间做了,有种疲沓的感觉。

      昨天,俱乐部组织后期处理讲座,看了一下,很多朋友都去了。其中不少人的后期是专门学过的,也很有造诣,感觉诧异。待听完讲座,诧异之感也就不存在了。

      还是老老实实坐下来,好好练练手为上,否则,这点三脚猫功夫搞不好又会还回去的。

      抽空将几年前的片子整理几张,发在这里自我勉励吧!

       浙江丽水雨中仙

    (只能说当时自我感觉实在良好啊,放在当下我是绝对说不出口的。)

      

       十二、环浙东南、闽东北至浙西南五日游2011/5/30

      蛰伏半年终于再次出行,沿浙江东南部的台州、温州至福建福鼎的太姥山,折向浙南向西到达衢州的江山市,前后五天。

      这次的行程填补了以前旅游浙江、福建的空白,沿途主要的景点包括浙江台州的仙居皤滩古镇、长屿硐天、温州泰顺廊桥、衢州江山的江郞山、以及福建福鼎的太姥山等。

      皤滩古镇,有几百年的历史,与其他古镇不同。因为过去这里是热闹的水陆码头,南来北往人流多,体现在建筑上的格局各色各样。

      长屿硐天,古时开采石料形成的洞窟,据查南北朝时就开始了,现在仍然有人在山上采石。

      泰顺廊桥,也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据说现在还掌握造桥技艺的人已经不多了,保存完好的廊桥还有30多座,时间关系只参观了两座。

      江郞山,原来是没有太多名气的,但不久前,江郞山与广东的丹霞山、江西的龙虎山、贵州的赤水、湖南的崀山、福建泰宁大金湖共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就名声鹊起了,遗憾的是这次去天气不给力,仙气重了点,没有看清楚啊。

       好在,另外参观了戴笠秘宅,行走了仙霞古道,内容还算充实了。

      有一阵,曾认为跟旅游团无法摄影。从去年底的皖南之游到此次的浙东南游,感觉其实旅游与摄影并不矛盾,关键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参见《八闽山水几度游》)


      十三、峨眉山的藏猕猴(2012/8/1)

      早听说峨眉山的藏猕猴,成群结队,呼啸山林,然本人多年前游览峨眉山的时候没有看到。

     上个月再去峨眉山,走了好远的山路,大约有十华里,终于看到了猴子,尽管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但也是够意思的了。

      看过峨眉山的猴子了,动物园的猴子就没有看头了。



      十四、多纠结不会后悔2012/11/2 

      常听人说纠结,什么是纠结,那就是思前想后、犹豫不定吧。

      喜欢摄影,一款心仪的镜头,想买入,玛尼有困难,稍低一个级别的可入,但似乎总有那么点不尽人意,于是乎,纠结啊。

      不是骚器材的,入器材的目的是用的,加上玛尼不那么宽裕,纠结是很正常的。

      自打两年前升级到全幅,一直24-70主打天下,尽管广角端应付裕如,然长焦端总是差了许多,实在不行,小纸炮,105微距凑。

      年初就开始寻觅大竹炮(70-200二代)价格有否松动。从15000以上看起,年中到了14500上下,恰好攒了钱,想下手了,但外出旅游需要花,又犹豫了。后来听说尼康要出F4的头,感觉还可看看、等等。

      犹豫、纠结中等到十月份,F4要出了,数据什么的看到了,似乎还行,还想等。但咨询了业内人氏,对F4并不看好,想到某个朋友小小白换成小白的的经历,仍在犹豫纠结。

      就在这时,听闻大竹炮价格掉到了13800,股票减仓资金有了,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该下决心了。征得董事长认可,上个月底买入,终于了却了心愿。

      回顾这段纠结过程,有两点体会:一是,多纠结不会后悔,匆忙的决定那就会后悔多多,正如业内人氏所言,换来换去的损失就不是几百元的事情了;二是,购买自己能买得起的最好设备,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看来是有道理的。

      现手上的相机未必最好,但够用,而镜头组合还是很实在的,也是经典的。

      还缺个超广角镜头,14-24/F2.8G是好头,然价格高,16-35/F4G价格还行,但效果如何就见仁见智了,业内人士观点也不一样。

      看来,还是纠结一段吧。

     (现在的认识是完全的颠覆,想想蛮有意思的。)

     

      十五、西北中南旅游感想(2011/11/7)

      今年7月和10月分别去了西北和中南数省,前后花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光和两万多的大洋,感觉很值。

     首先是旅游方式,完全是汽车一路行,还真得感谢有了高速路,要不一个月时间是断断不可能的。

      其次是这两次的远行改变了原先的认识,旅游和摄影是可以结合得很好的,这就需要摄影后期的处理了。

      还有就是健康的体能和良好的心态,过去听人说,旅游是增加生命的宽度,不在乎看到的风景,而在于看风景的心情,很有道理。

      旅游一般都是去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或许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人们总是想不仅看了,还要将所见记录下来。

      然而对于摄影者而言,去某些景点的时候未必是摄影的最佳时机,可能天气不好,可能人流过大,但走过了就走过了,在一个地点长时间等待是不可能的。

      有过埋怨,也有过懊恼,其实,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最要紧的是提高自己的眼力,记录下自己认为最美的、最感人的瞬间,给过后的的回味提供必要的素材。

      从上半年的太姥山之行,到下半年的西北、中南之行,在努力地向着这样的心态转变,客观地说,成果是明显的,有照为证。

      也许,这样的认识存在过高的自我评价,无所谓的,套用过去一句老话,结果很重要,但追求结果的过程也许更重要,人总是在这种最求的过程中向前进步的。

      聊以自慰,很满足。

     (详见《青海湖•塔尔寺•日月山(西北纪行之一)》《敦煌•嘉峪关•张掖(西北纪行之二)》《中卫•贺兰山•银川(西北纪行之三)》《旅途散记(西北纪行终结篇)》。)


      十六、两广访南蛮之地2011/11/10

      刚从大西北归来,又去了两广,沿途经过了江西和湖南,将过去所谓的南蛮之地走访了一遭。

      风景处处有,重要的是观赏风景的心情。心中有佛,天下人皆佛,某导游的一席话给人很大的启迪。

      过去以为只有那些有着名胜古迹的地方才是旅游之地,其实未必,但凡心中怀有对历史的景仰和渴求,任何地方都是可以一览的。

      名山大川固然是摄影的好题材,但人文建筑也可以构成漂亮的图画。

      对庙宇殿堂,其中的人文掌故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难以消化,但其建筑的样式可以通过线条结构的摆布成为很好的摄影作品。

      这次参观的佛山祖庙、广州陈家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上次在大西北游览的几处庙观也同样如此。

      有如此的心情,无论天气如何、无论风景如何,仍然会有收获。

      看风景需要好的心态,生活中也需要平和的心态。

      这几天看到有地方发生业主要求退房的纷争,房价的大幅下跌让业主心情很不爽,于是要求开发商退房或补偿。

      这种情况在进入2000年后出现过好几次了,过往的几次无论是开发商还是地方政府都忙得焦头烂额,这次,好像蛮不是那么回事了,开发商很淡定,政府也很超脱,这中间是意味深长的哦。

      正如前几年,每当股市低迷时,即有要求政府托市的请求提出,今年股市跌成这样,也就见怪不怪了。说到底,契约精神是一定要提倡的,否则,局部的和谐会导致全局的混乱的。   

      随意码几行文字,完全是个人心情使然,与他人无涉,看到者切莫对号入座。

     (好像当年还是有点看法的嘛)
 

 

       十七、承前启后2012/3/7

      当很多人已经把围脖整的兴旺发达之时,我倒是把申请多年闲置的博客捣腾起来,似有落伍的感觉。

      窃以为,围脖也好,博客也罢,最终的目的是弄个可以发声的平台,能达到这个目的,都一样。

      相对而言,要把意思表达周全,还是博客好点,毕竟织围脖有字数限制。不过从方便程度看,围脖更胜一筹。各有优劣,各取所需罢了。

      既然想发声,就要有听众,自拉自唱,不爽。但,除非名人,会有大量的拥趸,一般草民百姓,要不就去收罗,要不就悉听尊便,爱听不听。

      话说回来,但凡发声者还是希望听众多多,在下也不免俗。

      问题是,发出的声音前提是要听之有趣,嚼之有味,否则,谁会浪费时间听你说废话呢。

      我等愚顽,尽管触网时间不短,也无大的建树,无非是拍点片子,整点风光,自娱自乐。即便如此,也还是要有同好者捧场。

      自以为很得意的作品,外行可能看不出名堂。客气的,恭维你几句,不客气的,骂骂咧咧,出言不逊也有。时下很时髦的一个词,淡定,倒很能说明一个态度。

      想起古人范仲淹的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个意思。

      既然把这个博客启用了,那就做好点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现在可是一个也看不到了)


      十八、中原名城郑州2012/3/8

      郑州,河南省会。1972年参军赴四川算起,笔者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路过郑州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但从来没有停留过。

      即使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曾在洛阳学习两年,也没有想起到省城去转转,说起来有点匪夷所思,而事实就是如此。

      不过自从2007年开始到2011年,却在此停留过三次,全是因为汽车旅游的缘故。

      第一次,20076月份,赴山西途中在郑州歇息一晚。那天早晨6点南京出发,中午转到徐州吃午餐,然后沿着连霍高速(我国东西走向最长的一条高速公路)一路向西,下午将近5点才到郑州的二七广场。

       尽管一路颠簸的8个多小时,下车后并未感觉疲劳,还是蛮兴奋的,似乎有故地重游的感觉。

      二七广场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二七大罢工”而修建的,其标志性建筑就是二七纪念塔,不过并非古迹,而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产物。

      改革开放后,著名的“亚细亚”购物广场也是在这里,给全国大型购物商场开了先河,遗憾的是因扩张过猛,现在该商场已经倒闭。

      以后,2008年和2011年两次随旅行团来到郑州,也在二七广场作了短暂停留,但不是赶上下雨就是塔在修缮,抑或缺少了新鲜感,印象都没有第一次深刻,也没有留下影像。

      河南的少林寺在登封县(现改市了)的嵩山。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部电影《少林寺》,让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少林武僧了。这次造访少林寺,浏览了一下嵩山,也算填补了空白。

      第二次到郑州的时候,住地离郑州电子工程学院不远,与太太外出散步,在其大门盘桓,勾起了些许感慨。第三次再到郑州,本想与当年部队同事会面小聚,然其回许昌了,有点惆怅。

      不过,导游说了段顺口溜倒说明了郑州现在建设的状况。“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是郑州”,也许再过几年来郑州,就不会挖沟了吧。



       十九、重访古都洛阳(2012/3/9)

      洛阳,三十年过去今又来,时光的流逝真是瞬间。当年年少气盛,意气风发,而今已年过半百,真是感慨万千啊。

      本想到当年读书的谷水西的校园溜达一下,无奈住下时间已晚,况且也无熟人可访,只能向老婆发发感慨而已。

      印象中,洛阳从东到西一条大路(大概是中州路,过去是否也叫这个名字,记不清了),从东关的老城开始,沿途经过百货大楼、牡丹公园(现在是王城公园),然后就是洛拖、洛玻、洛阳轴承,等等,一溜摆开,全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工厂,直到谷水西的校园,两旁一排排如军营般整齐排列的宿舍楼,加上门面不大的小商店,还有就是各大厂区大门入口处的挥手巨像。

      这次再来,一路汽车所过,老城改造了,郊区拓展了,景象完全变了。来的晚了点,早一个月就可以看到牡丹花盛开了,在牡丹王国看牡丹与其他地方的感觉应该是不一样的吧。

      洛阳号称十朝古都,其实,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

      窃以为,真正给后人留下印象的也就是龙门石窟,还有就是白马寺,其他遗迹恐怕是寻不着喽。

      过去只知道龙门石窟是唐代的,白马寺的由来就不清楚了。哪知道,龙门石窟最大的那个卢舍那石佛居然和武则天有关系,白马寺确实是佛教传入中国修建的第一座寺院,此番重游算是长了点知识。

   

      当年,龙门石窟去过不下三次,印象中不要门票,或许是对军人优待吧。那时,看到很多佛像残破不全,据说是“破四旧”的结果,这次发现基本和那时看的差不多,看来,文物保护还是有效果的哦。

      白马寺,就去过一次,这回在当年留影处再次留影,真有点岁月蹉跎,物是人非的感觉。

      这次故地重游留下些许遗憾,牡丹花没有看到,校园没有重游,也许,留点遗憾是好事,还有下回再来的想法,太完美并不完美。


       

       二十、游历三晋2012/3/12

      山西,古称三晋,地处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过去所学地理知识有限,仅知道,山西在黄土高原,缺水、交通不便。

      此外,对山西的了解,一是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此建立了根据地,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著名的有“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二就是大寨“战天斗地”创立农业标杆的业绩,后来才知道其中有很多人为做秀的内幕。

      2007年6月,第一次随团游历山西大部。

      当地导游介绍山西,称中国五千年历史要看山西(十年历史看深圳,百年历史看上海,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西安,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对非考古专业的而言,听听而已。

      不过,山西的资源,特别是煤,确实十分丰富,有人夸张的说也许自己家房子下面就有煤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笔者曾坐着火车到过山西的临汾,那时的感觉就是雾蒙蒙不见天日,第一次见着了真的窑洞,其他已无印象。

      我们此行从河南三门峡过黄河进入山西,沿大运高速(大同至运城)北上,经运城、临汾、太原,抵大同,交通已感觉十分畅通便捷。

      不过,国道上一路的运煤载重车留下了深刻印象,每辆车加上拖挂车,竟然能装载百吨以上,起码也要装六七十吨,和一列火车皮的运载量不相上下。

      结果就是国道基本都是坑坑洼洼的,从临汾去吉县壶口,百多公里居然行车10个小时(往返),可见路况。尽管看到了闻名遐迩的黄河壶口瀑布,水急但不多,完全没有当年在长江虎跳峡的感觉。

      转眼又过去了五年,不知道这几年山西是否有了新的变化,于我而言,如有机会再踏上山西的土地或许会有面貌一新的感觉吧。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有必要将五年前的游历做个回顾吧。

     (参见《山西人家》)

     

       二十一、古都西安(2012/03/13)

      西安,古称长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来过,那次是因为到宁夏出差,回来时在此转火车,不得不停留了好几天。

      凭着自己那点支离破碎的地理和历史知识,也就知道西安是中国西北最大的城市,历史上,王朝建都最早、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地方,有说十六个朝代,还有更多的,比较著名的就有西周、秦、汉、隋、唐等,这些王朝基本都是统一华夏的大朝廷,不像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差不多都是偏安一隅的小王朝。

      到西安,对历史的崇敬是一回事,利用工作之便游览名胜古迹的心情还是比较愉悦的,不过,尽管那时出差补贴低,但花费也不大。小雁塔,已经破败的可以,似乎要垮掉了,但门口的小贩让我知道了中华猕猴桃长的是什么样。

      记得半坡遗址是当时专门选择去的,想看看古时人住的地方是什么样,博物馆模拟了六千多年前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生活的场景,没有想象的那样震撼,但也只能如此。

      第一次看到秦始皇兵马俑,十分震撼的感觉,不知道秦始皇陵是什么样的规模,有人告诉我,边上那个山包便是。哇塞,远看和骊山不相上下的嘛。

      看来,西安,乃至整个陕西的历史,也是十分久远的。联想到山西那个导游的话,有点不靠谱。不过,眼下这些历史的辉煌也就是旅游的话题罢了。

      再次到访兵马俑博物馆,有幅标语很说明问题,“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全都靠老杨”,当年打井发现兵马俑的老杨就坐在博物馆门口签名售书呢,旅游业发展确实让当地的老百姓富裕起来了。

      西安的古城墙,第一次去时十分破败,2008年再次造访,已经基本修复,四四方方,中规中矩,彰显皇家风范,有人说在西安走路不会迷失方向,完全正确。不过,周边的高楼大厦,高架桥,高速路,已经把古老的城廓压在中间。

      不管怎么说,遗迹能保留就是好事,北京的城墙拆掉了,现在只有几个城门还在,给后人留下的只有唏嘘感慨。西安已被公认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罗马、开罗、雅典)之一,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问题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能否同步呢,这还是有差距的。

    (参见旅途散记(西北纪行终结篇)

      

      二十二、西北纪行之天水(2012/3/17)

      2011年7月初,风雅旅行社“丝绸古都一万里,西域文明八千年”十八日汽车游,天水是进入西北的第一站。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知道了天水这个地方,蜀国姜维即此地人氏。

      据王老师介绍,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齐名。后两个石窟已经游览过了,这次将把前两个补上,成为石窟记忆

      前几年认识一朋友来自天水,也提到麦积山石窟。不过受困于交通不便,过去了解的人并不太多。

     这天一早就从西安出发,沿着向西的高速公路(还是连霍高速的一段),在秦岭中穿行,沿途看见不少与三国时期有关的一些地名,诸如陈仓等。

      车行近5个小时,在天水高速出口处即有三位当地导游登车,是敦煌铁路国际旅行社的,他们将陪伴我们西北十多天的行程。

      领头的小赵,三十多岁,一米八左右身高,很壮实,确如西部汉子的形象。而后,车队(3部金龙大轿车)逶迤而行,直到将近下午2点抵达午餐的地点,一个不太起眼的农家餐厅。

       一百多人蜂拥进门,突然发现饭店四边墙上挂满了麦积山四季风光照片,勾起让人实地一览的欲望。说实话,这些片子确实拍得不错,毕竟在本地嘛,真羡慕嫉妒恨啊!

       餐毕游览麦积山石窟的过程,以及临近6点游览市内伏羲庙的过程,属于完成旅游行程,基本没有什么更多可说的,由照片说话吧,倒是有必要说说当地的风土人情。

      天水地处甘肃东南部,自然条件相对而言还是很不错的,有陇上江南的美誉,特别是连接麦积山所属麦积区和市区的一条高速公路,号称是全世界最短的,仅13公里。

      天水是甘肃第二大城市,城市发展也还是比较快的,不过由于是连接西部和中原的一个通道,流动人口众多,社会秩序有待整肃。尽管下榻的金龙大酒店地处市中心,听从导游的劝告,晚间也没有外出视察民情,蛮遗憾的。

      总体感觉,天水确实不像西域,也许沾了季节的光吧。

    (参见《甘南印象》、石窟记忆)。

      二十三、网络语言(2012/7/27)

      经常上网浏览,也溜达聊天室、讨论版等等,有一状态总感觉不爽,那就是使用语言的混乱。

      嘲笑、讽刺、攻击、咒骂的言语,几乎是司空见惯的。温和的诸如“看帖不回帖,全家倒霉”,暴烈的干脆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说某人“五毛”“脑残”都已经是客气的了,动不动问候别人母亲的大有人在。

      必须承认,我绝不是以卫道士的姿态来教育大家“不要说脏话,不要骂人”,而是想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在生活中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在网络上就可以破口大骂、毫无斯文可言?

     那些在网上骂某人是“脑残”“傻逼”的人,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见到其本人,会不会也指着他的鼻子说“你是傻逼,我鄙视你”?窃以为,那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如此说来,网络语言暴力似乎有极端虚伪的一面。

      很久前,曾经有人说过,网络是个虚拟世界,你不知道对面是谁,也许是条狗。

      虚拟世界的“匿名性”使得人们说话无所顾忌,似乎可以不负责任、不过脑子,各种消极情绪都会被无限放大,形成语言暴力。

      网络中很多人之所以置最基本的“礼貌”于不顾,是因为他们认为网络压根儿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际交往空间,大家都只是符号、代码、字符串而已,你不必有任何顾虑,不必考虑“面子”“人情”。

      而当你从虚拟世界进入现实生活,面对的交流对象不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会呼吸会哭会笑的人,你的行为方式必然发生变化,如果这个人恰好还是你的同学、或者亲戚、或者朋友,你说话时就更得注意了,岂能随便破口大骂。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在这里发生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断裂。

      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是千百年来延续下来,并被认为是文明人的表现,也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缺的。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对人讲礼貌,有话好好说,即使仇人见面,除非势不两立到一定程度,还是会保持最起码的、面子上的礼貌。再加上有些人生性比较害羞腼腆,对人就更客气了,甚至客气到有点小心翼翼。

      尽管网络和现实有差异,但认为网络没有道德规范,可以无法无天,可以放浪形骸,可以尽情发泄,那就大错特错了。

      当你哪天把现实社会也误以为在网络上,将网络上那些肆无忌惮的话语脱口而出的时候,可就悔之晚矣。

       说到这里,表明本人的观点,深恶痛绝网络语言暴力现象

      即使认为网络是虚拟社会,那仍然是现实社会的延续,也许现实的不满可以发泄一下,但起码的道德底线还是应该坚守的,孔夫子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很有道理的。

      你可以不认同别人的话,但你一定要维护他说话的权利,攻击、谩骂的语言,庸俗粗鲁的人身攻击,其本质也表现了说话者某种程度上的理屈。

       网络上是否也应该提倡,别骂人,有话好好说。窃以为,是时候了。

     (还能说什么呢?)

      

       二十四、晚发的新年寄语(2013/1/29)

      新年寄语,应该在新年将至发出的,然而,新年已经一个月过去了,再发显然是晚了。晚归晚,发还是要发的。

      一个月前,南京适逢冷空气,下了点雪。对摄影人来说,可是难逢的拍摄机遇,所以,外出拍了一些片子,也算瑞雪兆丰年,好兆头。

      回顾2012年,稀松平常。但也有可以记录的一些东西,如,成了房奴了、买了好镜头了、重游西南故地了,等等。不过,所谓世界末日已平安度过,什么什么的也就无所谓了。

      由此想到,所谓预言,基本是不靠谱的。对于个人来说,年初有个想头,年末归置一下,过去叫总结,现在也就想着而已。

      新的一年开始了,总要给自己弄些目标。想起来有一堆,说起来,就那么些,敏感的不说了,无非是日子过顺溜点吧。

      有一点是要给自己强调的,那就是,今年好像真正迈入退休行列了。那就好好过,没有办法增加生命的长度,可以努力增加生命的宽度吧,对家人好点,对朋友好点,对自己好点,健康、愉快。


      

       二十五、过年(2013/2/17)

       壬辰年过去了,癸巳年来到了。送走了龙,迎来了蛇。

      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按农历、夏历,过了腊月,旧的一年就过去了,正月开始新的一年。

      过去,这是个隆重而且热烈的日子,现在,已不是那么重要了。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无非是没日没夜的烟花、爆竹,从除夕到小年,没有一天消停的。

      再就是春运,几亿人,短时间内的大迁徙,演绎出众多的故事。

      除了除夕夜和初四、初五相交的那个夜晚,烟花爆竹有点多,其他时间已是零零星星的了。据说减少了百分之二十。

      以前,政府禁放,惹得好多人大量的非议。现在不禁了,就是因为春节前的全国好多地方的雾霾天,终于让人明白了,没有顾忌的后果是自己倒霉,想生活好点,还是得约束点自我。

      小时候盼过年,成人后对过年已经没有太多的期盼了。徒生感慨,又老了一岁而已。乐观的看,就是过好每一天,无论过年与否。


       

       二十六、癸巳年首场雪(2013/2/21)

      热热闹闹的春节,温暖的天气,让人感觉春天真正要来了,岂料18日傍晚,雨雪不期而至,赶上了癸巳年第一场大雪。

      19日晨,开窗一看,满眼皆白,犹如北国风光。立马起床,不能让如此美妙的机会错过,拿起相机,先将窗外的风光拍一遍。      

       然后,匆匆下楼,开始了《雪后扫街的一天》。

      

      二十七、南京老门东2013/2/27

      春节前得知,门东开张了。

      搞不清楚门东的含义,也不知道具体在什么地方,后经多方询问才搞明白,原来就是中华门城墙内边营、三条营附近新建的一块仿明、清建筑群。

      癸巳年初一,去门东转了一圈,又去东牌楼花灯市场,有点节日气氛。但门东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

      初三,再次去门东,拍点灯火的气氛。结果,感觉一般,也许是没有完全修葺的原因?

      第一年的灯会印象最深,逐年兴趣减低,然外地专门组团来宁观灯,元宵节晚据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2万人。那么,好歹上几张片子吧。

     (往后的年月里,老门东是经常转悠的地方,自然片子拍了多多,等待将来编专辑吧)


       二十八、运气2013/3/6

      前两天听到个消息,“人囧”告了“泰囧”。这事的谁是谁非,不作评论。

      只是突然想起,冯小刚对其导演的《一九四二》票房寄予厚望,然差强人意的结果,恰恰成全了泰囧的发达,十三亿哦。正是,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

      同理,好运气挡不住,自然,也求不来。

      你看,冯导纠集了那么多名角、大腕,当然指望好的结果,最后票房还是没有拼过徐铮带的两个草根弟兄。

      不能认为冯导不努力,也不应认为其作品差,人算不如天算,也就是运气差了点。档期、宣传,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观众群。

      两部片子我都看了,《一九四二》看完了,还有点回味;《泰囧》看了十分钟,实在看不下去了。

      不过,我没有去电影院,而是在网上看的。恰恰是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群,喜欢《泰囧》的“热闹”,不喜欢《一九四二》的“深沉”。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人人都想着好运气,顺利热闹过一生,而实际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并非都是好运,于是乎就有所谓“倒霉”一说,结果自然是怨气满满。

      问题是,何为好运,何为霉运,衡量的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饿肚子的时候,得一块馍就是好运;日进“斗金”的富翁,山珍海味也是普通一餐。这还是个心境。

      人一生也就是几十年,当你到了七老八十的时候,回顾一下过去的岁月,“好运”、“霉运”的比例基本是差不多的。

      网络上,当下很多企业退休人员埋怨与自己差不多的,但在事业单位退休的人退休金的差距,在下并不认为这种差距是合理的,但解决这个问题总要有时间吧。

      再说了,当年事业单位被认为是清水衙门没人愿去,而在企业的人,每每发奖金数钞票的喜悦难道忘记了吗?

      资历、学历类似的,有点抱怨尚可理解。那些年轻时不努力,退休了又想要高待遇的人,不知道您是否记得“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 

      自己也是那么过来的,好运、霉运伴随了几十年,到了一把年纪的时候,也就看开了。什么好运、霉运,平平安安才是真。

      人比人,那真是要气死的滴。顺其自然,好运就临头了。


      二十九、信不信 由你2013/3/11

      前一阵,网上疯传一则帖子,称为M国驻华大使骆某人评点国人的一些状况,本人也收到了。照录如下:

     1、非常聪明,但非常相信传言;

     2、凡事喜欢抢,从出生抢床位,到临终抢坟地,从头抢到尾;

     3、在大事上能忍气吞声,在小事上却斤斤计较;

     4、能通过关系办的事,绝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

     5、计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自己不是受益者;

     6、动辄批判外界,却很少反思自己;

     7、自己爽不爽没关系,反正不能让别人爽;

     8、不为朋友的成功鼓掌,愿为陌生人的悲惨捐助;

     9、不为强者的坚持伸手,愿为弱者的妥协流泪;

     10、不愿为执行规则所累,宁愿为适应潜规则受罪;

     11、不为大家的利益奋斗,愿为大家的不幸怒骂;

     12、不为长远未来谋福,愿为眼前的小利冒险。

      首先声明,本人不信这是骆先生的段子,如同网络经常传出白岩松等等的段子一样。但不信归不信,对其中表明的一些观点,亦有同感。

      不过,倒是应该自我对照、反省一下,作为镜子用,有意义,作为电筒用,毫无意义。

      恰恰是,很多传这个段子的人们是把它作为电筒用的,与段子的第6条如出一辙,这倒是十分悲哀的。

      引申开去,这样的段子疯传,说明了国人的一种心态。偏激、浮躁,恨不得一天就大变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句著名的语录伴随国人多年,现在的影响还在。

      实事求是地说,豪迈的口号可以鼓舞士气,但要做好一件事情,仅有口号是不管用的,还是需要一步步的努力。  

      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自然而然地就打上了这个环境的烙印,改变起来,难得很。

      如同戒烟,对老烟枪而言很不容易。问题是,要有一个信念,即便一时半会戒不掉,但不在公共场合抽烟,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如果人人都在这样看似小问题上约束自己,整个社会就会逐渐改变的。这点,我信。

      某个国家某个人说过一句话,“不给别人添麻烦”,如何解读,寓意多多。别人不知道,本人正在努力,用这句话时时警示自己。

      随想一篇,仅此而已。


     

       三十、景在心中2013/4/7

      3月下旬的两个周末,分别去了浙江和安徽。

      前者是随一个旅行团,一路细雨蒙蒙,游览古镇雨还蛮大,按摄影人的想象,不是拍片的好时机。

      后者是随摄影团,尽管天气尚好,但一路未见典型徽派建筑,与想象中的景色不搭,也拍不出什么大片来。

      将照片冠以大片和小品是摄影圈子里的说法,具体怎么区分一直不得要领。

      窃以为,大片是可以获奖抑或可以获得好评如潮的,进而可以入会成名;而小品,则是自我玩味,不登大雅之堂的,自然,与获奖入会更是不相干吧。

      拍大片是我所愿,拍小品亦无不可,无非玩而已,摄影,本身也就是玩,并无什么社会责任可担。

      外出两次,花费数百,拍了点小品,聊以玩赏,善哉,善哉。

     (现在终于领悟到一个道理,拍身边的人与事,拍熟悉的人与事,拍喜欢的人与事,管它什么大片小片)


      

       三十一、温故而知新(2013/4/16)

      拥有第一台单反相机好几年了,拍过的片子也不老少了,在热情满满到沮丧郁闷再到新的热情,一个又一个的循环,其实,回顾一下还是在进步的过程中。

      无意中看到过去发在博客里的几张照片,陡然发现还有那么点意思。

      温故而知新,这是句老话,确实有道理。在一次次循环中提高自己摄影的眼光,在一次次温故中获得新知。如此,摄影才有味道。

      游览贵州天龙屯堡,石屋上蹲守的小猫,拍摄时并没有突出什么,后期也没有刻意强调什么。 

       三清山,如画的风景,还没掌握后期制作的技巧。

       丽水,拍摄时间不佳,后期制作不好。

       玄武湖的晚霞,意思有了,但后期制作不佳

         天龙屯堡的傩戏表演,记录而已     

                        

      张家界御笔峰,拍摄一般,后期制作也不到位

       中山门外,似乎想表现点什么,画面看不出来,遗憾。


       玄武湖春,蛮不错的画面,期处理完全不到位

       8幅片子看了一遍,于今天的眼光都得重新制作,好在有这个能力了。




       三十二、乐观乎 悲观乎(2013/4/17)

      想起这个标题,是源于一桩事情。

      查了一下相机的快门数,D70S的快门已经超过了8万,D700的快门数也快到5万了。

      好家伙,摁了那么多快门,似乎还没有见到圈子里所说的“大片”,令人悲观了,这摄影的活真是烧钱啊。

      然而,这几年的摄路带给自己的乐趣,远远不是快门数能体现的。

      无论是走过的山山水水,还是看到的众多人文景观,未入此行当的人是享受不到的。这样,又不那么悲观了,而应该乐观了,毕竟收获了许许多多。

      乐观、悲观、悲观、乐观,其实,人生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度过的。

      年轻的时候,憧憬将来的美好;到了一定的年龄,懊恼度过的岁月;顺境时可能得意;不顺时可能沮丧。

      调整好了心态,这都不是个事。

      问题是往往很多的时候,心态调整是个很费力的活。如果都能理智平和地对待人生,起码他就是个智者,一般人是做不好的。

      其实,我也就是一般的人,很多时候也是在这样的乐观、悲观情绪中往复游走。乐观也好,悲观也罢,个中缘由无非一个利。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去深究,别去钻牛角尖倒是可以做到的,这样,自然就乐观了。

     ( 第一部单反尼康D70S所拍摄的1万张以内的片子:《心动不如行动》、《首个万次快门之旅》。)

      

       三十三、忍不住说几句(2013/4/19)

      前几天,网上流传一极具正能量的消息。北京一的哥称其搭载了国一,并给其留下了亲笔题词云云。此消息一经流传,让人心绪难平,开始不信,有图有真相,信了,最后确认此系徦新闻。

      这是唱的哪一出啊,实在忍不住要说几句。

      发布此假新闻的香港大公报表示道歉,然始作俑者究何者,仍然是一头雾水。也许的哥与人合谋炮制了这一出,记者信以为真,报社为抢头条就发了,或许还有其他。

      总之,今后再遇这些轰动性的消息,最好先别信,以免徒生烦恼、损伤脑细胞。此谓结论。

      说假话者的动机不得而知,然信者都是出自美好的愿望,这是源自信任。

      信任,可是无价之宝啊,而当失去了信任,问题就严重了。一次的谎言尚可原谅,也许有什么不得以的原因,二次的谎言,人们就有了怀疑,再次的谎言,基本就无人相信了。

      小学生读书时学过一篇著名的课文《狼来了》,其中的警示意义恐怕并非对小孩子。人在世上,失去了被人信任,是极具悲剧的结果。

      当今社会,媒体传播的多样性,传播的速度,都是过去多少年无法比拟的。传播内容的可信度,看来也是多少年无法比拟的。为什么现在很多官员害怕微博等等媒介,其中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了。

      以前,假话要让人信,得千遍万遍的重复,现在只需手指动几下就可以了,能让人不害怕吗?

      想起季羡林先生曾说过,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窃以为,这是起码的做人底线。别人不管他,对自己,一定努力做到。

       

       三十四、喜欢“苹果”也许真的不是面子问题(2013/5/09)

      “苹果”系列IT产品,高端、小众的代名词。近年来,很多人喜欢,但价格高昂,难以企及,搞齐一套三件,手机、Ipad加笔记本电脑,恐怕三万不够。

      过去一直认为,这东西好在哪里,无非是为了面子而已。

      对于电脑,三十多年前就知道,还有幸学习、操作过一阵。但那时的电脑真个是庞大。简单一点的,每秒运算几十万次的,一个三、四十平米的房间摆不下。

      后来有了微机,当时就听说了“苹果”。再后来听说了个人电脑,简称PC(personal computer),接触的第一台PC是在二十多年前,是台性能在当年还不错的386。后来是486、586、奔腾等等,进展的速度逐渐令人麻木。

      就我而言,无论电脑如何变化,不过是工具而已,特别是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只是打字机、高级游戏机罢了。

      进入21世纪,除了已经有了台机,花了1万多大洋买了台笔记本,13.1英寸宏基Travlmate,当年“苹果”还没有像现在那么深入人心。

     十年过去了,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机器层出不穷,“苹果”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网络大发展,智能大出风头,“苹果”也是不甘寂寞的,iphoneiMacipad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

     去年,儿子买了台iphone,我有台酷派8810,感觉主要功能差不多嘛。然而,半年过去了,差距出来了,电池的续航能力,超控的舒适度,功能的多样性,不是一点点。然而,让我去买“苹果”,不是买不起,还是有点心理障碍。

      消费者的心理商家知道,送你个“苹果”难道不要。前一阵买电器奖励了一台Ipadmini,把玩一阵后发现,这东西确实蛮好玩的,无论是功能还是操控,都让人感觉是个好东西。

      看来,好东西确实有他的道理,也许真不是个面子问题。

      好了,再说有给人做广告的嫌疑了,好好把玩吧!

    (所有的电子产品都升级了,终究还是没有上这条船。)

      

       三十五、“游戏”规则(2013/5/14)

      游戏,玩乐而已,然需有规则,共同遵守,否则玩的就不开心了。要玩,就得遵守规则,不遵守规则可以,您别玩了,就那么简单。

      引申开去,游戏规则这个词可以增加很大的外延,多少带有诙谐的成分,只要大家认可就可以了。但是现实当中确有些人,既要享受游戏的乐趣,又不愿意遵守规则,显然不靠谱了。

      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当感觉与自己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不愿意受规则的约束。

      这一阵,因为前两年购置的房屋要交付了,经常上网浏览相关的网站,发现了不少帖子,读来感觉十分的不靠谱。

      比如,房价低了,他感觉亏了,频频吐槽;房价涨了,他感觉涨幅小了,也不高兴;配置低了,他感觉吃亏了;价格高了,他更不爽了;等等,不一而足。

      依本人愚见,房屋买卖就是游戏,合同就是规则。在买卖的行为作出之前,双方可以好好讨论,把规则订好了,一旦合同订立了,大家就按这个规则来,别那么多唧唧歪歪,毫无意义。

      这么说,让人感觉有点冷冰冰的,似乎不那么近人情。其实不然。社会发展到今天,单凭感情已难以调整相对复杂的社会关系了,而只有依据大家都能遵守的规则才能有序、有效。

      凭心而论,游戏规则对参加游戏的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按照法律的语言,就是他的权利义务都是显而易见的。享受权利就必须以承担义务为前提,概莫能外。至于那些特权人物,另当别论。

      整理相关合同文件,发现一些不利于自己的条款,这会也无话可说。当初签合同的时候,经过努力也获得了一定的利益,对不利的条款实际上多少也是知道的,既然如此,都遵守游戏规则吧。


       

       三十六、话说预期(2013/5/16)

      预期,预想期待某种结果的发生,当然是好的结果,如升职、涨工资,抑或发点小财,谁都不想那些不好的结果,如果真正发生了不好的结果,那就是预期落空了。

      不过,说到底,预期依然是个人的愿望,说白了是一厢情愿,因此,在作出预期的同时预想到落空的结果其实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就有了未雨绸缪这个成语了。

      过去在股市中的炒作,每每都预期如何赚,从来不考虑亏的问题,一旦出现亏损就懵了,以至于不知道如何应对而亏损更大。现在明白了,有了风险意识,对盈亏的把握相对自如了。

      又如,应对货币贬值而购置不动产,预期也是保值增值。然而,对于刚需而言,居住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保值增值。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居住的方便、舒适,其次才是保值增值,如果反过来,问题就严重了。

      回想当初买房时作出的决定,现在看来基本是合适的,基本符合预期。即便对于投资,居住的方便舒适对于保值增值也是很有意义的,试想,一个与居住方便舒适相去很远的房产,有谁愿意接盘呢。

      这阵房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躁动,看到不少人急吼吼的下单,真为他们捏把汗。也许,不动产的保值增值在一个长周期内是肯定的,问题是,这个周期有多长,增值的幅度有多大,现在是难以预期的。

      尽管房地产市场现在还是卖方市场,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房地产进入买方市场不会太远。到那时,从好里想现在比比皆是的房屋暴利恐怕是看不到了,如果糟糕点,重演香港当年的房市崩盘也不是不可能。

      也许,在下是杞人忧天。说实在的,这不是我等草民去考虑的,说说而已。


      三十七、常熟休闲有感(2013/5/20)

      近年来,单位都在上半年组织一次休闲游览,找一个地方住两天,游览周边的景点。主旨是让大家吃好、住好、玩好。

      这样的活动已经组织了3次,今年在5月初组织去了常熟,住在尚湖附近,游玩了尚湖风景区、沙家浜风景区。

      往年出去,都带了相机,休闲的同时拍点片子,但总体感觉拍不到什么,回想起来不是没有东西拍,而是自己的观念有问题。

      总是以为这样的走马观花拍不到什么,出发前没有想法,过程中随意而为,其结果显而易见的喽。

      其实,只要认真思考,无论什么地方、什么气候都是可以拍到有意思的情景的,这次的常熟之行多少有了一些突破。

      出发前考虑到风景区,远离城市可以拍星轨什么的,如果赶上小雨也可以拍点湖光山色,毕竟这两个地方以前都没有去过,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情景。

      尽管由于天气的原因,没有拍成星轨,赶上了中雨,也拍不成湖光山色,但毕竟有了准备,还是小有收获的。

      这样的风光片意思不大,但从锻炼自己的眼光和一定的捕捉场景能力而言,拍点类似的风光片也不坏。作为耐看的风光片,闲杂人等太多不好,没有人气也不舒服,如何摆布,或者等待想要的场景,对摄影人绝对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

       这是住宿的院子里,有幢欧式别墅,绿油油的草坪感觉还是蛮优美的。

        草坪上有人在拍婚纱,这样的片子有意思多了。

        星轨没有拍到,拍两张夜景照片似乎也蛮好的。


      

       三十八、首次拍摄龙舟(2013/6/20)

      端午节,全国各地都有赛龙舟的习俗,南京也不例外。但是过去那么多年,从来没有现场观看过,想想也真是不可思议。

      好在半个月前获知,将在莫愁湖举办金丝利喜来登龙舟赛,同时还举办第三届摄影比赛,当然要去看看。

      回想那天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到现场,已经看到陆续到来的摄客,个个都是长枪短炮,还看到俱乐部的老师带了400定的长头,那个阵势还真是壮观哦。

      从上午7点多到下午5点离开,拍摄了1000多幅,用掉了两块电池,阳光不算强,也是脱了一层皮,基本感觉没有几张满意的。长焦不够长,广角不够广,也就是到此一游,感受了一场秀。

      参考前一年获奖的片子,搜罗出几张还算满意的片子,今天是投稿截止的日子,也就这样了。明年如果再去,先做好功课,也许收获会大点。

       感觉这幅的形式感还可以,前面是一色的黑衣,动作一致,背景是七彩色。

      这次龙舟赛规定要有女选手,恰好有这样一个瞬间,看过的片子没有这样表现的。

      陶醉的情感,一览无遗,但这个情景拍到的人比较多,如何剪裁就不知道了。

     (参见《龙舟赛拍摄散记》)

      

       三十九、浅尝辄止新意(2013/9/10)

      记忆中,浅尝辄止是含有贬义的。这阵为定制家具的事,好忙乎一顿后,突然觉得,浅尝辄止好像应该有褒义。

      小时候鼓捣无线电,从矿石收音机开始到可以组装超外差收音机,而后不了了之。后来对电脑感兴趣了,小痴迷了一阵软件编程,试图用QUICKBASIC编点小程序,后来也就没有了后来。

      如果说这就是浅尝辄止,确实是那么回事。除了对摄影的爱好,倒是一以贯之的,现如今还有点小心得,当然,这不是本文的主题,打住。

      前一阵新房验收,由于是精装修,考虑到使用成品家具不适合自己的房型,有了定制家具的想法。于是搜索了网络,下载了设计软件,又想DIY了。

      然而,与专业的设计师充分交流了一通,设计师将设计结果打出效果图,顿时感觉自己再忙乎也是做不到的。看来自己心血来潮的这次设计活动又浅尝辄止了一回。

      不过,经历了这一番后,对浅尝辄止有了新的认识。

      曾经有位朋友与我说过厨师与食客的关系,食客只要会品尝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会做每一道菜。

      术业有专攻,一个人不可能行行精通。对某个行当感兴趣可以尝新,但不要化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通,结果是既可以有众多涉猎,又可以避免劳神费力,对于人的一生,不是蛮丰富多彩的啦。

      由此看来,浅尝辄止似乎应该含有褒义。看看定制家具的效果图吧,尽管是设计师的作品,其中也有本人的创意在里面嘛,还是可以得意一番的。

      这是书房。由于是内飘窗,如何利用飘窗颇费脑筋。现在,与飘窗同高设计了一个地台,也就是榻榻米,既保证了书房的功能,又成了卧室,充分利用了8平米的有限空间。

      如果不需要卧室功能了,将榻榻米放到飘窗台上,沿飘窗形成了高70公分,宽50公分,长2米的台面。如此一物二用的创意可是本人首创啊,自我陶醉一下。

      试问,谁见过这样的衣橱。不规则的橱面造型体现了不一般的设计感,完全摒弃了衣橱那种呆板统一的造型。当然,这是设计师的功劳,不过,设计师如此创意是本人一再提问和要求下的的结果。  

      利用飘窗的书桌和利用角落的地柜,完全是设计师的功劳。由此可见,专业的问题还是交给专业人员解决,用户只管提出要求就可以了。

      

       四十、摄影的乐趣(2013/10/15)

      但凡条件好点的退休人,现在都会买部相机玩摄影。于是乎,风景、名胜、集市、乡镇,只要有人的地方都能看到手持相机的,很多是单反相机,老年摄影人。老年大学的摄影班,如雨后春笋般开设。

      窃以为,摄影的乐趣,很多人是不明白其中真谛的。

      别以为,摄影就是看到入眼的情景按快门,其中的道道,没有个三、五年磨砺决然是摸不清的。于我而言,浸淫此道数年,大约也就了解点皮毛。

      对于摄影基本技术的把握,首先是对手中机器的驾驭能力。用单反机器只用Auto档的就不去说他了,出片只用JPG的大有人在。满足这两样的,基本就是还没有入门。

      其次,不会后期的,特别是连简单的后期软件都很少用的,也不能算入门。构图,特别是后期裁剪,绝对是成功的阶梯,无可替代。

      说到成功,标准是什么?拍了很多片子,有片子入选了,加入协会了,等等,算成功吗?算,也可不算。如果摄影就是为了博点名气,满足心理平衡,那就算,如果是为了摄影的乐趣,那就不算。

      在下愚顽,总以为摄影的成功只是过程,并非目标,即使那些摄影大家的成功,也就是拍摄了几幅获奖的照片。一直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下去,摄影的乐趣就在其中了。

      第一,把手中的相机玩熟了,尽可能应付各种状况;

      第二,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场景可能满足的状况,找好时机按下快门;

     第三,每年一、两次结伙出游,尽量选择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拍点片子;

      第四,经常到论坛看看,发不发片,说不说话,视情绪而定;

      第五,经常看看以前拍的片子,有味道整几张,看不下去就不看了;

      第六,后期制作多花功夫,一张片子做一次会有一次的想法,这样的片子就是好片子,有几张就不错;

      第七,建个网络相册,有兴趣的推荐一下,余下时间,自我欣赏。如此,能没有乐趣吗?其他,有意思吗?

      《童年的记忆》。背景是幅很不错的老照片,今人与老景如何融合,也就是瞬间。

       《沐浴阳光》。正能量的片子,临时起意的抢拍。

       《老技艺》。抓到了在场人的表情,说到底,也就是记录。

       《心中无我》。孩子的眼神表露心中的不满,个中原因,看出来了吗?


      四十一、走晋城(2013/11/4)

      2007年曾经到过山西,印象最深的是穿洞过桥、连绵不断的高速公路,最长一段的隧道将近10公里,最高的公路桥高度将近50米。

      然而,这次再到山西,印象最深的是登上了太行之巅之一的王莽岭,拍到了日出。

      其实并不奇怪,上次的目的是旅游,这次的目的是摄影,感觉不一样,很正常。

      晋城,位于山西的东南,出产媒是很正常的,由于煤资源的开发,提高了当地人生活水平,也带动了其他发展,包括旅游。

      这次到达的第一站,皇城相府,位于晋城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号称全国十大小康村,与华西村媲美,其根基来自于煤。

      更引人注目的是,晋城出了个人物,叫丁书苗,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案件中的关键角色,其发迹也是煤。

      再到山西,又见太行,其博大的山势印象深刻。虞舜之乡,远古的历史,遗迹已不多。镜头所摄,只有点滴,然开阔眼界,值得记录。

        《王莽岭日出》

      《山道弯弯》

      《皇城相府俯瞰》

      (更多图片见《山西人家》)


      四十二、盼望与喜悦(2013/12/2)

      作为摄影人,抓住一个恰当的瞬间拍摄了一幅耐看的照片,心情当然是无比愉悦的。如果投了稿,获了奖,那心情会更愉悦。

      于是乎,很多人的做法,一般拍到了一幅好片,第一感是投稿参赛前不会示人的。即使发布,也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手段,如缩小,加水印等,那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愉悦感。

      不能免俗,其实本人也属于这很多人之列,遗憾的是至今这样的片子不多。

      南京人,秋天拍东郊是必修课。同样,自打购置了单反,年年拍东郊,年年拍红枫冈,但除了红叶还是红叶,要不就是熙熙攘攘的人流,越拍越不知道怎么拍。

      前几天,今年第一次去红枫冈。与一个摄影班的课外教学撞上了,恰好他们释放的烟饼,产生了所谓丁达尔效应,看到这唯美的场景激动得赶紧摁快门,还想换几个角度,然而,已经没有了,前后也就持续了不到2分钟,拍了4-5张。

      这几天,为发片还是捂片纠结了好一阵,实在说也影响了心情。昨天,突然想通了。

      其实,鱼与熊掌,能兼得自然更好,不能兼得也未必差到哪去。

      早就认为,摄影图的是过程,而结果完全是各人的主观看法,以个人的认识欣赏水平感觉是好片,就该高兴,为了是否获奖而纠结,影响了摄影的心态,那是得不偿失的。

      下面的行动也就自然而然了,稿要投,片也要发,高兴,就好。

    (参见《行摄东郊的那些日子》)

     

      四十三、组织(2014/3/25)

      组织,作名词解,是个特定的词语,其中的内涵蛮丰富的。在职时候的概念就不说了。退休了,没有组织管束了,轻松了。但还是有不少的组织在等你呢,可以满足你的某些心理,前提是看你愿意不愿意受点管束。

      我是再也不愿意被管,更不愿意管人。除了官方或半官方的各种组织外,民间的组织也有不少,不过,那些都是松散的,靠兴趣聚拢,没有更多的利益关系。特别是通过网络的一些俱乐部,QQ群,等等。

      这蛮符合在下的心态,在网上一个摄影的俱乐部混了好几年。

      然而,时间长了,越来越感觉没有太大的“意思”。

      窃以为,这个意思也很简单,不就是个爱好嘛。三五同好,有时间切磋一下技艺,提高点兴趣,联络联络感情,享受一下愉快的退休生活,多好。然而,与我持相同或相似观点的,少之又少。

      无论是摄影圈内还是圈外的,普遍的观点是,影赛,获奖,似乎就是摄影的终极目标了。这是一种。

      还有就是,很多摄影的网络平台,互相吹捧,好声一片,其实尔尔,廉价的叫好也会令人感觉不舒服的。说到底,还是功利心多了点,娱乐的成分自然就少了。

      组织者要这样做,或许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参加者倒是可以选择的,最多不去就是。

      这回我所参加的俱乐部又组织外拍了,在下没有报名。连续两次脱离了组织,客观因素,主观因素都有。与其做了不爽,不如干脆不做来得痛快。当然,还是秉承一贯原则,以玩为主,玩高兴就好,其他不计较。

      在下正实施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把购置单反几年来存在电脑里的几万张毛片整理出来,可以在高清电视上播放。

      目前已经出来了四百多张。以现在的眼光,现在掌握的后期技术,整出的片子应该还是能看得过去的。

      事实也是如此。

 

      四十四、拍风景感悟(2014/4/13)

      风景这个词语,用在摄影上大概就是指风光摄影吧。感觉不踏实去百度了一下,真是不那么简单。

      不管他了,我就按自己理解的、简单的意思去感悟一通。

      记得重新捧起相机,是从风光开始拍起的。后来装备了单反,拍得多的仍然是风光片。几年拍下来,发现风光是越来越不好拍了。

      一年四季,旅游拍片的人们到处游荡,拉动了内需,拍出似曾相识的片子。

      原因很简单,出了名的地方,人们蜂拥而至,好风光还没有让人发现,即使发现了,去一趟也不是很容易。

      在下也不能免俗,这几年跟着旅游团、摄影团跑了很多的地方,几万张片子留在硬盘里,满意的片子很少。

      当然,每次按动快门的时候还是很惬意的,旅游回来将片子倒到电脑上回看的时候也还是很得意的。说不满意,只是过了一段时间回看的感觉。

      通过近一段时间对过去片子的回看,确实感觉摄影之不同于拍照最要紧的是,按动快门之际是否融入了主观意识。

      不过也没有关系,拍摄时随手,后期处理时动动脑子也是可以补救的,实在无法补救的也无所谓,玩摄影的人总有那么个过程的。 

      2010年秋天,随团去坝上,拍了一堆片子,挑不出几张看得过眼的。这张片子色彩还不错,但构图实在糟糕。如果现在再拍,首先要考虑前景,起码要把那个树拍得有点味道,还要利用围栏的走向,视觉上增加看点吧。

      光影是摄影的灵魂,这张似乎有点味道,遗憾的是当时根本没有这个意识。    

      很好的一个场景,尽管细雨蒙蒙的,但没有一张的角度是满意的,试想,如果机位向左移动一点会怎么样呢?

     (现在是彻底醒悟了)

      

       四十五、坝上之旅(2014/4/30)

      坝上,内蒙以南,河北以北,草原一片,但凡对摄影有兴趣的人,都知道那里是摄影人的“天堂”,没有去过自然要去的。

      2010年秋,第一次参加摄影外拍,第一次去坝上,风尘仆仆,千里奔波,成就了这次远行,途中还在金山岭长城拍摄并住一晚。   

      当年,D700刚入手,牛头牛机,拍了上千张,回头看片,基本没有几张满意的,于是,删掉不少,其他的弃置硬盘三年。期间,除训练PS倒腾过几张外,几乎忘了还有这批片子。

      前几天,忙乎一通,将这些老片子翻出捋了一遍,结果仍然是,满意的没有几张。仅就片子而言,不满意,但就经历来说,还行。

      因为,此行对摄影理念的形成具有里程碑意义,还算不错。   

      1、随摄影团摄影,随旅行团拍照。摄影讲究光影,晨昏时间最合适。往往可以看到,摄影人回来了,旅行团可能还没有出发,摄影团准备出发,旅行团回来要休息了。所以,外出拍摄采风还是比较辛苦的。

      2、天气状况不好有可能什么都拍不到,但拍到了就是好片子。由于到金山岭赶上下雨,大家感觉沮丧,领队就有了前面那句话。可惜的是当时没有理解,这几年的摄影经历,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认识。如果是现在的状况,只要用上慢门,上架子,减光镜,基本就解决了,而那时,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想法,尽管通过后期能解决一些问题,毕竟,前期没有打好基础,后期也无能为力。

  3、风光摄影怎么拍,当时是很不得要领。情景交融,在拍摄风光片时能把握好,片子就活了。试想一个出了名的地方,很多人去拍摄,那些个景物是固定的,除了拍摄时间的差异外,不同的人就可能构成不同的风景,那是无法模仿的,也是需要动脑子的。

      4、尽管设备不是决定因素,但肯定是重要的因素。现在知道了,拍风光,起码要有个焦距小于20mm的广角,用于拍摄大场景,还要有个超过100mm的长焦,用于局部的空间压缩。24-70mm的挂机头一般可以对付,但总是感觉差了点火候。然当时根本就没有这些概念。去年人手大竹炮,解决了很多问题,下面就是超广角了。

      5、拍摄角度对片子的效果很重要,也就是说,如何将三维空间在二维的照片上表现出来,很要紧的就是拍摄角度。构图而言,首先是利用好前景,再有就是斜向的线条,等等,这样画面才能形成纵深感。当然,还可以利用光线的关系,那就更多了。要说这次坝上行成功片子不多,这方面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6、尽管有很多的不足,不满意,但毕竟是一次愉快的行摄过程。其实,摄影的乐趣并不完全看结果,过程的享受也是很重要的。况且,在下多多少少也曾经阅读过不少摄影书籍,实践的过程也不短,尽管中断了二十多年,基础也还是有点的,妄自菲薄显然是要不得的。

      六大点,表扬和自我表扬,以自我表扬为主,看到的,也来表扬几句吧。无非是玩嘛,哈哈!



      四十六、永远的上海世博会(2014/5/12)

      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已经过去了四年,翻出老照片,影像历历,宛如昨日。

      四年前的现在,世博会可是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大事件,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齐名。尽管世博会每年都举办,但在中国举办是第一次,什么时候还会有第二次,谁知道呢。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开展半年期间去过两次。

      查看了本博,当年也曾经记录了一笔。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多,好像那天进入园区的有50万人,当然还不是最多的一天,这个记录很快就被刷新了,据报道,最多的一天好像是近70万人入园。   

      对于摄影人而言,人多,是拍摄人文场景最好的机会,关键看你有没有这个意识。

      毋庸讳言,当时自己是没有这个意识的。“除了在江边拍摄夜景以外,几何线条运用可以拍出有视觉冲击力的片子,至于场馆、人群的拍摄,几与扫街无异。”

      今天看来,如此想法多么的肤浅,其结果就是错过了很多的摄影机会,真是遗憾。遗憾归遗憾,毕竟留下了一些影像,这就足够了。

      四年时间确实不是太长,但毕竟已经成为了历史,正如人生,机会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好在自己还算抓住了这个“机会”,再过几年,或者更长点时间,如果还健在,茶后饭余,可与人言,曾经在上海举办过这样一届世博会,我去了,并拍摄了这些照片,可以讲讲故事。

      中国馆和中心广场的这个承天露盘,高科技含量蛮足的。都是保留项目,问题是有没有当时的气氛呢。

      前方如船型的建筑就是著名的沙特馆,由于有当时很时兴的3D影像展示,故而很热门,观看20分钟吧,参观排队一般也要2个小时以上,最长记录是8小时,所以,只能看个外观了。据说该建筑保留,有机会进去看看。

       中心会馆的内部,进去溜达一圈,拍了几张照片。

      疲惫的老人看着熟睡的孩子。此景比比皆是,世博开馆时间为早9:00H至晚12:00H,周边地区一般外地组团参观都是两天。第一天因为赶路,入园大约在10:00H到11:00H间,到闭馆前离开。但当时住宿地点离开场馆有一定的距离,多数要开车一个小时,还要等待安检排队一小时,所以,第二天想赶在开馆第一波,就得早起。

      所谓线条与色彩,这是感觉有意思的照片之一。当地的摄影爱好者一般是买半票,晚5:00入场,看天气可拍就去。外地人就只能 看运气了,看来本人的运气还可以。

      非洲的微笑。如果有意识再等等,可以拍出更加有味道的片子,这就是遗憾的摄影。

     (参见《上海世博会的点滴记忆》)


      四十七、获奖感言(2014/5/14)

      上个月听领导说,推荐了我的一幅照片去展览,好像还要评奖,云云。自我感觉也就那么回事,并没有当回事。

      前几天无意中浏览某网站,发现被推荐的照片居然入选了。最末一等,入选,算不上什么奖,就是可以挂那里展览了。毕竟是第一次,既然如此,那就发表点获奖感言吧。   

      首先要感谢领导给这个机会,如果不推荐就没有后面的事了。其次要感谢评委,如果评委不给面子,也没戏。至于照片基本是微不足道的的

      就我所知,照片也称为摄影艺术,而艺术欣赏的主观性比较强。特别对于风景片,只要技术上没有什么大问题,艺术上的好坏优劣,完全是评委的主观判断。

      况且评委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人情世故,要入他们的法眼,没有特别的地方,是很不容易的。

      之前曾经自不量力地参加了几次评奖,那就是泥牛入海,所以,给自己定了个规矩:“不投稿,不参赛,自己玩,图个乐”。

      最后贴上获奖片,原名为《古刹雪霁》,现名为《瑞雪兆佛门》。现名改得好,语义搭配都比原名有意思。再次感谢各位,谢谢!


      四十八、舞台摄影初实践(2014/5/17)

     去年底,有幸观看了一场东方歌舞团的舞蹈演出。这是东方歌舞团2013年专门打造的中外舞蹈专题演出,完全商业化运作,其名称就叫“天涯若比邻”全国百场巡回演出,南京是其中一站。

      拍摄舞台照片,早有想法,无奈限于各种原因,基本是不成功的。

      去年专门拍过独唱、独奏音乐会,交响乐音乐会,都不算成功。尽管有那么多不成功的经历,但也为能够成功拍摄舞台照片做了必要的准备。

      这次,说大获成功,那是言过其实的,但毕竟了解了怎么拍的方法,可以挑出一些看得过去的片子了。

      第一,窃以为舞台拍摄还是要找好对象,有情节的演出可以拍,没有情节的,如音乐会等基本没有可拍的场景。如果是为了追星,那另当别论。

      第二,广角的用途不大,70-200恒定大光圈的镜头可对付,焦段再长点可以拍到特写镜头。独角架可用,目的是为了节省体力,三脚架就没有必要了。

      第三,找好拍摄位置,窃以为,在舞台对面观众席即可,以70焦段能够囊括整个舞台为最佳。待着别乱跑,否则,既影响别人看演出,也未必能找到好的角度。其实,做好准备,等待你需要的那个场景出现,及时摁快门才是正着。

      第四,相机调整到高感,用相机成像可以接受的最高感光度ISO;高速,最好不低于长焦段安全快门,但也可以利用一下镜头的防抖功能将安全快门降几档;连拍,每秒3到5张即可。如果有消除快门声的设备最好了,没有,也无所谓,因为演出时大家都在拍照,看到你的“大炮”人家会肃然起敬的。

      第五,抢速度用自动对焦,平均测光抑或点测光,视情况而定。

     按此办理,那天拍了500张左右,1/10可用。本人用的设备,尼康D700的高感可以信赖,大竹炮成像水准十分优秀,此次拍摄舞台演出的结果,基本满意。

     (详见《天涯若比邻---东方歌舞团演出纪实》,参见《由舞台摄影说起》。)



      四十九、二月蓝(2014/5/20)

      一直以为那种蓝紫色的小花叫二月兰,百度查得应叫二月蓝,也叫诸葛菜,传说诸葛亮率军出征时曾采这"蔓菁"嫩梢为菜,故得名。

      十字花科诸葛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因农历二月前后开始开蓝紫色花,也称二月兰。生长于平原、山地、路旁、地边。对土壤光照等条件要求较低,耐寒旱,生命力顽强。

      这两年,每到春天拍二月蓝是摄影人的必修课,而据说最好看的是在南京的理工大学校园里,去年专程去了一趟,确实名不虚传。

      我觉得,之所以说理工大校园内的二月蓝好看,原因有三:一是它的面积大,花小有味,片大有势,气势不凡嘛;二是间种在杉树林里,光线、色彩,相得益彰;三是花间小道上的人流,神态各异。

      当然,看归看,在摄影镜头中如何反映出来,还要看镜头后那个头。

      为什么一个地方,一个题材,摄影人要年年去拍?那就是享受那个拍摄的过程,不同的气象条件拍出的片子是不同的,同时在一次次拍摄过程中提炼眼力。

      如果看着好看将其拍摄下来,那只是记录而已,也就是摄影的初级阶段,俗称拍照。

      看到有些片子,往往有人惊叹,这个和实际情况不一样,尽管不一样,但肯定比那个更加漂亮,其实,“不一样”就是融入了摄影者主观意识,升华了一步,进入摄影的真正境界。

      过去听有人将摄影与绘画比较,认为摄影简单,绘画不易。其实,那是对“拍照”而言,绘画要忙半天,拍照就是咔嚓一下。

      但说到摄影,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与绘画二者都不易。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喜欢就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享受其带来的愉悦,这才是硬道理。

    (参见《行摄东郊的那些日子》)

      五十、鱼饵2014/5/27

      老弟喜欢钓鱼,每每谈论钓鱼事,总说起鱼饵的作用就是诱惑。

      找些鱼喜欢的食物加以处理,色、香、味俱全,诱使饥饿的鱼上钩。当然,也有“狡猾”的鱼,吃掉了食物,吐掉了钩子,钓鱼人也只好重新装上鱼饵,再等。

      大概,钓鱼的乐趣就是在这样与鱼斗智斗勇中产生的吧。联想网络购物,心理上是有排斥的,总认为卖家布满了鱼饵,单等买家这样的鱼儿上钩呢。

      其实,现实状况也未必如此。

      最近,受居住地点所迫,在网上购买了一千多元的货物,从几元钱的到几百元钱的都有,总体情况还是满意的。   

      原来用的摄影包小了,也坏了,实体店的产品鱼龙混杂,于是就在网上找了一款JEEP摄影包,大品牌,价格只要236元,两天就送到了,比实体店起码便宜100元,不过付款不能用信用卡,有点郁闷。

      后来因为家里的无线信号不好,于是又上网看到一款无线路由器,89元拿下,开通了信用卡付账。装上后,无线网完全覆盖,太摆了。

      而后在网上购买了一台网络盒子,549元,四核、2G运行内存,8G存储,本来要为岳母买台普通机顶盒,也要500元,这下把原来的高清机顶盒给她装上,我就用网络的,一样。

      再往后为了让手机不断电,买了一个移动电源,1万毫安时,双头输出,68元,顺便花9元买了个保护套。

      夏天到了,蚊子出现了,昨天刚下单买了台灭蚊灯,98元,还在送货途中。当然,中间零零星星还买过其他一些货物,一算账,一千多元花出去了,下个月信用卡账单还没有到。   

      目前,咱这条鱼还算没有吃到不良鱼饵,为避免这样的情况,有必要理理头绪。

     1、选好卖家很重要。毕竟网络上很多东西有虚幻的成分在里边,商家的信誉度不好把握,那就冲大品牌吧。

      目前的购物都是在京东商城完成的,以后还可以在苏宁易购、国美在线,或许他们比淘宝网上的商家可信度要高点吧。

      但是,对于第三家供货也是要筛选的,如最近购买的灭蚊灯,有好几个供货商,没有注意选了个河南的,其实有上海的,即便在货物一样的情况下,上海送货也要快点吧。

     2、购货前做好功课。同样要从品牌、功能、价格、供货商等多方比较。我觉着网络和实体店最大的差别就是后期服务,不出问题还好,一旦有问题麻烦就大了。选择有知名度的品牌,可以尽可能减少这些问题吧。同理,有些精密产品坚决不网购,如相机、镜头、手机等。

     3、有钱不买半年闲。与其用不着的东西丢掉,不如开始就不买,如此才可避免诱惑。

      五十一、无须区分拍照摄影2014/7/3

      外出用相机拍个照,胶片时代比较奢侈。数码相机的出现,这个“享受”很简单了。但凡一个风光名胜之处,单反、卡片、手机,各种拍摄设备齐全,各种拍摄姿态尽有。

      网络一搜索,摄影网站应有尽有,关于拍照摄影的话题亦热闹的很。最典型的话题就是,拍照只是记录,是人都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摄影是门艺术,需要好好揣摩,莫测高深。以前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突然说这些,源于近段整理过去拍的片子,有些当时是随意拍拍的片子还有点味道,而有些当时想要拍“大作”的,现在看看也没有什么意思,于是乎,聊发感慨。

      现在看来,某种程度上看,拍照和摄影其实就是一码事。

      首先,拍照和摄影都要用相机,不管用什么相机,都要取景、对焦、摁快门,常规技术别无二致。当然,设备有高下,效果不相同。

      其次,无论拍照还是摄影,留影和作品,结果就是一幅照片。顶多就是留影留着自己看,作品可以拿出去“展示获奖”罢了。

      最后,拍照无非是玩,玩到底也就是个摄影爱好者,上不得台面,摄影属于艺术创作,可以入会,市会、省会、国会,成为摄影家。

      不过,这些都是表象的东西,纠结于拍照还是摄影是个误区,在我看来,尊重技艺精到、想法独特的摄影家们,不鄙视自我娱乐、自我欣赏的爱好者们,这才是正道。

      对自己而言,同样如此。沉下心来,多多研究如何使用手中的“家伙”,摁快门之前有点想法就可以了。

      不去纠结拍照还是摄影,好好享受“拍”的过程,其实,也蛮有点成就感的。

      拍照还是摄影,说到底,就是固定画面。无须纠结,无须争论。一管之见,说说而已。


      五十二、看起来很美好(2014/10/28) 

      上周六去了南京北面的一处地方,名字叫巴布洛生态谷。

      这谷,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并非山谷,而是一块绵延起伏的丘陵地,据说有一万两千多亩,计算一下大约8平方千米。

      草场、葡萄园、果园、池塘,布局规整,由弯曲平坦的道路连接,地域开阔,间有几栋欧式别墅的建筑,似有到了国外的感觉。

      尽管人工打造的痕迹多多,但生态确实好,天空是蓝的,空气是清新的,雾霾是没有的。

      据说如此规模花了将近3年时间,投入已有若干亿元,完全靠民间资本,经营者准备打造成新兴农业的样板,走生态旅游的路子,对此是信心满满。

      我等外行,只是走马观花,拍几张照片,看起来很美好。究竟将来发展成什么样,需要时间和金钱,预祝他们成功!

      (不幸言中,终于资金链断了,悲乎!)

      五十三、授人以渔及其他(2014/12/27)

      转眼到年底了。做了四个月的老师,法官开摄影课,知道的人都认为这样的跨界行为也是够大胆的,然而,授人以渔的过程还是让自己品尝到了成就感。

     喜好摄影或拍照几十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摄影上前后期的孜孜以求,跑遍除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以外的祖国大地,拍摄的片子好几万,挑选出的片子也有好几千,不与人言终是不爽。

      那么有这样一个机会,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娓娓道来,心情是大好的。尽管面对的对象不是摄影专业,目的也只是“培养点兴趣、增加点知识、拍点好看的照片”,但从平常的作业和期末测试的结果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心情当然是满足的。

       使用了多年的单反相机,对手机摄影方式是不屑的。

      开始对学生只用手机拍照交作业,心情很有点沮丧,哪成想,小朋友们的手机也拍摄出蛮不错的片子,促使老夫也不妨尝试一下,真有一番新天地。

      看来,教学从来不分家,教的过程也是再学习的过程,发现不足而学之,同样也有满足感。但凡虚心点,总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而只要不固执己见,接受新事物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得意一阵子,跨界,其实是不好玩的)

      进入2015年,个人的微信公众号《开篇说明》开通,其他平台更新渐疏,直到2017年,一篇《在路上》最后画了句号。

      毕竟是本人的一段码字经历,也算思考的结果,三万多字,湮灭岂不可惜。因此,杂荟成篇,便于阅读。

      谢谢您的关注、浏览、留言、转发。      





老兵弓长
旅游、摄影、杂谈